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教育机会均等 提高教育质量——美国普通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均等论文,教育改革论文,美国论文,教育质量论文,机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平等”和“质量”是美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所有改革措施提出的出发点和指向的目标,甚至作为美国教育部工作的座右铭镶嵌在了教育部总部的大理石墙壁上。
一、保证教育机会均等
就机会均等而言,美国中小学教育比较发达,义务教育普及率较高,战后通过谋求教育大众化的长期努力(例如:少数民族教育,改进黑人和印第安人教育;发展残障青少年的教育;通过实行贷学金和奖学金制度,使贫穷生少年受到能尽其才的最高层次的教育),为解决某些社会群体因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而难以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的问题,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当前仍残存着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危机中的儿童”在学业成功方面机会的不平等。1985年,全国州长联合会使用了这一概念,意指那些由于生活环境或出身和成长背景原因,而导致学业失败、辍学,并带来大量问题学生。美国对这类学生学业成就的关注,反映出当前美国对“教育机会均等”的理解已不仅限于进入教育系统即入学机会的平等,而且强调在教育系统中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学习成功的机会;向每个学生提供使其天赋得以充分发挥的机会。这显然是受科尔曼的均等观的影响。
美国的政治家、领导者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对美国任何一部分社会成员教育的失败都直接威胁到国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寻求教育机会均等,已不仅是对基本人权的尊重,而且成为至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对联邦政府和州一级来说,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拨款资助大力开发补偿教育计划。其中有些计划已经实施了多年。例如在1981年的《教育巩固与提高法案》中,教育部提出了面向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计划,目前向这类学生集中的小学和中学资助了将近7亿美元。该法案的受益者包括5%的印第安人或亚洲人,28%的黑人,27%的拉美人,41%的白人。除了联邦计划,半数以上的州也提出了自己的补偿教育计划。英语方面的能力欠缺和困难也是造成许多学生学业失败的原因之一。联邦法律要求对这类障碍儿童实行免费、适当的公共教育。教育部的拨款、州和地方的支持,保证了大部分英语欠熟练的学生至少在小学得到了辅助。除教育部以外,其他几个联邦部门也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与教育有关的服务。
而学校的改革者们认为他们无力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社会和经济的外部障碍,因此致力于设计各种方案的策略,来补偿“危机中心儿童”赖以成长的环境及其自身能力的不足。他们正在探索新的教与学的方法,提出了许多实验性的新方案或计划。现存影响较大的有如下几种:
斯坦雷·博戈如的“高级有序思维技能”:该计划认为当前强调操练,练习的矫正性方法并没有真正发展学生的智力,它主张在教学中通过运用计算机和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来发展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学生在所有学术领域中的能力。
亨利·赖文的“促进学校”计划是为了丰富处境不利学生的学习内容。它有三大特点:①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无论其背景如何,都希望他们较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②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③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负有重任。
詹姆斯·库默的“学校发展计划”力图使学校更适合于处境不利学生及其家庭的需要。通过以学校为基础的决策,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灵活配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家长更有效地抚养和教育子女,激励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库默设计的一所学校中包括三个关键部分:作为管理者的“学校规划和管理队伍”;作为改善学校风气实际工作者的“精神保健队伍”来设计家长参与活动的“家长计划”。
罗伯特·斯莱文的“人人成功”计划,该计划基于这样一种观点:学生在其性格形成时期所造成的学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日后辍学的危险。它力图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及入学后前两年的补救措施,保证学生避免这种最初的失败,使他们上到三年级时能够具备足够的基本技能。
塞厄道·席勒的“要素学校联盟”计划认为大多数中学给学生灌输了过多的知识,而往往事倍功半。它强调让学生掌握“要素性”的学术技能,即读、写、算。要素学校通过减少师生比率、运用输导的个别化教育来减少学生的学业失败,要求教师对学生心存热忱希望,并制订成绩标准。联盟的成员学校相互合作。
玛丽娅·克雷的“阅读发现”计划是专为阅读有困难的一年级学生而设计的。提出了一系列的阅读教学策略,供此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阅读成绩。
中学合作学院计划的目的是为缺乏起码工作技能的处境不利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训练。在企业与公立学校之间建立一种伙伴关系,以校企办校的组织形式,通过开设有关的学术性课程,组织一定的职业训练,来帮助处境不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莫第默·共德勒的“派迪亚”计划的思想基础是认为所有的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教学内容和方法相同的教育,无论其能力素质如何,都应学习相同的课程。它以三种教学方法为基础:讲授式教学;个别辅导;“苏格拉底”式研讨会。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被全国的学校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技术。计算机课程股份有限公司2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编制和经销教育软件。在全国已用于近75万学生的教学。
总之,这些方案和计划尽管侧重点不同,借助的方式和途径不同,但它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通过教学方法、内容和组织的改革,来提高教学成效,为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更多学业成功的机会。从这一点上来看,保证教育机会均等与美国教育改革的另一大主题——提高教育质量有其内在的相关性。
二、提高教育质量。
在国际竞争新形势下,美国在经济、科学与技术创新方面受到日益崛起的西欧及日本的挑战,面对领先世界往日不再的严峻现实,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意识,并促使它产生了提高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迫切要求。早在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份令美国人震耳发聩的报告中,美国已表现出了对本国教育质量的强烈不满,并提出了许多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但长期以来,学生考试成绩仍呈下降趋势,许多不具“危机”因素的学生也经常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水平。这表明,当前的教育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水准,以培养21世纪国家需要的人才,使他们在知识上能够环瞰世界,在经济活动中拥有雄厚的竞争力。基于此,美国将“提高教育质量”置于教育改革战略的核心地位,期望以“世界水平的教育”培养出“世界水平的劳动力”。
首先,提高教育质量必然与制定标准及其评估制度密不可分。从一种基本观点出发,即“对学生期望越多,他们越会勤奋学习,并且达到更高的成绩水平”。美国积极致力于建立较高的学术和职业标准,并帮助学生达到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标准。1989年9月,布什首次提出为美国学校建立国家标准和国家目标的设想。1990年1月,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国家六大教育目标。1990年6月,设立了“全国教育目标委员会”负责报告实现这些目标的进展状况,并就5个主要学科,即英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制定了全国标准。1994年3月颁布的《2000年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①、将原六大国家教育目标及新增加的两项目标(家长参与、教师发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②、建立全国学生学业标准,规定学生对核心课程,如:数学、理科、英语、地理、历史、外语、艺术应了解哪些内容,达到何种程度。鼓励发展更佳的学业成绩评价形式;各州根据自愿原则接受全国标准,或以此为基准,制定自己的标准。“全国教育标准与提高委员会”负责对各州标准予以认可。③、提高州、学区、和学校的灵活性,鼓励改革,政府予以资助。加强和改善教师培训、教具、教学内容与技术及一切学校事业,以利于学生达到高标准;④、建立全国技能标准委员会,以促进职业技能标准的发展,规定劳动者需要掌握的内容,保证美国劳动者得到更好的培训,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从上述内容看,《2000年目标》的主旨就是要建立高标准和目标,并调动各种资源来促使学生达到这些标准。在这一过程中,各州和地方社区适应其各自特殊需要实施各自的改革计划;联邦制定全国性高标准,并运用多方资源来扶助地方的改革。
国家教育目标为全国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方向,从这些目标本身的内容来看,也无不是为了提高教学和教育质量,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问题。
目标1:到2000年,使所有的美国儿童入学时都已做好学习准备。
根据全国教育目标委员会的定义,“做好学习准备”是指准备好成功地进入“正规学校教育”。诸多条件导致了“危机中儿童”的学业失败:家庭破裂、贫困、疾病等等,而那些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求知欲的入学儿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命运。这使“学习准备”成为学习成功的首要条件。许多教育者把这一目标的实现当作激活整个教育制度的钥匙,认为只要儿童在入学时已经在体力、情感、智力上做好了学习的准备,其他目标的实现自然迎刃而解。这要求加强学前教育和早期开发,同时建立科学的儿童早期测试制度。
目标2:中学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
因为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日益要求高水平的教育和中学后培训,而大量的美国学生从中学辍学,去参加不熟练的工作或接受公众援助,这成了经济不堪忍受的负荷。因而,如何使更多的年轻人留在中学读书,并鼓励更多人继续接受各种形式的中学后教育和培训,这成为美国教育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最近美国有关的一项研究表明,学生辍学的最主要原因有两个:厌学或学习跟不上。因此,要实现该目标,将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熟练程度。
目标3:美国学生在4、8、12年级结业时,应该已有能力在英语、数学、理科、历史、地理、外语、公民和政府、经济学和艺术学科的内容方面应付挑战;美国的每所学校要保证所有的儿童会合理用脑,使他们为做有责任的公民、继续学习,以及在现代经济中谋取其创造性的职业做好准备。
数以百万的美国学生在最基础的课程领域无法掌握高深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弱点在全国及国际性测试中已经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他们掌握了最基础的技能,却理解不了一篇散文中蕴含的深邃哲理,解答不出一道较深奥的数学题目。这显然与庞杂而肤浅的课程设置及较低的学业标准有直接关系。实现这一目标的努力,包括要求学生学习更深的课程、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及坚持更高的学业标准。
目标4:使美国学生的理科和数学成绩水平居世界一流。
现代生产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国际竞争和世界市场的要求,使美国日益重视学生在数学和理科方面的成绩水平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1992年1月,全国教育统计中心发表了一篇研究和发展报告《国际数学和理科评估:我们学了些什么?》通过六项数学和理科成绩方面的国际性调查,指出了美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劣势,并从中得出了一些启示。1993年《州理科和数学教育指标》表明当前在这方面有所进展,但大多数人认为其进展步履还不足以保证美国在全球市场上保持领导地位。
目标5:每个美国成年人都将有文化,并具备在全国经济竞争中及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中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该目标涉及到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扫盲;二是终身学习。社会上大量功能性文盲的存在,使成人扫盲成为美国的一项浩大工程。1993年9月,全国成人扫盲调查公布了全国成人(16岁以上)的文化能力、类型、水平及人口分布,结果表明90,000,000成年人(占全国成人总人口的47%)属低文化水平。而经济市场的莫测变幻和现代生产的迅猛发展,不仅要求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需要劳动者更加适应于工种的变换与技术更新,因此成人乃至全部社会成员都要不断接受新的受教育机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习不止于学校,而成为一个贯穿终生、遍及社会的过程。
目标6: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将摆脱毒品和暴力,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的纪律严明的环境。
吸毒和暴力这些社会毒瘤早已殃及学校,并成为阻碍教学秩序,残害青少年成长的严重问题。甚至越演越烈,从中学蔓延到小学,从学生危及到教师。不消除这种现象,学校的改革缺乏健康的小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亦无从谈起,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加强学校纪律管理,更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和家庭、社区的合作。
目标7:国家的教学队伍将有机会接受专业技能的继续提高,获得教学及使所有美国学生为下世纪做好准备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是实施各项教育改革、完成教育目标的核心力量,如何完善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学术和专业水平,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的命题。
目标8:每所学校将增加家长参与,建立伙伴关系,致力于促进儿童在社会性、情感与学术上的成长。
三、“平等”和“质量”的内在统一
作为教育改革的两大主题,追求平等和提高质量并非鱼与熊掌,取此舍彼的两难问题,而有其内在的统一性。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真正的机会均等的前提和途径。在低水平的教育成效条件下,即使实现形式上的入学机会均等,教育的结果仍将是以部分人学业成功机会的牺牲而告终,正如美国教育部所认识到的:“如果我们无法使所有学生都达到较高的标准,必将导致学业成绩低下,大量儿童未完全实现他们的潜能就离开学校的不幸下场。”当入学机会可以通过法律规定,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实现基本的均等,保证学业成功机会的均等就成为寻求教育机会均等更主要、更实质的内容。而这种均等要依靠教育质量的提高来实现。两大主题相互溶和、密不可分,因此有人提出一个新的名词"Equality"(Equality+Quality)。美国的普通教育改革充分体现了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以及高质量条件下保证教育机会均等的努力。
标签:美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