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班级软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管论文,班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推崇“师道尊严”,倡导一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慈父严师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师”被赋予神圣的光环,成为真理的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威。于是乎戒尺飞舞,体棍举行,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流弊无穷。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时至今日,更是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号召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们。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之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在潜滋暗长,似乎要把中国的教育从一极端引向另一个极端。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教育水平欠缺,往往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在实践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问题。其一,虽然学校制度、条例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等硬管理手段很齐备,但在管理过程中学生都是被动的,管理模式是“要我做”,其结果往往是一旦没有外界约束,学生便会放弃自己,从而抵消了管理的效果。其二,在硬管理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形成意义障碍。其三,在我国学校的现行管理机制中,更多的是群体管理和考核,即以班级为量化管理单位,容易使学生个体无法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需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引入一种“软管理”机制来进行一些必要的尝试。斯宾塞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来管的人”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翟京华女士指出这样一个教育教学的主题“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这正是“软管理”机制的思想内涵。所谓“软管理”实质就是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一种管理方式。“软管理”更具针对性,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更多地应用激励手段,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是班级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自然群体”是软管理的前提条件
成功教育是了解孩子的起点,在起点的基础上提升孩子。树立相信学生的思想,相信在他们的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老师是一个细心的开拓者,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容易记混淆的字,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怎样学。低年级以少胜多,高年级以精胜繁。转变教师讲深讲透的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调动学生的自主行为,管理就必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而这一切正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此,适时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走访或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班级中往往会存在一些自然形成的学生的“自然群体”即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抓住并引导小团体的发展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这些自然群体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且有一定内聚力。如果一味去“堵”或“拆”,只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利用软管理手段。
第一、把握每一个“自然群体”的“首领”,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
这些“自然群体”一般都有一个“首领”,其客观上都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让这些同学承担一定职务,就能够影响到本群体的其他同学。比如,有一个“自然领袖”,他全面发展,在同学中有相当威信,便可委以班长之职等等,只要引导得法,便能以此为契机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把“自然群体”纳入班级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把握“自然群体”中的“活跃分子”,让他们成为“桥梁”。
“自然群体”往往会交叉构成,有人既是这个小团体成员,也是另一个小团体成员,一般而言这类学生都比较活跃,并受学生欢迎,我们不妨让这些学生成为“桥梁”,使群体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学生,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肯定和激励是“软管理”的运作机制
肯定和激励是“软管理”的运作机制,也是现代管理理念。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信任需要和被赞赏的需要。如果我们把学生需要的满足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会使原本缺乏生机和活力的管理模式产生根本改善,学生的自立性和自觉性会极大显现出来,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每个学生参与管理。在学生心目中,班长是不小的“官”,它代表着信任、能力、荣誉。但班长只有一个,尤其那些调皮的学生更是望“长”兴叹。我们不妨在这些学生中选几个值日班长,每个负责一天的纪律等工作,这样既能让他们加强自制力,又可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肯定和信任达到管理的目的。
第二,变“体罚”为“奖励”。班级管理中处罚是必然的,但处罚往往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一种打击,带有强制性,易产生对立情绪或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我们不妨改变一下方式,把“处罚”变成“奖励”。如果某同学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一次卫生”;把检讨书改成情况说明书等。
常给学生鼓励和评估。给学生的操行评定是对学生各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估,这种评估应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经常进行,及时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同时这种评估应是鼓励性的评估,以激发学生的信心。
三、情感投入是“软管理”的内在动力
可以把“走马观花”与“下马看花”结合起来。每天换一小组深入探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让管理充满情感、充满人性是“软管理”的重要思想内涵。通过情感投入,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达到心理相容,也有利于深入把握学生思想脉络。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
第一、“促膝而谈”是情感投入的最直接方式。
谈话是最直接的心灵交流,在此,我们所要注意的是切忌忌居临下,应该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谈话中应充分沟通,多交流,多协商,少指责。同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逐步提高。
第二、“周记”和书信是心灵交流的桥梁。
有些时候,间接的交流,给人以更宽松的氛围和更多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述,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多利用周记、书信等间接交谈形式,可能会使师生交流更畅通。
班级“软管理”的正确运用,“情感”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表达自己,班主任应常将自己的思想和学生的思想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唯此,才可以营造出自律和谐、具有凝聚力的班级。
标签:群体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