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学科具有德育教育的有利条件,纵观历史有许多仁人志士、爱国英雄,他们的为人、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值得我们后人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一位历史教师将德育渗透于历史学科的最好素材,所以做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将德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渗透;教学策略;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260-01
众所周知,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与人才的形成异常重要,一般说来,人们往往也把德育教育的功能首先归纳于政治与语文学科。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在高中阶段重视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毕竟,每个国家的德育内容是在自身历史的发展与演变当中逐步形成的,不是一蹴而就,单靠某一个政党或者人物来强制形成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更能够把握德育教育的主脉络,更能归于德育教育的根本,当然,所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应当是最为有效的。本文中笔者就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论述,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自制课件,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历史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为了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收集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资料,尤其是近代史。各种极具考古价值的文物我们虽然拿不到教室现场来,但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放映,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些纪录片,抑或纪实性的影片等。如果我们能够加以合理运用,一定会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譬如,当讲到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南京!南京!》的影像资料,艺术地再现当年南京大屠杀带给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灾难以及伤害。在残忍的史实面前,学生个个义愤填膺,进而激发起努力学习,强我中华的斗志。对于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来讲,应当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学习目标,不但要追求高分数,更要追求高品质、高能力,以期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使我们国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总之,历史是真实的,但要想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我们还得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来科学展现,只有结合当前的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结合当前的教育技术,我们才能将历史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二、尊重史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与唯物史观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是跌宕起伏,风云变幻,非常丰富的,但历史教材在编著与编写的过程中,总限于或者篇幅,或者弘扬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的缘故,是在一定程度上多陈述我们民族在古代历史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甚至发现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就是有很多学生一提起我们民族的古代历史,总是沾沾自喜,认为我国在古代是一个强国,存在着一种盲目的乐观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实,我们应着眼于丰富而真实的历史,在讲述这些历史真实的时候,更应该在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讲授历史方面下一番功夫,补充一下我国在古代历史中不足的方面,尤其是清朝后期的故步自封,造成民族倒退的历史更应理性看待。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使历史评述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使德育渗透教育更加有力。
三、循序渐进,优化教学方法,让德育教育落在实处
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能随意,心中无数,那样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将原有的教学任务打乱。比如,曾在听取一节历史教学课时,教师在授课之中无意带出了一个与本节教学关系不是很紧的课外知识,本想是进行德育渗透。但是,由于属于临时性选材,在资料的把握上不是很充分,学生就开始互相讲解,有一部分学生开始开小差,窃窃私语。在最后的课堂反馈阶段,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从而使得这一节课不是很理想。可见,在日常的教学中,德育渗透需进行详细可行的计划安排。而要制定出有切实可行的德育计划需早早动手,尤其是开学伊始,历史教师可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实际情况,再结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编订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时,抽出或找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德育计划,在教学工作计划的旁边,或者专门列出明细表,计划出本学期的德育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四、正面诱导和情感熏陶相结合,彰显历史课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历史应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评价启迪人、教育人,教师应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如针对学生中的高消费现象,可讲述汉文帝提倡节俭、汉景帝爱惜谷物的事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引导他们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同时,历史教育不可能像政治学科那样公开、正面宣传灌输教育,它的育人功能往往是蕴含在对历史的评述之中的。历史教师情感丰富真挚而不矫揉造作,这容易使学生随着历史的评述,与老师产生感情的共鸣。“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历史教学中,以史实服人是必须的,同时,以情动人也是万万不可缺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好书本中的文献材料、图画、地图等进行声情并茂的教学,以此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
总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四有”新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要通过历史课教学,使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全面振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奇;;思想政治课中人格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2]马金柱;崔玉东;余丽芸;王北艳;朱战波;;理工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4年04期.
[3]耿兰芳;张志红;;学习态度对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王天剑;四六级考试及大班授课带来的潜在心理影响——试析落后地区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问题[J];安康师专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作者:张凤枝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教育论文; 学科论文; 尤其是论文; 民族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