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
引言:
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型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领导人应加以重视。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不仅要根据专业类型选择适合的企业进行合作,积极开办专业产业,而且要适当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根据他们的发展所需选择恰当的手段进行授课,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学习队伍中,并在多种实践活动的影响下使学生成为优秀的实践型与应用型人才,进而满足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及相关企业的发展所需。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含义
产教融合即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密切合作,突出强调专业特色、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与科技服务[1]。产业融合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的深入开展,在改变学校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在各种各样的产业活动中得到培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工作经验,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工作能力的提升与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即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强调相互扶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若将校企合作这一新型模式应用于高职教育中,能够发挥出如下优势:首先,使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发生改变,拓宽了实践活动开展的渠道,将真实的工作环境呈现给学生;其次,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针对性与科学性[2];最后,企业能够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自身的发展所需,为日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推波助澜。
鉴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具有的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应予以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运用,借此提高自身的办学实力、经济实力和物质保障,以实现长久发展。不仅如此,企业要利用好高职院校这一人才培养平台,给予其资金、技术、理念上的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到学生培养和教育的队伍中,以促进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唯有学校和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努力,才能够攻克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难,坚定彼此之间的合作信心,进而获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形成良性循环的“多赢”局面。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虽然我国的经济效益与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大多数行业迈向了新的发展进程,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人才的缺失却使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技术手段落后、工作理念得不到创新、人才队伍实力不足等。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的运用,能够使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得到解决,为其输送一批批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不仅如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校企合作能够使企业免去人才招聘的过程,直接培养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并在实训期间带领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内部环境,以达到“毕业上岗”的目的;(2)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引导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会发生一定的转变,他们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实训的过程,就是自身再学习的过程,这对他们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3)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训机会,在实践中传授他们书本中没有提及的内容,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工作经验的提升;(4)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能够使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和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并且随着就业率的增加与教学成果的提升,相关专业也会实现长久发展;(5)能够满足学校、企业自身的发展所需,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6)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还能够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使我国的就业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有效运用,既可以解决企业存在的人才匮乏,软实力不足等问题,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对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看,还可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3]。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提出至今,尽管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号召,改变现有的教学理念与育人方式,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但实施效果甚微,成功案例屈指可数,难以发挥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具有的优势和积极作用。究其原因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或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3.1缺少产业教授级别教师
在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授者,实践活动中的参与者;在生活中,教师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可见,教师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一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更能加快学生发展的脚步,帮助他们顺利达到成功的彼岸,使其在自己的领域中有所作为,占领高地。但是,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现,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有着丰富经验的产业教授级别的教师却寥寥可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高职院校的薪资待遇无法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其二,在教师资格证的约束下,许多经验丰富的优秀人员无法走进校园进行授课,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路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三,部分教师将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科学、课题研究上,仅将少部分时间留给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也是笼统的教教学,缺少对重、难点知识的详细讲解,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部分教师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是科班出身,熟练掌握教学中的各项流程,但却缺少实践经验,教学能力较低,并且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认知不高,难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或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3.2并未设立合作实验室或技术开发中心
要想充分发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具有的价值,推进学校和企业的进一步合作,需要企业与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共同设立实验室、技术开发中心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动手操作和模拟训练的场地。然而,通过调查了解到,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因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者之间并未共同设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所建立的实训基地也是“名存实亡”,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的实训地点大多是借用企业的车间,或是在校内进行仿真实训,没有属于自己的实训空间。即便是共同设立了实验室或技术研发中心,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带领学生对某一专业领域中的技术进行实验或研发,从而导致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3产教融合成果转化途径缺失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凭借学校所拥有的实验室或科研中心研制出的产品、技术手段等新型事物受到了市场和有关行业的肯定,但在市场营销、资金、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学生无法通过可靠的媒介或途径将研发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从而导致项目流产或不了了之[4]。不仅如此,学生在对某一项目或技术手段进行研发时,学校过于看重他们在前期进行的准备和研发结果,没有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的解决措施,或是忽视了研究成果的转化途径,帮助其寻找相关的市场进行投放,导致学生对项目研究逐渐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3.4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信任
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尽管两者之间的合作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但两者都存在一定的私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将更多优秀人才为自己所用,所以在技术手段的运用或人员培训的方法上,是不会与学校进行深层次的共享;而对于学校来说,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就业率,依靠企业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倘若有其他更为优秀或实力雄厚的企业来招聘人才时,他们也会为其推荐在校企合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如此一来,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期间就会失去对彼此的信任,难以达成长时间的合作,严重时还会立即终止合作,这对双方来说均有着较大的损失和影响。
3.5学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教育性不足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是建立在生产组织、合作共赢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在合作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将合作的侧重点放在产品的研发或生产中,对学生的教育性严重不足。学生在学习中若是缺少理论知识做支撑,在日后的工作中将会举步维艰,难以获得良好的工作成效。据了解,学校与企业合作对学生教育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对校企合作的认知不够充分,缺少自主教育意识,过于注重实践环节的培训,认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没有本质上的联系,所以不必将教学活动引入到实训中;其次,学校在开展培训活动时,内容大多是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并未将实践性教学进行引入,这样非但无法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还会使校企合作的作用大打折扣。
4.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
4.1推行并实施“产业教授”模式
为了使学生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收获丰富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重视人才的引进,通过“产业教授”模式吸引更多优秀的教育者或行业专家,使其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先进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高职院校在实施“产业教授”模式时,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适当改变现有的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通过提高薪资待遇的方式减少人员流动情况,吸引广大优秀教师的参与;其次,通过聘请企业优秀人才进行宣传教育或专业技术人员亲临指导等方式缓解教师资格证的约束,确保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具实践性的知识;最后,合理设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相关课程,保证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传授学生知识,为他们答疑解惑,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4.2注重合作过程中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的设立
在校企合作中,如果学校和企业要想在产业教授模式下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并且双方有意实现深度合作,这时两者应根据发展所需和具体情况共同设立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的设立,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得到保障,而且可以使企业正常开工,有效避免了学生因现场学习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当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在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上的问题,学校可以向政府提交申请,使其给予资金上的帮助。另外,当所有的实训场所建设完成后,学校和企业要投入使用,或是通过举办技能大赛的方式来提高三者的使用价值。
4.3善于运用创业孵化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打造企业、学校与学生相互融合的创业孵化模式,保证学生能够在该模式下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稳定发展。当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的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不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应进行充分的利用,不要使其成为闲置品或学校中的摆设[5]。对于企业而言,可以根据内部的岗位结构培养相关人才,或是进行科技研发和产品样品制造;对于学校来说,要以相关场地为契机举办学生或老师之间的技能大赛,使其在比赛中提高专业技能与技术能力,或是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产教融合成果的转化;对于学生来说,要牢牢把握学校和企业提供的机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4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
任何一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都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也不例外,只有赢得了彼此之间的信任,才能够促进合作的长久进行,实现彼此之间的协调发展。所以,学校与企业在合作期间,除了要根据双方的要求,签订合作合同,严格遵守合同内的每一项内容和条例外,还要签订保密协议,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企业技术手段、学校教育理念、企业文化等,并使用相关的法律条款作保障,以防止企业或学校恶意泄露学生个人信息或行业机密情况的发生,从而实现企业与学校之间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4.5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育人意识
要想使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有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就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和相互促进,在注重生产理念与操作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增强自身的育人意识,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改革,实现教学理念与教学体制的创新。首先,跟随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强化自身的育人意识,同时还要善于挖掘企业中的优秀资源,实现共同育人;其次,重视企业与学校之间共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职业教学特色和企业文化,共同推动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最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要实现教师与专业人员的交换,在两者共同努力下提高教学成效,在实践活动中,要实现授课与车间工作交换,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确保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游刃有余。学校与企业若想实现“双赢”,获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与较高的经济效益,就要在重视实践技能与操作技术培养的同时,肩负起共同育人的责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发展趋势下,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使自己的就业率得到保障,就要寻求有利的手段和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通过实施“产业教授”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实验室、科研中心和实训基地;提高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增强学校与企业的育人意识等方式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唯有此,才能够满足学校的发展所需,企业的用人所需及学生的工作所需,进而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叶荣飞.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17,12(03):123-125.
[2]李爱英.高等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科技,2015,33(10):055-059.
[3]赵新伟,刘丽坤,刘曼曼,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三赢”的路径研究[J].大众文艺,2018,(18):190-191.
[4]张猛,徐雪.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研究[J].职业,2017,24(18):044-045.
[5]游明伦.新时代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2):057-067.
[6]张莉初.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实现路径分析[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08(03):065-068.
作者简介:杨榕,性别,女,籍贯,北京昌平,出生年月,1985年2月,职称,讲师,院校,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造价与管理。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高校青年教师高等教育学研究课题,编码
19GYB064
论文作者:杨榕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校企论文; 学校论文; 企业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所需论文; 自己的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