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周义明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周义明

句容市天王镇水利农机站 江苏省镇江市 2124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其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大,其中对河流、湖泊水体污染更加严重。近几年我国的水利工程也有了极大的发展,但发展水利的同时也对当地的生态进行了破坏。我们不能发展的经济,却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因此生态修复技术就显得极其重要,水利工程和生态修复要进行有机的结合。施工过程中就要注意生态修复的问题,以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本文将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的水利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应用

引言

河流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伤的水体生态系统的生物群体及结构,重建健康的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过程,并使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维持、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

1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发挥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生态的保护,同时生态修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修建水利工程中要注意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同时进行。要想做好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好生态修复,促进水土的稳固,不仅仅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而且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发展水利工程,让水利更好地为我们服务。(1)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水土稳固和水利工程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土壤得到了固定才充分保证蓄水能力,避免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如果水土流失严重,就不能保证土壤中的水分,不能保证自然的水循环,那么建立水利工程的意义就丧失了,因此生态修复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水利工程是通过人为的改造将原来的水循环,从而达到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但目前的我国水利技术并不成熟,在施工及其后期会对水土造成影响目前,因此发展生态修复技术,弥补水利技术上的缺陷是极其重要的,能够促进相关行业利益和效率的综合性提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入河污染物较多

河道沿线水面以上有较多雨水口存在雨污混流现象,污染物通过排水进入河道;部分支河,包括江南运河污染较严重,对惠山浜-龙头河水质有直接影响,外河的大量的污染物通过调水被吸纳进来,这些排污量大大超出了河道的最大纳污容量。

2.2水温分层

对于库容较大的水库,库下层温度变化较原天然河水温度变化滞后。由于对库内热量的调节作用,水库在沿水深方向上呈现出有规律的水温分层,表现为冬季库区趋于等温分布,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高;春夏季库表水温高,库底水温低,下泄水温较天然情况低。下泄低温水对坝下河段水生生物的繁殖及幼体成长造成不利影响。水温变冷,水体的溶氧量和水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影响鱼类和饵料生物的衍生,致使鱼类区系组成发生变化。下泄低温水将使鱼类产卵季节推迟、影响鱼卵孵化甚至造成不产卵。下泄低温水还会对水稻等农作物产生“冷害”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河道护岸大部分为硬质护岸,河道底泥富营养化,水体自净能力差,河道缺乏水生动植物栖息条件,河道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3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

3.1保护土壤、表层种植土

就目前生态修复来说,土壤资源是最为重要的,土壤的质量,对生态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中,采用比较粗放的方式,开挖弃渣堆,使土壤遭到彻底的破坏。在后续的施工中,要将弃渣回填。然后在回填的土地上进行植物的种植,往往植物不能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因此在水利工程中要非常重视对土壤的保护,施工容易导致大面积的表层土壤破坏,而被施工废渣覆盖,原来的地表植物也遭到破坏,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极大程度的保护地表植物和表层土壤,这样才能避免水土流失。

3.2水温恢复

为减轻水库下泄低温水对下游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下游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通常采取分层取水、合理利用水库洪水调度运行方式、宽浅式过水断面的灌溉渠道、“田间调温”等措施,其中分层取水是目前缓减低温水影响的最有效办法。分层取水建筑物主要有多层平板门、叠梁门、翻板门、浮筒等竖井式、斜涵卧管式以及多个不同高程取水口布置等形式。

3.3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加大技术应用力度

每个地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本地生态发展的方针政策。在施工之前要提前规划好具体操作方法,从大局长远的角度规划当地的水利建设。对于重点保护水域区域,我们应该禁止开发水利工程,以避免更大程度的水土流失。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对于违反规定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以避免因水利工程施工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充分发挥好水利工程的职能作用,为水利工程周围的居民百姓更好的服务,积极落实好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更好地做好生态恢复的工作,我们需要得到多部门的配合合作。可以更多地从别国引进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好地为生态修复做贡献。

3.4河流连通性修复

河流连通性修复和恢复分为部分恢复和完全恢复。部分恢复主要通过技术型鱼道、近自然旁通道、鱼坡技术等,恢复河流上下游连通性。技术型鱼道主要有槽式、竖缝式、导墙式、隔板式等;近自然旁通道通过模拟自然河流形态和结构以及天然河流急流或缓流形态而构造建立的鱼道形式,所选建筑材料与自然条件下的河流基本一致。近期建的长洲水利枢纽鱼道、安谷水电站鱼道和仿自然旁通道,以及藏木鱼道,在河流连通和鱼类洄游上均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较早建的洋塘鱼道、浏河鱼道、团结河鱼道曾经在过鱼上也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完全恢复主要通过拆除挡水建筑物,恢复河流天然生境,包括水流、自然生境等,一般应用小型河流中,对已建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拆除,并完全恢复河流天然生境。如澜沧江基独河连通性的修复,通过拆除已建的水电工程,恢复河流的天然特征。

3.5建立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要想提高当地的生态修复水平,必须构建出合理的监测体系。通过监测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监督水利的施工,确保水利施工减少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确保生态修复保持水土的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要对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的差的给予惩罚,做好奖惩制度。为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我们要建立有效地防止平台,积极深化水利改革,并结合当地的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实际工作中结合当地气候、温度、降水,监测体系应该包括植物统计,水土保持情况,根据当地的生态系统合理监测。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近几年水利工程大量发展,兴修水利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生态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这些问题,提出好的方法,合理的解决。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效率,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通过水利修复技术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尽量不去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相关工作人员,要负起责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强管理工作,发展生态修复技术,为进一步为生态建设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

[2]郭靖.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8):57~58.

[3]刘秀香.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6):402~403.

论文作者:周义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论文_周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