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县羊范中心学校 054009
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若没有家长的配合,就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新教育实验始终把家校共育放在重要的位置。新教育提倡家校共建,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家校共建,才能真正给学生营造一种幸福的教育生活。
一、家校共建,品行教育为重
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学校对孩子的品行教育,只针对于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一些行为。它受环境、地点的约束,使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社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却更具有广泛性和实效性。所以,作为家长,就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具有明确的是非观,这样,才会促进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太小还不懂事呢,长大自然就明白了。”每次听见这样的话,我都很费解。其实,就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家长才更应该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做法,难道要等到孩子自己长大以后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吗?是不是为时已晚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单位一朋友一起带着孩子出去玩,那时孩子才五六岁。在车上,朋友的孩子用脚踩脏了车座套,女儿当时很生气地指责了小朋友。下车后,朋友对她的儿子进行了说服教育,弄得我哭笑不得。朋友对他孩子说:“宝贝,妈妈告诉你阿姨家的车是自己家的车,不能随便踩。爸爸开的车是单位的车,可以随便踩,记住了没?”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怎么能分辨出公家车还是私家车呢?作为家长,就应该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随便在车上乱踩是不正确的行为,同时也会给别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朋友的这种模棱两可的品行教育,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模糊的是非观念。从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准确判断,这是极不可取的教育行为。
孩子的童年是洁白无瑕的,作为家长,其肩上的责任重大,家长是开启孩子人生幸福生活的钥匙,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将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家校共建,礼仪典范为先
孩子在学校生活,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学校的文明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都与教师的行为典范息息相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在家庭中,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而现实生活中,现在的孩子却极其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很多孩子在接受别人的帮助后,毫无反应,更无感激之情。我曾经在班级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我在班级接受班内学生的帮助后,马上会以“谢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可是对我回复“不客气”的孩子却寥寥无几,有的孩子即便说了,声音也非常小,甚至对自己回复感到不好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孩子的周围没有这样的行为典范。作为老师和家长很多时候也忽略了这个问题,认为接受孩子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是不需要感谢的。
诚然,想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应先从我们自身做起,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做出行为表率,对孩子给予我们的帮助要及时做出回应,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只有将文明礼仪形成一种习惯,那么当别人给予孩子们帮助时,他们才会自然而然地真情流露,主动向别人表示谢意。家校合力,才会使教育更加完美。
三、家校共建,幸福阅读为伴
新教育提倡幸福教育,其中最能体现幸福的就是阅读活动。让孩子们在书香校园中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在家庭中也应该让孩子享受幸福的亲子阅读。让阅读成为陪伴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作为家长,应该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温馨的阅读氛围,比如说为孩子准备个小书架,床头柜上安装一个床头灯,将孩子喜爱看的课外书放到家里的各个角落(如茶几、沙发、书架、书桌等),便于孩子随时可以拿到书看。平时,和孩子一起购买一些有益的书籍(如童话、绘本、故事、百科全书等),也可以在节假日带孩子到图书馆、购物中心走走,让孩子看看别人是怎么看书的,让宁静的阅读氛围感染孩子爱上阅读。其实,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陪伴,与孩子一起静心阅读是再好不过了。茶余饭后,抽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开启愉快的亲子阅读之旅。可以从10分钟开始,慢慢延长时间,渐渐增加内容。也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感悟,用亲自阅读吸引孩子,让幸福时光围绕孩子。
当然,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只有家校共促,正确引导,才能使孩子真正喜欢上阅读,才能让阅读习惯成为孩子受益终生的朋友。
幸福教育,就是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感受幸福。孩子们的幸福童年需要我们家校共建,形成合力,精心营造。愿家校携手,共同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教育生活,共同为孩子搭建通向幸福的人生阶梯。
论文作者:游小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孩子论文; 家长论文; 幸福论文; 孩子们论文; 让孩子论文; 习惯论文; 朋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2月总第29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