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论文_崔天松

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论文_崔天松

八师石河子市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支队 832000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的开展危害辨识,落实有关建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结合危险源的描述、风险辨识的范围、可能导致的后果、评价分级等环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讨论了风险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关系,同时给出了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辨识的建议,表明了安全风险辨识的重要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价;存在的问题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业迎来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安全风险术语在社会生活、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企业经营、媒体传播实际使用中存在表述各异的情况。

1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GB/T13861-2009、GB/T28001-2011和AQ/T7009-2013都对危险源辨识的范围进行了要求,但企业在实际的危险源辨识中,更多辨识的是现场可能导致事故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对管理类的危害因素辨识的较少,缺乏对非常规作业、相关方作业的辨识。从参加辨识的人员看,大多是以生产现场岗位员工为主,管理技术人员参与的少,因而也缺少对管理业务风险的辨识。因此,危险源辨识工作全员参与十分的重要,各基层的管理技术人员、岗位员工都要参与,才能做到辨识全面没有遗漏。

2风险与安全风险

风险是很复杂的概念,可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它,如有些风险是简单风险,指因果关系清楚的风险,就像喝酒开车有导致交通事故的极高风险、拥堵路段行驶的车辆都有导致追尾的风险等,这些简单风险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有的是明知故犯,有的是麻痹大意;还有一些是因果关系或后果严重性不明确的风险,这类风险有时难以识别、有时难以预料,如煤矿瓦斯爆炸的风险;自然风险源地震何时发生?目前难以确定。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风险会成为简单风险。另外,还有些风险是“灰犀牛”,有的风险是“黑天鹅”,这里,“灰犀牛”是指经常发生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经常性风险,“黑天鹅”是指风险小概率发生,一旦发生,影响巨大。还有些风险是新兴风险,如智能电网要谨防黑客袭击。多维度辨识风险,可以清晰地看懂“风险”。很多安全风险可按突发事件类型来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风险、事故灾难风险、公共卫生事件风险和社会安全事件风险。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可能导致上述各类事故事件的发生。突发事件的突发性造成了社会危害,威胁了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是当今非常重视的风险,它的“突发”孕育着复杂的风险,因此,多维度地辨识风险,要从风险源、风险源引起的事件、事件后果和产生的原因等多方面进行风险辨识。

3危险源导致的后果

在危险源辨识中,还要明确识别出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或后果,一般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中的20类事故类型作为危险源可能导致的后果,填在风险辨识的清单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需要注意的是第20类为“其他伤害”,如果在可能导致的事故一项处直接写为“其他伤害”会造成描述过于笼统,应该注明“扭伤、摔伤、冻伤、扎伤”等造成的具体伤害是什么,这样更便于员工理解。

4风险因素辨识分类及内容

风险因素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1)全面辨识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工艺,生产技术,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作业环境等,员工的身体状况、安全作业防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其他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等。(2)专项风险辨识主要是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开展的专项风险辨识。

5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LEC法是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方法的一种,它适用于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作业时的危险性。很多企业在风险评价时,不假思索的对所有危险源均使用LEC法,一是L、E、C的取值有时很难确定,二是不同评价人员的取值相差很大,受主观影响大,这样就会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危险源的实际状态,从而使管理决策上出现错误。风险矩阵法属于一种定性评价的方法,通常适用于相似操作或作业的风险级别的比较上,不适于复杂系统或多个变量影响的链式事件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企业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企业存在的风险和作业特点,对分级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方法要简洁、易学、易懂,要根据实际尽量评价准确,对评价风险中的参数取值进行修正,最终达成风险评价、分级在公司层面达到统一的认识,这样的评价过程才有指导意义。

6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缺陷

对安全风险,在辨识、评估后实行分级管控制度,大大促进了现场安全隐患的整改和风险的管控,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安全风险是存在于变化状态中,在现场实时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当前仍然存在管控不尽到位问题:其一,担负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对安全风险最终的管控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其二,提高风险管控人员的责任感和能力,恰当解决管控人员与管控对象的隶属关系,对安全风险管控来说是无可避免的。

7防范措施的制定

在针对危险源采取防范措施时,应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措施、标志警告、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依次考虑采取风险防范的措施。国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有关标准等也是制定防范措施的基础依据,同时,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措施也是防范措施的重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业在辨识的过程中,把不同岗位的类似或相同的危险源进行合并同类项处理,这样看似简洁,但不同岗位作业条件、作业环境都会有所差异,即使相同的危险源也要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结语

风险辨识是一项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长期坚持的安全基础工作。企业把风险辨识这项工作做实做细,用好风险辨识的成果,才能控制风险,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99-101.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崔天松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安全风险辨识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论文_崔天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