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与我国的基本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对策论文,区域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不断加强,集团内部贸易自由化与对集团外部的贸易保护主义相结合成为当今世界市场的基本走势。世界经济的这一发展态势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势缓和以及冷战结束后经济矛盾突出和竞争加剧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必然阶段。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现状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同一洲内与洲际的不同国家与地区,为实现共同的经济与政治目的,通过相互签订条约或协定,制定共同的行动准则,甚至通过局部的国家主权让渡,建立起“超国家”的机构,实现经济上的联合。其类型一般有六种: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的经济与政治一体化。多种类型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虽然它们联合的性质、目的、范围与程度各不相同,但东、西、南、北各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几乎普遍存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实考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体化包括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国内生产到国外生产、从一国到多国,从不同经济领域与经济环节、多个企业、企业集团、地区与国家,实现不同程度与不同类型经济的联合,政策协调的多层次与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国家之间,无论是这种或那种经济上的联合,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有时是十分尖锐和复杂的矛盾、摩擦与冲突来实现的。
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8年,西欧一些国家,法国、西德、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为了抗衡美国和对付苏联的威胁,率先成立了迄今为止一体化程度最高、也是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欧洲共同体。另外,西欧一些非欧共体国家于1960年成立了“欧洲自由贸易联盟”。随后,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致力于本国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在60年代也相继成立多种区域合作组织。
进入80年代以来,区域性经济集团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区域性经济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快。欧共体在40年的历史进程中,通过三次外延上的扩大,已由原来6国基础发展到15国。今后,随着经济一体化自身的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所创造的条件,欧盟在外延上还会继续扩大。欧盟不仅在“外延”上不断扩大,在“内涵”的发展上也再继续深化。1991年12月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欧共体各国签署了《政治联盟条约》和《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即《马约》。1993年1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马约》正式付诸实施。欧共体向实现“欧洲联盟”方向跨出了一大步。《欧洲联盟条约》的最终实施,将使欧共体各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安全、外交和法律等方面实现一体化。
在北美,一惯对区域集团化持反对态度的美国不仅不再反对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而成为区域集团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参加者。1985年美国同以色列签定了自由贸易协议。从1991年6月12日开始,北美3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经过一年多的谈判,于1992年8月12日在华盛顿就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文本达成一致,3国贸易部长于同年10月7日在美国圣安东尼奥草签了该协议,并于同年的12月17日北美3国首脑分别正式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从协定开始谈判到正式签订历时仅一年半,效率之高是不多见的,也反映了3国政府组织区域性经济集团以及欧洲联盟对抗的紧迫心情。《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规定在15年内分阶段取消相互间的关税和贸易壁垒,内部实现自由贸易,但对部分商品如汽车、纺织品、服装等必须符合特殊规定,才能在区域内流动时享受免税待遇。协定还规定3国相互放宽金融服务和投资的限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签订,使北美地区朝着经济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它将成为一个拥有3.7亿人口、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6.5万亿美元的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目前,中美、南美洲的一些国家都表示希望参加这个自由贸易区。美国则有意将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拉丁美洲,以形成“西半球自由贸易区”。
随着美国对区域性贸易集团态度的转变,世界上其它地区也纷纷出现了贸易集团化的热潮。继北美自由贸易区规定签订之后,拉美国家也出现了组建区域贸易集团的趋势。中美洲5国(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一体化体系已于1993年1月15日开始启动。在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已签署协议,于1995年创立了“南锥体共同市场”;安弟期5国(玻利维亚、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的一体化协议也于1994年4月26日在厄瓜多尔由其5国的外贸部长签署。至此,安第斯关税同盟已告形成。同时,在1992年12月2日开幕的为期2天的“里约集团”第6次会议上,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拉圭和乌拉圭的总统以及牙买加的总理等拉美11国首脑,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联合签署了《布宜诺斯艾利期声明》,对拉美共同关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发表了一致的看法。阿根廷总统梅内姆指出,本大陆各国人民“希望实现地区一体化和建立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正在坚定地朝着大陆一体化方向迈进。
亚太地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过大,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尚无条件建立一体化的区域经济集团。但是,由于这个地区经济联系已成网络,加强经济合作的要求迫切,1989年,在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的倡议下,成立了由12个国家参加的“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部长会议”。由于在主权国问题上未达成共识,我国在第一、二届“亚太地区经济合同部长会议”召开时没有参加该组织,也没有出席会议。后经反复协商,终于达成协议,我国以主权国家身份加入,台湾以地区经济名义加入。1991年11月我国和台湾、香港同时参加了在汉城召开的第三届会议,成员由12个增加到15个。会议制定了组织章程,明确了组织形式、奋斗目标、活动范围和驼作方式。1993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在美国的西雅图举行了第5次部长级会议及首次非正式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亚太经济合作交易和投资框架协议》。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18个成员又在雅加达发表“茂物宣言”,就2020年前整个亚太地区实行贸易自由化基本达成协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这次会议就投资自由化、经济技术合作及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特点是次区域性经济集团或“经济圈”的涌现,除“东盟”已决定把“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过渡阶段由15年缩短为10年,计划在2003年正式建成外,东北亚经济圈、湄公河流域经济圈等正在发展,促进了邻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同和共同繁荣。这些次区域性经济合作圈的活跃促进整个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效应
区域经济集团化在全球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将成为今后世界经济格局的一大特征。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区域经济集团化仍是一个进行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益和集团利益的汇合和冲突、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割裂“全球一体化”,形成地区割裂和集团对垒,破坏世界市场的统一,并慢慢由经济矛盾走向政治和军事对抗。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还不存在。具体来说,就是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经济贸易矛盾加剧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们之间以妥协和协调方式处理矛盾和摩擦的可能性要大于发生对抗的可能性。这是因为:第一,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虽然“欧盟”、日本力量增强,对美国不再唯命是从,但“欧盟”和日本要成为政治、经济强国仍需要美国的支持。因此它们之间经济贸易上的矛盾虽然有时闹得很凶,但报复力的宣嚣受潜在的制衡力量的制约,因而经过斗争和协商,常常取得不同程度的妥协与和解,说明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仍占主要方面。第二,各区域经济集团在贸易上仍对区外市场有很大程度的依赖,以已有近40年历史的“欧盟”来说,其对外贸易的65%是在区内各国间进行的,仍有35%要靠外部市场;而北美对外贸易的65%和东亚对外贸易的80%是同其它地区进行的,这虽使“欧盟”表现为“内向”而北美、东亚则强调开放和“外向”,但即使“欧盟”也不可能采取封闭政策,建立森严壁垒,靠本身力量发展经济,它还是需要从外部市场取得原材料和向外部市场推销产品的。在日益发展的世界市场上,没有一个国家会把战略眼光从世界市场缩小到地区市场。区域集团化只是各大国增强本身竞争力量、争夺市场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第三,西方国家间经济的相互渗透已达到很高的程度,世界金融市场已经跨越国界趋向全球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已使生产和科技国际化,同时加速了资本、技术、商品的国际流动。区域经济集团化带来的企业跨集团兼并和投资活动,在加强而不是减弱这种趋向。所以,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将制约区域集团化的分化作用,而区域集团化将促进“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
区域集团化对世界经济乃至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首先,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集团内部贸易壁垒 逐步降低直至消除,将促进内部贸易增加,生产要素得到不同程度的自由流通,在比较优势的作用下,资源将在其成员国和产业部门间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将会提高,从而降低成本,促进科技发展,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率。据“欧盟”组织的专家小组研究,“欧盟”1992年底统一大市场,在中期内的宏观经济效果是使12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提高45%,创造180个就业机会,商品价格下降6.1%,并将改善其成员国政府的预算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亚太地区加强经济合作,将出现更多的“大龙”与“小龙”,经济增长率在整个90年代继续领先于世界其它地区。区域性集团经济贸易的增长将使世界经济贸易总量增长,这将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机遇。
区域性经济集团以扩大内部贸易取代部分与集团外国家的贸易,这就是它固有的排他性。但排他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缩小同集团外国家的贸易,只是增长率要相对慢于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只要集团不采取新的措施提高贸易壁垒的水平,排他性就不等于搞封闭式的堡垒,也不等于加强贸易保护主义。
其次,区域性经济集团化将对国际资本、技术、商品和人才的流向产生重大的影响。战后以来,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越来越集中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这同制成品贸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和科学技术发展有关,区域经济集团化将加剧这种趋向。因为集团化将促进生产要素在集团内部流动,并促进产业结构在地区内部跨国界调整。如“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和企业兼并活动在近九年内有很大增长,并主要集中在技术、资本密集部门。在亚太地区近几年内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也增长很快,但规模远不如发达国家之间那么大。
区域经济集团化也促进了资本的跨集团流动。为了绕过集团的贸易壁垒,在其他集团建立基地,以分享集团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日本对美国、西欧以及美国、西欧之间相互投资和企业兼并达到巨大的规模。
为了加强科技方面的竞争,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正在加强联合科研,如“欧盟”正在进行一系列联合科技研究项目,以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赶上超美、日。同时,跨国集团的联合科研也在发展,主要是美、欧、日之间,目的是为了相互取得最新科技成果,不致在科技竞争中落后。以此相适应,科技人才的流动在加快,发达国家已经吸收和正在吸引原苏联、东欧和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入。
其三,今后的区域性经济集团将以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主导,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混合组成,发达国家将作为资本、技术的主要提供者和产品的主要吸纳者,促进经济集团的发展。集团内的发展中国家如政策得当,将可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快的经济发展。但集团内各国利益分配是不均衡的,发达国家取得的利益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南北方矛盾依然存在。从全球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区域经济集团化可能会加剧这种不平衡,从而使南北经济差距从总体上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还会使发展中国家受到地区上的分割,对集团的依赖性进一步加深,将使全球南南合作难以取得进展。
三、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对策
面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为我所用,采取适宜的对策。
(一)积极地倡导和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动多边贸易体系活动。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国作为亚太地区发展中的大国,要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发挥在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积极倡导和参与亚太经济合作。同时,亚太地区是我国对外经贸发展的立足点,要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只有参与,才能享受其中的利益并有效地影响集团化组织的运作和发展方向,有效地利用集团化和其他松散型联盟带来的一切有利因素,使亚太地区资本、技术、商品、劳务流动发生有利于我国的变化,以增强同其它经济集团抗衡的实力。
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是沿着两个方向展开的,一是亚太整体经济合作,一是多种范围、多种形式的次区域合作,特别是东北亚次区域的合作。在参与前一类全作方面,我们已取得一定进展,已经进入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及非正式首脑会议,今后要积极发挥与我国经济和政策地位相称的作用,继续推动这种合作,使其朝着组织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对于有关各国倡导的“黄渤海经济圈”、“日本海经济圈”以及其他次区域合作构想,我们应该在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和利益与代价对比的基础上,制订参与方案,决定参与的程度和形式。在强调渐进、稳妥的同时,也应抓住时机,采取主动行动,积极组织、倡导和推动符合我国经济、政治利益需要的整体区域合作计划和次区域合作方案的研究,制订和实施,争取使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早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在世纪之交,要继续创造条件发展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逐步实现两岸直接双向“三通”的目标,要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的经济联系,更好地发挥港澳作为我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作用。要通过适当的形式,把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经济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利于我国更多更好地吸收它们的资本和技术,加快我国经济建设进程,同时也由此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二)深化改革,加速同世界经济“互接互补”,逐步形成适宜于我国有效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和外贸运行机制。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外贸体制改革,实现我国现行经济体制运行机制与自由竞争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机制的有效对接。因此,目前我国应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总体设计,配套推进,相辅相成,协同运转。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着眼于适应对外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是一项关于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应该指出,改革与开放的这种相互依存关系,迄今为止并未能真正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对外开放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经济体制仍带有浓厚的封闭经济特征,形成了对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掣肘。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单是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水平的差距,而更重要的是与社会化、国际化大生产不相适应的经济管理制度、机构和办法等方面的差距。要适应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综合配套改革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前进中,努力促进我国经济法律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向国际规范和国际标准靠拢,尤其是贸易制度要向世界贸易组织所规定的国际贸易规范靠拢。通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国内市场的适度开放,减少不必要的保护,引进必要的国际竞争,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区域布局的合理化,也为出口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从而全面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当务之急是加快进口体制的改革,根据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和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适当降低保护水平,合理调整保护结构,转变保护方式,以促进市场开放,引进外部竞争,强化国内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压力,消除由过度保护带来的出口歧视,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进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出口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由粗加工、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向以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制成品为主转变。要通过改革,逐步理顺调节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各项经济政策工具,建立以关税、汇率等经济手段为主的进口调节体系,逐步减少行政审批办法,逐步以“世贸组织”所许可的关税手段、幼稚产业保护办法和保障条款取代现行管理办法;要逐步将我国的关税总水平降到“世贸组织”对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平均水平,并实现关税结构的合理化。同时,要通过加快金融改革,为利用外资和适度
开展海外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逐步建立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逐步放松外汇管制,为进出口积极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要通过逐步消除金融抑制和利率抑制,加快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发育,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和利率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向间接化、有效化方向演变,为开放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总之,要通过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改进外贸宏观管理,建立高效的协调服务机制,减少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各类企业之间对外经贸交往中的矛盾摩擦,消除内部过度竞争,改善经营秩序,从而减少双边经贸纠纷,减少反倾销、反补贴等案件的发生,避免授人以柄,为我国与各区域经济集团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
(三)既要立足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经济关系的多元化战略。
为了减少由于市场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的回旋能力,对付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挑战,我国必须进一步实施对外经济关系多元化的战略转变。即由对个别或少数国家为单一主体的经贸方式逐渐转变为对区域经济合作实体为主的经贸方式。在方向比重上逐步由对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为主经贸关系转变为对各大洲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形成的经济合作组织为主的经贸关系。
目前,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与我国的经贸额占我国对外经贸总额的40%左右。这种比较集中而又单一的外贸结构,一旦遇到风云骤变,将会对我国形成巨大压力。尽管近些年来,中美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人权、贸易、台湾等问题上两国的摩擦从没有中断过。对此,我国要从过去仅以某个或某些个国家为经贸对象的模式中跳出来,转向以区域经济合作整体为对象的战略模式,使我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重点发生战略性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我国对外经贸的主要市场,也中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主要来源地。它们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是我们所需要的,因而继续保持交往是必要的,应当是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点。在维持传统产品出口的同时,关键是逐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参与高层次水平分工的比重,把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大力开拓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以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这些国家的市场可以采取直接出口和通过大力开展海外直接投资两种形式。同进还要继续加强与西欧、大洋洲的经贸关系,发挥我国日用品和轻纺产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潜力;加外,对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非洲、南美洲,也要努力扩大贸易的投资;对中东则更应作为工业品、日用品和工程建筑及劳务输出的重要海外市场来开拓。
目前,我国对外经贸额在世界外贸总额中所占的份额还比较小,但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却很大,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仅在1997年外国的对华投资就达560多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外资引进国。据有关资料,在最近的6年中,中国进口可望达到一万亿美元,即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谁能对这个国家的市场无动于衷呢?这些就决定了我国与各地区、各经济组织(集团)及各个国家发展经贸关系,全面实施多元化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欧盟论文; 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经济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