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在《重力》一课教学中的融合应用论文_付祖凤

例谈信息技术在《重力》一课教学中的融合应用论文_付祖凤

付祖凤 湖北省当阳市王店初级中学 湖北 当阳 444100

【摘要】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增大课堂带给学生的信息量,还能实现快速即时反馈,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合应用 重力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082-02

物理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初中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学科。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实践证明,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灵活、生动、形象、鲜明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微观为宏观,有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启迪思维,激发兴趣,进而巩固知识,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融合,不仅让学生在促进思维发展中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对科学的热爱精神,并得到了“美”的感受,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乐园;而且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效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大大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文拟以《重力》一课教学为例,谈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应用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重力》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的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整个第十三章的一个重点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心;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实验研究,以及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相关问题等。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内部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对于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发展学生的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只要对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课堂学习也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需要和追求。他们会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主动探索、主动研究和主动发现。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是学科教师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例如在教学《重力》一课中,教师引入重力概念,先演示粉笔头朝不同方向抛出后落地,创设重力下落的情景,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抛出的球、树上下落的苹果等运动路径的图片,同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思考路径虽不同,但最终都落到哪里?是因为受到哪个方向的力? 在情景演示后通过精美的图片再现运动轨迹,在课堂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视线,调动了他们的感官,快速入题,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在“重力的由来”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介绍后,对牛顿有了更多的认识,此时再用多媒体投影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的图片及相关介绍,让学生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鼓励学生要向牛顿那样善于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将来能够学有所成,又一次唤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实验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实验科学,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很多知识点上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加上教学实验仪器和其他方面的限制,有不少实验很难演示和观察,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物理现象,如果利用信息技术模拟这些过程,辅助物理课堂教学,化抽象为直观,必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使学生理解问题直观化、形象化。这样既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大教学容量,又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在教学《重力》“万有引力”的概念中,虽然通过课本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此有了初步感知,但宇宙天体之间的引力较抽象。为了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月球绕地球、太阳系中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动画,让学生看起来形象直观,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关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的教学中,学生无法正确理解“竖直向下”的真正含义,教师在教学中先向学生演示挂有重垂线的铁架台放在水平面和斜面上时悬线的方向是否变化,然后将两种情况下的实验情形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其模型,学生通过模型图将两次情况对比进一步分析,很容易的理解了竖直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将观察的视线放到地球以外的宇宙中,结合课本的“想想议议”思考“向下”是什么方向,学生在自己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正确结果。这样直观的展示,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向下”是指向地心,而且节省了教师重复画图的时间,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3、人机交互,丰富信息容量。

人机互动,是指教师凭借其对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为物理知识的展开和演绎提供的多元化表达工具,它能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对于在校学习的学生,也应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学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物理教学中,由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很难跟上课程的改进和变化,再加上有些实验仪器十分落后,学生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在好多时候,面对一些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老师只能对照课本“纸上谈兵”,这就无法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从而失去了实验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意义。为了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利用一些软件的编程功能,下载或制作互动性强、仿真度高的课件,上课时,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分组或单独通过对课件的操作,模拟完成一些不易实际操作或仪器短缺的实验,能实现和实际操作的实验一样的学习效果。在《重力》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花较多时间板书,特别是探究重力的大小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中的问题引导,表格设计,图象处理数据也需花费较多时间,而采用多媒体中的文本显示功能和强大的交互式特点,这可使本应花十几分钟时间学习的内容能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既清晰又规范,加大了课堂传递的信息容量,同时,通过人机交互,模拟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了该实验的操作要令、注意事项、过程、原理等问题,既巩固了该教学内容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为下一步将要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打好了基础。这样就使课堂教学的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4、即时反馈,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是双边活动,让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科学知识迅速转变成学生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及时反馈。传统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往往采用让学生上黑板演题、书面检查、收缴作业等。在课堂上,当场了解学生学习的即时效果,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又不全面。现在普遍使用的交互式白板一体机不仅可以实时视频展示大量反馈习题,还可点评板书,适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重力》一课课堂小结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展示,适时引导学生小结,同时也反馈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在课堂检测中巧妙利用课件展示检测题后,学生独立用练习本完成,教师可根据需要把学生做的练习用投影展示出,即时讲评,及时更正,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新颖解题思路得到展示和推广。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受益面大,又能使学生学习的正确和错误信息当堂反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实证明,在《重力》一课中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深度融合和巧妙应用,实现了上述的各种效果,创造了课堂的高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积极发挥它的有利作用,就一定能创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论文作者:付祖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3/20

标签:;  ;  ;  ;  ;  ;  ;  ;  

例谈信息技术在《重力》一课教学中的融合应用论文_付祖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