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高蛋白小粒大豆通农15的选育_大豆论文

高产高蛋白小粒大豆通农15号的选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豆论文,高产论文,高蛋白论文,小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粒豆是家庭纳豆、豆芽等的主要原料。外销量大,出口南韩、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国内外市场都看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品种品质,提高质量已成为必然。本项目研究的高产、高蛋白小粒大豆通农15号,不但粒小、蛋白质含量高,且抗性强、产量高。

      通农15是以通农11号为母本、通化野生大豆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粒型高蛋白大豆品种。选育过程:2000年配制杂交组合通农11×通化野生大豆(通农15);2001年院内小区种植F1;2002~2008年院内小区种植F2~F8,进行后代选拔及有关性状鉴定;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吉林省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吉林省审定。

      品种特征特性

      属中熟品种,出苗至成熟125天,需≥10℃有效积温2600℃。紫花,长叶,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5cm,主茎节数16~18节。分支发达,灰色茸毛,荚熟时呈褐色。

      籽粒性状及品质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有光泽,种脐黄色,褐斑率及虫食率低,外观品质优良。依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所提供检验报告,脂肪含量16.94%,蛋白质含量43.52%,合计总量60.46%。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做抗病鉴定,通农15田间自然诱发鉴定:中抗花叶病毒病、高抗灰斑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抗褐斑病和食心虫。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灰斑病,感花叶病毒混合株系,中感花叶病毒1号株系和3号株系。

      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56.5 kg/

,比对照通农14号增产9.32%。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85.0 kg/

,比对照通农14号增产8.04%,增产点比例为10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70.8 kg/

,比对照通农14号增产8.70%。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20.0kg/

,比对照通农14号增产9.35%,增产点比例为100%。

      通农15属高蛋白小粒豆、抗病、抗倒伏新品种,适合在吉林省中熟、中晚熟区,以及黑龙江第一积温带,辽宁省的新宾、桓仁、清原等地区及内蒙古通辽等地区的中熟、中晚熟区种植。

      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播种量每公顷30 kg,15cm双粒点播,无需间苗。播种时应注意播种深度(覆土厚度)和播种质量,覆土应尽量避免大土块,最佳播种深度为2~3 cm。播种时根据土壤墒情,土壤墒情好时浅些,反之深些。覆土后要进行镇压,确保苗齐、苗全、苗壮,一次拿全苗,达到创高产的目的。

      要求中等肥力地块60 cm垄距、15~20 cm埯距、双粒等距点播,出苗后不定苗,每公顷保苗22.2万株。

      每公顷施用农家肥30

作底肥,肥力低的地块施磷酸二氯每公顷5 kg和钾肥5 kg混合作底肥。肥力中等以上的地块不要求施化肥。

      生育期间适时防治蚜虫,发现蚜虫时用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喷洒农药时顺垄喷洒,防止漏垄漏段,以提高防治效果。

      (1)在其适应区繁殖种子,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2)精选原种,清除病杂粒。避免与其他大豆品种混种及相邻种植。(3)在苗期、花期及成熟期去除圆叶、白花杂株、病株及变异株。(4)适时收获,做到单收、单拉、单脱粒,防止机械及人为混杂。(5)做好种子清选入库。

      联系电话:010-82109664

标签:;  ;  ;  ;  

高产高蛋白小粒大豆通农15的选育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