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调查之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大学图书馆论文,资源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电子资源的调查,以往人们一般通过电子资源被点击次数、观察或面谈方式来进行, 虽然这些调查面较广,但很难统计特定用户的利用情况。如从点击次数就很难知道教师利用 的情况,尽管其数据也包括了对教师的调查,但教师并不是特定的调查目标。因此采用问卷 调查法对了解特定用户仍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和 笔者对中国南京大学图书馆用户的问卷调查情况。
1 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Utah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的调查
目前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购买电子数据库的费用已占整个资源费用的11%,为了使用户了 解这些不占传统书架空间的资源,掌握各种层次的用户对电子资源的不同要求,该馆对全校 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利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意识进行了问卷调查。出乎意料,调查表本身以 及表中有关电子资源、检索指南和有关服务的介绍,对电子资源起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1998年1月,该馆向所有教职员邮寄了调查表。表中第一部分列出了55个数据库及可获得的 方式,调查读者是否意识到这些资源能被获取,以及利用的方便性;第二部分是一些有关电 子资源检索的一般性问题,诸如你是否意识到从你的家里或办公室里能检索某些电子数据库 ?你曾检索过图书馆的主页吗?你参加过图书馆有关电子资源的培训课程吗?你如何评价这些 培训?调查表发给881位教职员,完成调查表的有426人,回收率为49.8%。由于调查表是发给 所有教职员的,因此该馆没有利用基于随机抽样法的推理统计数据;又由于收集的数据有照 顾具有很强电子经验者的倾向,因此他们只利用具体数据来分析。
表1 不知道数据库可获性的人数和百分比
数据库名称不知道人数
回答
的百分比
人数
ABI/Inform(business) 55.8
353
Agricola(agriculture) 37.9
351
America:History and Life 59.6
344
American Business Disc66.7
339
Anthropological Literature60.9
340
Applied Science & Technology Index48.1
343
Art Index 59.5
341
Bi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Index 46.3
352
Biosis(biology)
51.9
343
Business Periodicals Index52.4
347
City/County Databook 61.3
341
Commsearch(communications)66.9
332
Compact Disclosure(business) 67.4
337
Compendex Engineering Index
65.6
334
Current Contents 33.6
354
Deseret News 40.8
341
Dissertation Abstracts24.0
363
EBSCOhost(journal articles)
51.3
339
Education Index
44.2
346
Environmental Periodicals Bibliography63.6
332
ERIC(education)
34.6
353
Ethic Newswatch
67.9
333
Fish and Fisheries Worldwide 65.1
332
FSTA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64.0
328
General Periodicals
38.0
342
Georef(geology)
65.3
331
Historical Abstracts 59.7
335
Humanities Index 52.1
338
Index to (US)Government Documents 39.8
337
Index to Legal Periodicals&Books 59.6
329
Index to UN Docunents and Publications63.7
328
Infotrac SearchBank(journal articles) 55.4
334
MLA International Bibliography62.1
327
MathSci
61.9
339
Medline(medicine) 42.2
348
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 Service 69.2
328
NESE National Economic,
Social,and Environmental Data Bank 69.9
332
New York Time Index
44.2
342
NTDB National Trade Data Bank 70.2
329
Onpoint(business) 72.2
331
Psychlit(psychology) 57.5
339
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
38.3
350
Social Sciences Index 41.5
347
Sociofile(sociology)
63.4
347
Sport Database68.2
336
Statistical Abstract of the U.S. 51.6
345
Trademarks Registered 68.7
332
UMI ProQuest(journal articles)Direct 69.9
336
U.S.Patents(Class& Bibliography) 63.0
335
U.S.A.Counties69.9
335
Wall Street Journal
41.0
344
Water Resources Abstracts 63.1
333
Wildlife Worldwide65.5
336
表2有关了解和利用远程数据库检索、图书馆主页、数据库培训的情况
问题%是 %否
%不确定
回答人数
你意识到从家里或办公室能检索某些67.6
20.212.1 420
图书馆电子数据库吗?
你曾从图书馆外检索过校馆电子53.6
44.71.7
418
数据库吗?
你知道某些校馆电子数据库仅能在位于 44.8
42.62.4
420
Merrill大楼或科技馆大楼的终端上检
你知道校图书馆有主页吗?64.4
33.32.4
421
你曾经检索过校图书馆主页吗?48.2
50.41.4
421
你参加过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据库检索 26.3
72.51.2
422
培训吗?
1.1 利用数据库的意识
从表1(见上页)可以看出,Dissertation Abstracts不知道的比例最低,为24%,以下依次 为 :《现代目次》(Current Contents)33.6%,《教育数据库》(ERIC(education)34.6%,《农 业数据库》(Agricola(agriculture))37.9%,《综合性期刊索引》(General Periodicals)3 8%,《威尔逊期刊文献读者指南》(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38.3%, 《美国政府文献索引》(Index to(US)Government Documents)39.8%,《Deseret 新闻》(D es eret News)40.8%,《华尔街杂志》(Wall Street Journal)41%,《威尔逊社会科学索引 》(Social Sciences Index)41.5%,《商业数据库》(Onpoint)最高,为72.2%。
虽然这些数据看上去似乎差强人意,但是考虑到调查表的回收率不到50%及回答者倾向于电 子数据库用户的因素,这个结果要打折扣。将这些数据按学科、院系分别统计更为有用,因 为学科馆员可以利用这些数据。
1.2 数据库的重要性、学生的利用和利用的方便性
在教师鼓励或要求学生利用与专业有关的数据库时,被至少50%的人评价为“重要”或“必 要”的数据库有:《博士论文文摘》80%,《现代目次》65%,EBSCOhost(EBSCO 公司期刊论 文 全文)59%,ERIC51%。有三个商业数据库没有推荐给学生使用:American Business Disc、O npoint和Trademarks Registered。在利用的方便性上,回答率较低。相比而言,《现代目 次 》反馈率最高。98人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62%的人认为“容易利用”。有三人回答了 《医学数据库》(Medline),但无一人认为它“容易利用”。
1.3 远程检索图书馆数据库
由表2可知,虽然多于三分之二的人(67.6%)意识到了从家里或办公室能检索某些图书 馆电子数据库,但是仅有53.6%的人实际检索过;虽然几乎三分之二的人(64.4%)意识到图书 馆有网络主页,但是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实际利用过。
44.8%的人意识到(由于准入协议)某些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仅能从位于两个图书馆大楼的终端 上被检索到。
1.4 数据库培训
26.3%的人回答已参加过图书馆提供的一个或多个电子数据库的培训,其中80%的人参加了 一次,14%参加过二次,6%参加过三次或四次。最普遍的是检索EBSCOdoc或EBSCOhost的培训 (占参加者的三分之一)。27%的人参加过《法学、商业、政府和学术市场数据库》(Lexis/Ne xis)的培训。13%的人收到了图书馆有关利用Agricola的资料。从整体上评价99个培训课程 ,41%的人认为是好的,10%认为是不充分的。
1.5 被调查者的评论和问题
大多数的评论和问题是有关图书馆提供电子数据库方面的。22人(5%)询问了19个数据库的 问题。12人(3%)表达了所有数据库都能有电子版的愿望。另有12人(3%)指出他们对更多信息 、文献或远程检索电子资源指南的需要。27人(6%)表达了他们对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的谢意 ,诸如“我们正取得很大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能从我的办公室里进行检索”,“图书馆 的网站棒极了!”“图书馆馆员是非常有帮助的”。11个人赞扬了调查表本身:“调查表是 非常有信息量的”,“谢谢数据库的目录!”许多人也有抱怨,如:“检索速度太慢!”“我 不能解决从Agricola和《现代目次》中打印资料的问题”,“我从来就不能从我的办公室里 检索《心理学文献数据库》(Psyclit)”。图书馆已提供了一些服务,如下载期刊论文全文 ,但有的用户不了解,还要求提供。个别用户的提问则含义不清,不知所云。
表3 各层次人员返回调查表的情况
项目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博士生 硕士生 其他人员 合计
数量 64 96 8 9173 74
406
1.6 分析与结论
此次调查最主要的发现就是:图书馆需要努力工作,加大宣传可获得的电子资源的力度, 着重讲清如何检索这些数据库,每个数据库能够提供哪些信息。该馆将调查概况和主要成果 在图书馆主页上公布,并将调查的问题按主题分组,后附图书馆的答复一起贴在主页上。如 图书馆在回答有关检索CD-ROM数据库的问题时写到:“关于从家里检索CD-ROM数据库的问题 ,关键的是准许和用户权限问题。图书馆购买了这些数据库的准入许可,对学校的用户的检 索是有限制的。目前用户不能在校外检索这些数据库,我们已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寻求解 决办法,也许将采取口令方式从校外检索这些数据库。”用户的询问和图书馆的回答等信息 都通报给每一个教职员。
2 中国南京大学图书馆的调查
近年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了许多电子资源,所用经费已达300万元,占文献总购置费的25% 。为了了解百万元经费投入的效益,了解师生利用电子型和印刷型期刊的现状及利用中的困 难和要求,笔者于2001年1月对全校副高职称以上的教职员工、部分博士和硕士生进行了问 卷调查。
2.1 调查的范围及回收率
本次调查发出调查表1600份,回收406份,回收率为25.4%。表3和表4是各层次人员和各院 系 返回调查表的具体数据。
此次返回调查表的单位覆盖面较大,比以往类似的调查回收率高。本次的调查可从一个侧 面反映全校各单位、各层次人员利用、重视文献资源的情况。
2.2 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的问题共有10个,下面依次汇总和分析有关数据。
(1)阅读或利用期刊的地方(表5)。
注:有些师生填写二项以上,故总数大于406。以下有的表格也有类似情况。
从表5可见,教授、副教授常在院系图书馆或自己家里阅读期刊,到校馆的较少,去校外图 书馆的更少。博士生到校馆的人数明显增加,但仍少于到院系图书馆的人数。硕士生及其他 人员则与教授情况相反,主要在校馆阅读期刊。总起来看,院系图书馆和校图书馆是我校 师生阅读和利用期刊的主要场所。
(2)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上检索期刊的情况(表6)。
很少或没有在校图书馆主页上检索期刊的仍占多数,说明图书馆的宣传需要加强,读者利 用网上资源的意识也应增强。同时,学校还应加大对网络线路、计算机设备等硬件的投入, 改善网络环境。
(3)在办公室或在家里电脑中检索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情况(表7)。
总体上看,层次越高的读者,能检索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比例越大,但不能检索的读者数量 明显超过能检索的读者数量。
(4)知道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情况(表8)。
知道与不知道的读者数量大体相当。有半数被调查人尚不知道中外文期刊数据库,说明加 强宣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5)情愿阅读何种载体(表9)。
情愿阅读印刷型期刊的读者占大多数,说明印刷型期刊在目前仍起重要作用。既要印刷型 ,又要电子型的读者占了绝大多数,反映出目前两种载体的期刊各有优势,不可能完全 相互替代,只能相互补充。
(6)了解馆际相互传递期刊单篇论文服务的情况(表10)。
不知道的读者占大多数,再次证明加强宣传和读者自我增强情报意识的重要性。
(7)利用馆际相互传递期刊单篇论文服务的情况(表11)。
没有利用的读者占了绝大多数,利用过的读者数量太少,值得注意。但利用三次以上的读 者居然有12人,说明这些读者情报意识强。
(8)希望参加有关检索网上电子期刊讲座等活动的情况(表12)。
绝大多数读者希望参加讲座等活动,立即开展这些活动乃当务之急。
(9)希望参加何种形式活动的情况(表13)。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他们更愿意自己阅读有关资料。图书馆应该根据各层次读者的特 点,开展讲座、网上咨询、读者自取有关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一切以方便读者、节省读 者时间为最终目的。
(10)评价和建议。
有60位师生提出了具体评价和建议,有的建议满满一页纸,态度诚恳,建议合理。现将建 议归纳如下。
●充分肯定了这次调查活动和期刊全文数据库服务、馆际单篇论文传递服务。有的教授写 道:这次调查“是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措施。图书馆的价值主要不在于藏书多少,而在于 利用率高低”。“这次调查本身就是一次宣传。通过调查,我们才知道图书馆可以提供很多 服务,特别是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服务、馆际单篇论文传递服务非常好。”“学校应拨出专 款供馆际互借、复印单篇论文之用,根据职称、科研重要程度定出每年的免费篇数。”有的 师 生还提出目前文献传递的手续应简便,互借图书也应继续做下去。
●多数师生认为馆藏期刊品种较齐全,想要的专业期刊基本都能找到。但亦有个别读者认 为品种还不够,应该扩大。
●扩大电子期刊的订购。许多师生赞成“逐步扩大电子期刊,这是今后文献检索和利用的 主导方向”。目前引进的外刊全文数据库不多,文摘数据库较多,且相互之间有重复。家住 校外的教师反映,从电信局网上南大的数据库很难,有的上去了,但“速度奇慢”,希望给 予解决。
●对订购期刊及其他文献提出了具体建议。许多师生建议,新兴学科、跨学科,新的博士 点、硕士点所需的资料、会议论文,尤其是国际专业会议论文集等应注意增加;过刊全文数 据库也应引进;加大英文期刊比重,减少非英文的外刊种数;多订权威性的学术期刊,减少 国内一般性期刊;考古学资料、国外语言学前卫、经典论著应增加;增加神经生物学或神经 科学、脑科学方面的外刊等。
●加强对文献资源、全文数据库、文献传递等服务项目的宣传。许多师生希望图书馆立即 开展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如讲座、培训、编写宣传资料放入大厅供读者自取,或开辟“网 上教室”,在图书馆主页上介绍有关信息和检索知识。
●建立分馆,集中管理,修改有关规定,方便读者。一些教师建议,考虑到合理使用文献 经费及各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可把生物、生化和医学院馆合并为生命科学分馆,或在校馆 主持下,全校集中购买文献,集中存放,向全校开放,以提高文献利用率。为方便读者,希 望扩大开架范围和增加外借复本数,放宽借阅规定,延长借阅期,改善阅览室条件,尽可能 开放书库,健全催还书制度。
3 中美大学图书馆调查的比较
比较二者的调查情况,发现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总起来看,是大同小异。
美方的调查对象是“所有的行政管理者(administrators)和教师(teaching faculty)”, 共856名,而中方的调查对象是“副高以上的教职员工及部分博士、硕士生”,共1600名。 中方将回答者按院系和职称层次分别统计,而美方暂未这样做,而是留给学科馆员以后做。 美方的问卷回收率为49.8%,高于中方的25.4%。双方调查的重点都是电子资源的了解和利用 情况。美方知道从家里或办公室能检索电子资源的教职员比例是67.6%,不知道的20.2%,不 确定的12.1%;而中方能检索的为32.3%,不能的59.9%,未试过的7.88%。知道大学图书馆有 主页的,美方为64.4%,不知道的为33.3%,不确定的为2.4%;中方用过主页的为39.2%,很 少或没有检索的为60.8%,知道电子全文数据库的为51.7%,不知道的为48.3%。可看出,美 方 读者对数据库的了解程度较高。美方详细列出了几十种数据库名称,并有提要,按每个数据 库统计知道的人数,而中方则列举了EBSCO、ELSEVIER、UMI、SPRINGER、ACADEMIC PRESS、 中 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的名称及开展单篇论文传递服务的名称,同样都收到了通过问卷调查达到 宣传馆藏电子资源的目的。美方参加过数据库培训的为26.3%,中方希望参加培训的为87.4% ,美方读者培训的情况稍好。中美双方读者都赞扬了图书馆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调查活动本身 ,同时也都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4 几点启示
4.1 中美大学图书馆在电子资源利用方面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诸如加大对新资源的宣传 、 提高用户情报意识、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远程检索方法等等。图书馆每年引进了大量文献, 大部分得到了有效利用,但仍有相当部分,尤其是新的电子资源和新的服务项目,读者不知 道,无法利用。图书馆应转变观念,把工作重心部分地转到文献的宣传、开发利用上来,应 配备强力人员,拨出专款,利用各种条件、各种形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体现 出图书馆的重大价值。
4.2 美国犹他州大学图书馆用于电子资源的经费约占文献总经费的11%,而南京大学图书 馆 购买电子资源的费用约占文献总经费的25%,这表明我国一些重点高校图书馆在引进电子资 源方面发展迅速,已接近国外一般大学图书馆的购买量。
4.3 中美双方通过各自的调查,进一步了解了用户对电子文献的需求,有关的数据和结 果 为合理的决策、工作的改进提供了依据。此次调查还表明,认真做好调查前的准备工作,精 心设计调查表格和提问,以节省回答者的时间,是达到调查预期目的的关键一环。如此还能 达到宣传新资源等意外效果。诚然,此类调查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且有赖于用户的配合 和合作,不宜频繁进行,一般2年一次,或有专项任务时进行。平时可以采取统计点击次数 、个别交谈、引文分析等各种方式随时了解用户的新需求。
4.4 电子文献与印刷文献应协调发展。目前中美许多大学图书馆尚处于“混合型图书馆 ” 阶段,在网络环境正在改善,电子文献版权、价格、长期保存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 ,完全以电子型替代印刷型文献,恐为时过早。但一味地强调印刷型文献的优点,无视电子 文献的优势,也是很不明智的。目前应根据具体电子型和印刷型文献的特点,如价格、共享 范围等进行严格的成本效益核算,一些利用率高的专业核心文献和基本文献,应保留印刷型 。一些利用率不高但有用的较专指的高价文献,最好订电子文献。一些文献订了印刷型,即 赠送或付少量费用就可得到其电子版,可以多加引进。总之,目前应兼顾电子版和印刷版, 不可偏废。今后根据条件可逐步扩大电子版的数量。是“检索(access)”文献,还是“拥有 (ownership)”文献,是以电子型为主,还是以印刷型文献为主,仍然是目前国内外学术型 图 书馆面临的共性问题。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预算,及时调整和重构藏书体系和高效 的服务体系,提高图书馆整体效益水平,已成为中外大学图书馆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