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感训练对提升游泳运动员成绩的研究
□ 卜媛媛(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 辽宁 鞍山 114003)
摘要: 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能够获得理想的表现和成绩,既需要自身具备柔韧、耐力、速度、力量等综合素质,还应该结合自身努力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动作技巧,不断提升平衡感、压力感和阻力敏感度。而水感作为游泳运动员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先天素质遗传性占据很大比重,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训练法,对于运动员掌握游泳技术以及在赛事中发挥应有的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加大后天水感训练,并引起足够的重视,贯彻循序渐进性训练原则,采取多元化水感技术训练模式,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小肌肉群的力量,确保运动员游泳技术细节日益完善和精准。
关键词: 水感训练 游泳 运动员 成绩提升
水感对于游泳运动员而言,不仅是技术动作训练和练习的基础保障,而且是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作为一项专门化知觉和一种特殊的专项素质,还是教练员选材的重要参考依据和指标。可以说水感是游泳运动员赖以发展的根基。通过触觉感受外界水压力,使得本体感觉感受身体位置、用力方向和肌肉用力程度,进而调整、分析和控制速度、动作和身体位置方向。在游泳技术不断衍变和创新发展进程中,水感训练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风格。本文以此为视角,重点分析和探究了如何通过水感训练提升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旨在为我国基层游泳运动教学和训练提供些许参考或助力。
1、水感训练的作用
1.1、提高动作质量
水感训练能够提高划水、打腿等动作质量并加快动作频率,让运动员能够察觉水的阻力细微变化,提升对水的敏锐度以及划水质量。
1.2、增强速度感
有针对性地应用水感训练,能够让运动员合理分配体力,强化培养运动员的速度感,有效贯彻赛前拟定的战术,有助于激发自身的潜能。
1.3、规范技术动作
进行水感训练后,运动员会持续降低水所产生阻力和浮力的影响,促进规范准确地把握动作,强化水中运动感知意识和能力的生成,提高划水的运动速度、运动强度和效率。
1.4、调整运动员心态
众所周知,游泳训练相对枯燥和乏味,在每天的训练中,体力和心理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久而久之疲惫感或者厌倦感就会滋生。而借助水感训练方式不仅会吸引运动员的注意力,还会提升其兴趣和能动性,全面平衡调整运动员心态。
2、水感练习对运动员训练效果的分析
水感训练一定要因地制宜,教练员要在训练之前做好与队员的沟通,从心里层面分析队员对水感的认知,建立一套合理模拟方案,实施有效的考评机制。基于此,要在训练计划公布之前,事先将注意事项和动作、方法的相关细则告知队员,便于队员调整心态及全身心投入。在训练具体实施进程中,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及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情绪和态度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有助于放下心里压力和包袱,严格按照教练员的指正进行动作改进和细节完善,提高在水中的感知能力。
3、实施水感训练的具体方法
3.1、提升对水的感知能力
“水感”训练应该综合考虑队员的水敏感,在强度训练和技术训练之后,针对性地安排和使用多样划水训练,确保训练效果取得预期效果和目标。进一步发挥多样划水的优势,形成稳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模式,万不可让运动员产生丝毫心理及生理上的疲劳。为此瑞士球练习基本都安排在课时后部,待柔软练习、拉力练习和垫上练习完成之后,确保相关肌群充分得到缓解和释放,提高肌肉的控制力。此外,注重训练时间的合理安排,寻求训练时间的最佳化,确保教学训练最佳效果。根据队员中枢神经的兴奋特点,水感训练时间要在25-30分钟之间,营造浓郁的训练氛围,此时队员精力充沛、兴奋点最高,感知学习内容最深刻,能够为获取预期的水感训练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3.2、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水感
游泳项目对于运动员协调素质的要求很高,运动员除了应该具备协调身体各个部位的能力,还需要锻炼快速的运动速度,确保运动消耗最小。基于此,水感训练要采取与之对应的训练策略和方案,有效结合运动员的协调素质,重点关注四肢的协调性,正确认知和评估自身的协调性。采取双摇跳绳的方式,在跳绳过程中教练可以发现和监督手脚合力,进而明晰手和脚运动如何提高速度并分离。通过实效性的协调性训练方式,运动员会在训练当中设定具体的极限训练目标,避免手脚脱节现象的出现。同时在水感训练中不断总结和吸取教训,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便于后期完善和改进。
圣世信通实时在线自动化测流方案由采集系统、传输系统和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采集系统中采用的流速仪为非接触式雷达流速仪,实时在线监测河流表面流速,可以实现一点和多点河流表面流速的监测,仪器精度高且对雷雨等恶劣天气抗干扰能力强,在国内外应用广泛。采集系统采集的水位、流速等数据,经过遥测终端机汇集、处理,利用GPRS/GSM网络发送到云服务中心。中心服务器布设基于二线能坡算法的接收处理软件,将水位、流速进行运算,得到流量数据,既可通过手机、电脑远程进行浏览,又可以通过服务器接口共享到本地信息系统中。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北京、山西等地多个水文站得到应用,效果良好,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3.3、加强协调性训练
教练员还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和体能特征,采取针对性设计的趣味性游戏,一方面激发运动员对水感训练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运动员对游泳的认知。在培养运动员水感的过程中,一定要与运动员的差异化训练情况相匹配,避免出现疲惫和懈怠心理现象的出现。在常规训练之余,合理调整训练模式,根据运动员情绪的变化,提升对游泳的认知,有效调动水感训练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使之能够在速度和强度方面满足运动项目和比赛的要求。
The sun goes down without twilight, rain or snow will come next.
3.4、运用合理模拟的方法
通过调查和实践发现,根据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经过为期进行15堂课的水感训练,采用水感式训练的运动员整体训练兴趣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掌握技术动作能力更强,运动员紧张心理和抵触情绪进一步减弱。尤其是水感式训练更加符合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得运动员可以自觉主动地投入训练当中,教练催促现象随之消失。其次,采取水感式训练模式之后,运动员情绪更加稳定,专注力不断提升。从整体情况来看,采用水感练习的实验组成绩要比同等对照组成绩高。最后,采用水感式训练的实验组运动员意志品质整体得到了提升,在训练和比赛中都表现出了极为顽强的拼搏精神,快速适应能力也随之提升,对于运动员长远发展极为有利。此外,水感式训练还可以提高划水效果、培养良好的水感,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4、应用水感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4.1、强化水感和心态训练
经上所述,水感训练对于提升运动员成绩具有积极的效果和帮助。为此各级教练员应该将水感训练作为训练机制的主要内容,不断采取各种优化策略和创新途径,强化水感和心态训练。此外,采取多样划水训练,进一步提升水感强化训练质量。由于在游泳过程中,手掌与前臂集中了水中前进的动力,让队员有效感知水的流动以及压力,可以对各泳姿抓水动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如若队员水感不佳,不仅会出现“沉肘”等不规范动作,还会引发推水等动作的变形。只有具备良好的水感,才会养成高水平的划水效率、速度,确保人体保持较高的位置并提高游进速度。众所周知,游泳训练异常枯燥、艰苦,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持久的付出,长期的训练难免会产生厌烦或消极情绪。传统水感训练主要是采取技术分解的模式,即将动作分解为单臂游、夹板划手、徒手打腿。这些训练可以让队员提升领悟力、注意力和水感能力,有效得缓解上述问题。此外应用瑞士球练习,在无固定支撑的状态下,运动员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位置,需要在球上不断地相关肌群,采取收缩或调动的方式,加强肌肉的控制力。例如采取“仰卧飞鸟”的练习模式,还可以完善技术动作细节,实现手臂外展与内收的同步提升,并保持平衡的难度,强化肌肉的控制力,使得的相关肌群可以有效进行锻炼。
4.2、应注重时间的合理安排
受水中运动阻力、浮力的影响,游泳运动员在游泳时,必然会受到相关受力因素产生的阻碍影响。为此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对水的感知能力。其中手掌划水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和模式。采取此种训练途径,运动员控制水中阻力的感知力和技巧将会随之提升。手臂、腿、脚等不同部位会寻找最适合的推进力方式,进而提高在水中运动的速度。与此同时,水的阻力、推进力会刺激体感形成动力定型,受到的推进力将会同步提升。此外,还可以让运动员带上手掌大小的划水板,平躺漂浮在水面,尽量使用蛙泳的动作,判断水流运动方向提高划水效果。
由图3可知,空白面包样品的外出现皱缩现象,面包内部组织出现很多大小不均的网孔结构。加淀粉的面包外型较空白样品更光滑,内部组织结构也比空白样品更细腻,网孔结构均匀一致,加入3%的HS-03比加入3%的HS-02的效果更好,从而验证了加入一定量的改性淀粉可以改善面包的外型和内部组织结构。
同样教授WSET三级的讲师秦岭对此也为学员喊冤:“首先是学员有点冤,考三级也花了不少钱,周期也差不多需要半年时间。但是从WSET的专业角度来说,规矩已经定了,必须要执行。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学员之间座位分配太近,容易被认为作弊。如果现场非常规范,只是发抖音视频的话,可能只针对机构警告或处罚,并不会针对学生。”
4.3、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水感训练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坚持,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训练内容,应该设定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训练计划,遵循系统性原则,专门培养队员的精细专门化知觉。在实施最初的训练计划过程中。可以将时间控制在13-14分钟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水感能力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之后,前进速度也趋于流畅,此时证明队员能够对水流有了足够的控制力。以往头部下沉、划水点而停顿的现象就会得到抑制。只有不断加强水感训练的系统性,队员才会全身心感受到训练对成绩的本质提升作用,进而获取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自主参与和训练后自我反省总结的效果。
4.4、应抓往有利的时机
水感训练要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将该方法与常规训练有效区分。教练员要加大对水感训练的重视和研究,在运动员想象的基础上,激发运动员的思维,采取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诱导方式,提高对水的感觉能力。依托运动员的节奏感、灵敏性、协调性、反应速度、思维能力,抓住有利的敏感期,结合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对的生理发育规律,全方位提升运动员技术掌握和运动成绩。此外,时机的把握还需要与时俱进,善于捕捉运动员的细微变化和动向,在训练模式的改进过程中,以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理念,结合最新的训练理念,发挥水感训练的功能和精髓,不断为运动员运动成绩的稳步提升带来源源不断的助力保障和支撑。
总之,水感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不同于其它任何形式的常规训练,具有极强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为此应该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形成一个互动的环状辐射网,选择恰当的水感训练内容,注重长期性和系统性,从综合的角度出发,依托运动员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循序渐进地提升运动员的游泳速度和强度,有效缓解运动员的身心疲劳,全方位发挥水感训练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徐俊,刘纤君.水感练习对少儿游泳初学者教学效果的影响[J].竞技体育,2012(7).
[2]亓海伟.游泳运动员“水感”量化评价的实验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2.
[3]常志斌,付健,朱荣晶等.游泳运动员水感问题的综述研究[J].竞技体育,2011(4).
[4]徐斌.上海市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3).
[5]罗冰婷.里约奥运会花样游泳集体自由自选项目编排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2).
[6]鲍欣.对“水感”训练方法的初步探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8).
[7]赵铭,刘子赫.对游泳运动员水感问题的探讨与研究[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10).
[8]徐子雯.少年游泳运动员蝶泳强化水感训练方法初探[J].运动,2013(22).
[9]华苏.对游泳项目训练负荷科学组合的初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2).
中图分类号: G8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2-229-2-LXY
标签:水感训练论文; 游泳论文; 运动员论文; 成绩提升论文; 鞍山市军事体育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