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高新兴华学校 130102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Unit8《Where’s the post office?》第二课时,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问路和指路,本课是在第一课时学习有关建筑物的名称和方位介词的基础上进行问路和指路的交际活动,同时本课也是为下两课时进一步深化中心话题打基础。此话题比较抽象、枯燥,需要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完成。
2.教学对象分析
(1)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活跃,但他们缺少细心和耐心,对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2)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相关话题的建筑物名称和介词短语;经过半学期的初中英语学习,他们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用简单的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课话题贴近现实生活,但比较抽象,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课件创设情境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直观。
3.教学环境分析。问路和指路的话题比较抽象,为了降低难度,使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我选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课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1)掌握词汇:neighborhood,just,go straight,down,turn right/left on the right/left。
(2)掌握句式:-Excuse me.Is there…in the neighborhood?-Yes, there is.
2.语言技能
(1)在老师的体态语言和课件的辅助下,能听懂老师英语组织用语,理解活动要求,明确任务,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2)运用所学词汇及句型在模拟情境中进行问路和指路的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
(1)通过运用简单的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学会相互合作,培养乐于助人的精神。
(2)通过运用简单的问路和引路的交际用语,帮助各个层次的同学树立自信心,敢于大胆用英语进行交际。
4.学习策略。模拟交际情境策略,大胆开口、主动交流策略,自主、合作和探究策略。
5.文化意识。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本课问路和指路所需要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确定方位,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问路和指路的交际活动。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播放短片,展现的是一个美国人因为不了解中国交通右侧通行而坐了反方向的公交车,因而找不到要找的旅馆,从而发生了那个老外和一位中国人问路和指路的场景。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差异。
2.呈现新知。
(1)教师根据出示的交通标志和地图,教授新词汇和新句式。设计意图: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教师出示地图,学生阅读3a中的对话并在地图中找出Paul和Nancy的正确位置。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新知,观察地图找位置,培养方位感和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3)播放录像,呈现两个美国人问路和指路的场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模仿纯正的美语,适当使用肢体语言,在模拟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
(4)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事先声明抽签选择四个小组到前面表演),师生给予评价。设计意图:抽签选同学表演的目的是激励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来,锻炼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3.句型操练。设计意图:
(1)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明确行走路线,使英语表达简单化。
(2)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呈现对话内容,是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次动笔的机会,强化基本功。
4.听力练习。教师出示地图,学生听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地图上找到自己所要到达的位置,看谁找得快,找得又快又准的同学可为本组加分。设计意图:通过美语原声听力练习,使学生在欣赏纯正美语的同时熟练掌握目标语言,提高反应速度。
5.趣味游戏。设计意图:调节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巩固新知。
6.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计算每小组的得分情况,获胜方有机会推选一名小组成员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讲述学习体会,其他成员可以补充(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
设计意图:
(1)学生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可以使他们有效梳理所学内容,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让学生讲述学习体会的目的在于给学生一次反思自己课堂学习的机会。
7.布置作业。用英语描述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并画一张简单的地图(标出重要建筑物)。设计意图:巩固本课所学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吴经纬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学生论文; 意图论文; 英语论文; 情境论文; 能力论文; 美语论文; 地图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