加快贵州商品市场培育与发展的对策_贵州经济论文

加快贵州商品市场培育与发展的对策_贵州经济论文

论加快贵州商品市场的培育发展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贵州论文,对策论文,商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商品市场发展的规模和吞吐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规模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是反映该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现代化程序和战略发展后劲。加快贵州商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是全省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推进“富民兴黔”的关键。

一、商品市场培育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商品市场是贵州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国下世纪初期的宏伟任务。“改革现有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根据这一目标和发展商品市场的客观要求,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这对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商品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市场繁荣稳定,取得了改革与发展的显著成效。改革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发展促进了商品市场的繁荣壮大。新型的商品流通格局和商品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流通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据统计,贵州省1999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8.3%,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为27.2%,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为0.8%。

(二)消费需求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基本的推动要素,也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但是,1997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呈回落态势。1999年省委、省政府在投资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也仅达8.3%。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回落的众多因素中,消费需求不足是最主要因素,这已成为共识。认真研究需求不足的成因,采取措施加快商品市场的培育发展,刺激消费增长,是当前“西部大开发,贵州怎么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贵州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商品流通网络基本形成。贵州解放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商品市场的建设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统计,到1996年末,全省批发零售业网点已达24.9万个,从业人员48.1万人。现在,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四通八达的商品流通网络都能够为顾客提供服务。到1998年末,全省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864个,其中综合市场576个,专业市场285个,其它市场3个。全省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4.83亿元。现在,全省商品交易市场门类齐全,覆盖面广,初步形成了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多类别,农副产品市场、日用工业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多特色,大型批发市场与中小零售市场多层次相结合,遍布全省城乡各地的市场群、市场带,极大地繁荣活跃了地方经济,方便了城乡人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又为安置城乡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二)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稳定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61元增加到1999年的4934元,增长17.9倍;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09元提高到1999年的1363元,增长11.5倍。城乡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随着市场的发展,居民消费领域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品种档次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主要轻工产品产量增长,结构改善,市场上吃穿用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主要商品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供不应求变为总体呈现稳定状态。

(三)城乡商品市场平衡平稳发展,人民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多数时间里呈现的都是稳定和均衡运行态势,尤其是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淡旺季节逐渐不甚分明,月度之间、年度之间没有大的波动,这表明经过二十二年的发展,消费品市场已初步进入成熟状态。

据统计,199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4亿元,比1990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0.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6.8亿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1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6.9亿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34.0%。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领域拓宽,消费档次提高。消费领域的拓宽主要是以文化、教育、旅游、娱乐、体育为主的非商品性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上升。与1990年相比,1999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445.59,增长3.3倍,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8.9%上升到11.2%;农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83.81元,增长4倍,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4.2%上升到7.8%。随着小康建设的推进,这种发展趋势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合符恩格尔定律的现象。

(四)生产资料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使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商流和物流相结合,两种资料相融通,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生产资料市场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发展壮大。其主要特点,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品种和数量逐步缩小,多元化的生产资料市场流通格局已经形成。到1998年末,全省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已达42个,经营生产资料的网点更多,保证了生产建设的需要。

(五)商品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城乡居民购买力每年均以较高速度增长,1998年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已达80.1%,面对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商品市场通过购销活动源源不断地将各种商品输送到不同消费者手中,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和各种原因,贵州商品市场培育与发展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思想不解放,改革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许多优惠政策和自身的区位优势,大胆改革,扩大开放,整体推进,在改革开放中发展。1998年末全国商品交易已发展到55997个,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大型骨干市场达3479家,而贵州仅25家。亿元市场超过100家的地区达10个,其中江苏463家,渐江421家,山东326家,广东288家。

(二)市场规模较小。199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14亿元,仅占全国的1%;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2元,较全国低1632元;分别比上海、江苏、广东、广西低9974元、2474元、4221元和834元,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

(三)市场主体成熟度低。从生产领域看,199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7.2%,比全国低35.3个百分点;从流通领域看,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为75.7%,低于全国8.3个百分点。

(四)产业结构仍处于初级化。1999年,全国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为17.3%、49.0%、33.7%;而贵州为29.7%、39.7%、30.6%。第一产业比全国高12.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低9.3和3.1个百分点。尽管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由改革初期的“一、二、三”结构发展成现有的“二、三、一”结构,变动的方向符合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是一种逐步向上的结构优化趋势。但是,结构初级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主要是结构变化速度缓慢,处于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基本实现工业化阶段的转型之中。

综上所述,由于贵州商品市场培育滞后,发展缓慢,导致贵州经济纵向比较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横向比较,与全国和东部部分省区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差距就大了。

四、商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的对策

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贵州有着丰富的资源,但资源再多也要转化,潜力再大也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变成现实经济优势。在市场经济下,决定产业选择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要,要有很强的市场意识,敏锐的市场眼光,重新认识贵州的优势,合理开发资源,使农轻重和一、二、三产业之间形成合理匹配,紧密耦合的关系。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培育与发展商品市场就必须做到:

(一)按市场规律办事,提高经济效益。贵州商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必须按市场规律办事,提高经济效益。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开放,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商品市场及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大力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新建一批起点高,设施和功能比较齐全,市场幅射功能明显优于老旧市场的新市场。

(二)发展商品市场,完善市场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基本确立。而建立一个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之一。目前贵州商品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市场不规范、体系不完整以及部门、地区之间的条块与封锁等。现阶段,市场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化、生产资料市场化、金融市场化、记地产市场化、人才与劳务的市场化和信息与技术市场化等。此外,市场体系还需要较为完善市场规则,即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等,以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三)规范市场的正当手段营销。市场经济中最明显最起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这两条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同样起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竞争也允许竞争。营销作为商品交换的一种活动,必须遵守市场道德,采取明码实价,足斤足尺,送货上门,童叟无欺等正当手段营销,而不能采取掺杂使假,短斤少两等手法去损害消费者利益,更不能采取压制、排斥、打击、造谣中伤等不道德行为去诋毁同行,实现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四)转变消费观念是关键。应引导城乡居民改变重积累,轻消费,把消费与积累对立起来的观念;要增加中低层收入者的经济收入,增加老百姓的经济安全感,进而启动消费市场;在即期消费与长期消费矛盾上,应视消费者的收入来源情况做到理性消费;在提高消费水平与解决社会保险问题上,首先应该考虑和解决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在扩大城镇居民消费与扩大农村消费的问题上,应坚持着重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在解决供需失衡问题的同时,更应注意解决宏观经济收入分配失衡的问题。

(五)进一步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促进供给结构合理化

实施西部大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是关健。近几年来,贵州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优势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因此,加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显得尤为重要。要做到定点,就必须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根据市场需求严格审批新开工项目。要充实和加强有效产业,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既确保减少无效供给,又大力增加有效供给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城乡商品市场,推进要素市场改革,在西部大开发中为贵州的发展拓展新的市场。

贵州一定要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商品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缩小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的差距,这并不是短期内能实现的,需要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以及东部地区的支持,需要几代人锲而不舍地艰苦奋斗,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标签:;  ;  ;  

加快贵州商品市场培育与发展的对策_贵州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