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种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社会生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这种社会生产又分为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这两个互相矛盾着的侧面。因此,研究一切社会问题,都要从这个最主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矛盾出发,若不然,就不可能了解社会问题的真谛。为要研究这两种生产,就必须首先弄清这两种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简要地说明这两种生产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我列表于下: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生产有以下几种关系:
⒈这两种生产的内容不同,一个是人的生产,一个是物的生产,但是,它们的生产方式的形式是相同的,它们都是通过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来进行生产的。
⒉这两种生产是彼此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有怎样一个物质生产水平,就有怎样一个人口生产水平,反之亦然。比如说:石器时期的氏族,不可能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家庭;通行杂婚制的原始人群,不可能从事大机器生产。但是,这种相适应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人类社会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这两种生产都是自然的相适应,还不是自觉的相适应。虽然这两种生产之间存在着一个客观的比例关系,但是人类至今还没有完全掌握。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拉萨尔的“铁工资规律”,都不能有任何帮助,因为这些理论都不是两种生产之间客观比例关系的正确说明。恩格斯指出:“如果说共产主义社会在将来某个时候不得不象已经对物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样,同样也对人的生产进行调整,那末正是那个社会,而且只有那个社会才能毫无困难地作到这点。”(《马恩全集》第35卷第145页)可以肯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一定会发现并掌握这个比例关系。人们一旦发现并掌握了这个比例关系,人类就会自觉地把两种生产调整好,使它们有条不紊地协调向前发展。
在这里,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就是在这种相适应中,还应包括一个人口生产的数量、质量必须同物质生产的数量、质量相适应的问题。随着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生产,从而推动物质生产的高速度发展。社会发展的某个时期,物质生产水平不可能长期高于或者低于人口的生产水平,如其不然,就会造成财物过剩或者人口过剩。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吧。据统计,1970年以前(1954年至1961年除外),我国人口每年以千分之二十以上的速度盲目地增长,粮食产量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总是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再加上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就出现了一个就业的社会问题。所以,采取一系列政治上、技术上、经济上的措施来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好,不能使人口的生产与物质的生产相适应或基本相适应,那么四个现代化就会有落空的危险。
⒊这两种生产具有一切矛盾都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性表现在: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生产部门,各自按各自的规律进行着生产循环。在生产中,一方结成夫妻关系通过家庭或集团来进行人的生产,而另一方则结成物质的生产关系通过工厂或者村社来进行物的生产。其统一性表现在:这两种生产共居于同一个社会之中,并且互相渗透,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要生产自身就得有物质资料,人类要生产物质资料就得有人去参加。一般说来,人的生产是统一于物质生产中去的。如在物质生产中,生产力中的人就含有男人和女人;在所有制关系中,就含有物质的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的所有制关系;在生产关系中,人和人的关系,其中就含有夫妻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说这两种生产是一对矛盾,是一对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就有的而现在才被认识的矛盾。
既然这两种生产是一对矛盾,而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那么,这两种生产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呢?它们是怎样辩证地运动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回顾一下这两种生产的历史发展。
恩格斯说:“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到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很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马恩选集》等4卷第2页)马克思恩格斯还说:“家庭起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3页)这就是说,在原始社会的初级和中级阶段,是人的生产决定着物的生产。因为,要进行物的生产,就必须有一定的人来参加,没有人,没有人的再生产,就无从谈起物质生产。刚刚脱离动物界的人类,仅仅会本能地靠双手摄取现成的果实和鱼类等物,只会改变物质存在的位置,还不会从事改变物质存在的方式。只是随着工具以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人类才开始了正式的物质生产活动,从此,人类的面貌才为之一新。
但是,恩格斯又说:“然而,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旧社会,由于新形成的社会各阶级的冲突而被炸毁;组成为国家的新社会取而代之,……在这种社会中,家庭制度完全受所有制的支配。”(《马恩选集》第4卷第2页)这就是说,当人口生产被物质生产打上财产的烙印的时候,前者就被后者支配了,即物质生产就决定了人口生产。但是,在这种决定的大前提下,有时人口生产也决定着物质生产,例如,社会处在战乱之后,象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德国、苏联、朝鲜等国,都曾把鼓励生育作为发展物质生产首要条件。因为,没有足够的新劳动力被生产出来,就不可能使物质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⒋这两种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的交换关系,即人口生产部门用劳动力同物质生产部门用消费资料来进行交换。当然这种交换关系并不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历史时代。在原始社会,由于这两种生产是在同一个原始群或氏族公社里进行的,产品也是直接供其使用的,因此,在这个社会里,人们无须去进行交换。但是到了有阶级存在的社会里,由于第二次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由于原始的“胎型家庭”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的“成型家庭”,这两种生产才逐渐地分离成两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从而出现了人与物相对立的现象:一些没有生产资料的人,为了生存,为了繁殖后代,就必须到奴隶主家里、地主家里、资本家家里去做工,用劳动力换取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物质生产已经集体化了、社会化了,而人口生产还在私有制的家庭中进行,也就是说,这两种生产是在两种不同的单位或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中进行的。因此,这两种生产部门必须实行交换:家庭为社会提供劳动力,社会为家庭提供消费品。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客观上要求这两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但是我们还远没有掌握到这种比例关系是多少,因此,认识这种交换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性力量,远比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的交换要重要得多,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要深远得多。
⒌消费是两种生产之间的中转环节,是联系两种生产的桥梁,是两种生产相互制约而共同发展的动力。但是,消费同生产一样,也是一分为二的,即分为人力的消费和物质的消费。所谓人力的消费,(“人力的消费”这个概念是恩格斯提出来的,见《选集》第4卷第172页)就是指劳动力和生殖力的消费。前者消费于物质生产部门,以从事物质生产;后者消费于人口生产部门,以从事人口生产。所谓物质的消费,就是通过消费品的消费,使人不断获得生殖力以从事人口生产,使人不断获得劳动力以从事物质生产。关于人力的消费,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如果没有人力的消费,哪会有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呢?马克思早就说过,生产就是消费,消费不是生产;生产与消费是对立的统一,是缺一不可的。(《马恩选集》第2卷第86页)恩格斯也说:“生殖是生命力的一种消耗”(《马恩选集》第2卷第93页)“人力也是可以交换和消费的”。由此可见,消费在两种生产中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后者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如果只有一方没有另一方,社会就会停止不前,人类就会灭亡。因此,这两种生产既互为条件又互为结果,既互相制约又互相渗透,既互相适应又互相不适应,总之一句话,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全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