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研究论文_许超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研究论文_许超

许超 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 652100

【摘要】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逐渐成为一种教学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革新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计算机支持下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学习目标混乱、学习资源过剩、课堂讨论低效等。将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在学生自己对学习目标、学习评价的构建的基础上,小组或班级共建学习目标,互相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再一次通过社会性共享管理构建学习目标,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有助于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课堂讨论高效,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关键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社会性学习;信息技术课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61-04

一、引言

从黑板到白板,从白板到投影,从投影到可触碰,从可触碰到iPad、surface,技术的变革带动课堂的变革。从教师为主到教师为导,教学活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为了更好的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学生的个性化成长,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两大教学活动,这两个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给提高教学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聚”到“散”,再从“散”到“聚”,如何通过合适的、多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将学生的个人成长目标落脚于教学目标,将讨论话题落脚于教学重难点,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以宜良一中高一信息技术课为例,研究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产生的影响。

二、相关研究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自我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2]。学生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制定学习计划、建立学习目标、确定学习范围、总结学习问题,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学习、朝着目标不懈努力,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了学习的各个环节并不能达到统一,不同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不一致,就导致了学习进度、学习材料的不一致;学生的态度、能力不一致,就导致了学习目标的不一致;学生的学习策略、个人兴趣的不一致,就导致了学习内容的不一致;学生的监控能力、评估能力的不一致,就导致了学习过程中产生问题的不一致。自主学习在在给学生带来个性化成长可能的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介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即使学生具备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的能力,教学效率也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4]。学生通过讨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点[5]。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学生从被动的去学变为主动地去学[6]。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会产生分歧[7]。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同时为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提供了时机[8]。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这一过程中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9]。

但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不一致、学习能力的不一致、兴趣和关注点的不一致、认知水平的不一致、学生心理特征的不一致,都会导致产生问题的不一致,哪些问题有利于讨论、哪些问题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升华;哪些问题偏离了教学目标、哪些问题并不适合在课堂中来讨论。这种生成的巨大随意性,远远超过了教师的预设范围,往往出现课堂讨论激烈,但教学效率低的情况。

教育研究者一直在寻求通过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向东教授提出了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交流互动,不同个体的不同思想通过分享、转化、整合,最终实现知识的构建。在共享管理学习的知识构建中,学科知识的构建建立在学科领域的基础上,学习策略的构建基于学科领域,在共享管理学习中,元认知、元动机、元情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被激发并构建,共享管理学习的过程包含对学习行为管理和评价的过程,通过共享管理学习构建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共享管理学习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自主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习成果[1]。

当学生在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或是在完成复杂合作任务时,主要属于自主管理学习过程。当通过互动、交流也不能获得相对应的学习成果时,学生应该选择自主管理而不是依赖共同管理。当自主管理活动需要受他人或者互相引导、支持、抑制,才出现共同管理,共同管理学习需要小组成员彼此了解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需要考虑各自分享任务之间的关系,不同学习个体的自主管理学习活动相互联系、互动、支持,并形成共同管理学习的目标。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产生于团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时,例如在班级教学活动中,社会性管理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互动进行权衡、评判,并重新构建、调节、分配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等,直到达成共识。班级成员共同构建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建立对学习进展的共同看法和评价。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涉及相互依赖的全体成员的所有共享管理学习过程、观点和知识的构建和维持,并为知识的重新建构和学习成果的分享服务。

图2-1 三种管理学习(自主管理学习、合作管理学习、共享管理学习)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理论,整合了自主管理学习和合作管理学习,在保留各自优点的同时,弥补了不足。通过共享管理,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时,在保证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既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共享管理,合作讨论的问题设置和讨论过程不再偏离教学目标。

三、研究计划

1、研究问题

信息技术是高中的必修课,有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和选修教材《网络技术应用》、《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考试内容为“1+X”,即必修和选修任选一种组成考试内容。授课教师决定选修的内容,学生没有自主选择权,学生的学习兴趣诉求得不到满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相同难度、相同任务量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能力诉求得不到满足;各组学生讨论的问题一样,学生的学习愿望得不到满足。面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对以下问题展开研究:

(1)自主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计划是什么?学习策略是什么?需要互动的内容是什么?(2)合作学习中讨论问题的设置?各自问题对团体问题产生的影响?(3)共享学习中目标如何重建?学习策略如何重建?知识如何重新建构?

2、研究对象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便利性,本研究选取了我所任教的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1班的62名学生,其中女生37名,男生25名。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在线内容分析——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访谈法用于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看法,对问卷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进行补充和验证;在线内容分析则利用“云课堂”记录并统计2018年4月-7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时的学习过程和交互过程。

4、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用于了解班级成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自我评估、兴趣爱好等。第二部分用于收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信息,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策略等;第三部分收集学生合作学习的相关数据,内容包括:个人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想要和别人讨论的问题;认为别人应该明白的问题;学习成果分享;学生互评等。

图3-1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过程

5、数据收集及处理

定期发放和回收问卷,将问卷信息录入Excel表格,将表格数据分析处理后分发给学生,基于分析结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重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计划、重新制定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讨论的问题和教学重难点相统一,使知识得以重新建构,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得以体现。

6、学习过程

整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社会性共享学习后,学习过程如图3-1:

(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设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学习中和学习后产生并提出问题,这一系列活动都为共享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根据自己自主学习所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师生答疑、探究,知识再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也再一次构建,这一系列活动也为共享管理提供数据支持;(3)同过分析并处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将结论反馈给学生,学生再一次构建知识、构建认知,并重新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和学习内容,产生并提出新的或是更有针对性的问题。

通过信息共享,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调整和重建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提出的问题也不再偏离教师的预设;学生还能够了解彼此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同学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学习效率更高。根据这一学习过程的假设,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年教学过程如图3-2:

图3-2 高中信息技术课学年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基础》过程中,通过记录自主学习信息、合作学习信息,并将共享管理学习成果重新应用到学生学习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再建构和对自己的再认知,各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学生通过社会性共享管理的学习,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能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选修科目,更好了使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得到发展。下面将以信息技术课《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为例,分析共享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产生的作用:

(1)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教材练习,对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完成了一定程度的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有这样几个思考:

①Excel的操作哪些已经掌握?哪些需要掌握?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设立学习目标?

②在机房上机操作时,我应当做些什么操作?巩固已掌握?验证假设?根据自身的能力和需求选择学习内容?

③我应该多花时间研究函数?研究图表?设计表格样式?根据自身兴趣制定研究计划分配课堂自由时间?

④我要提的问题是什么?别人会有和我一样的问题?别人的问题是什么?我能解答?

将自主学习过程的信息通过问卷收集、处理,将结论分发给学生,然后进入到课堂学习。课堂学习有教师讲授、教师干预、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课堂学习活动的整个过程也通过问卷收集、云课堂自动记录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共享管理学习,经过数据处理又将结论分发到课堂,以供学生和教师的再认知、再建构。具体教学过程如表3-1:

表3-1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教学名称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授课人许超授课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基本信息本课选自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2节学校昆明市宜良县第一中学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①了解表格加工与表达的基本流程。

②能根据任务需求,利用图表来呈现表格的分析结果。

③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表格数据所蕴含的信息。

④熟练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共享管理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共享学习,学生重新建构学习目标,设定即不偏离教学目标又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目标,例如:课本上的案例是分析班级量化、教师的案例是分析成绩,通过共享学习的重认知,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案例,可以使用同学设计的案例,同时也能看到同学之间各自选择了什么样的案例。

过程方法目标①懂得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即: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

②懂得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并结合图表展示,科学准确地得出合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目标①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制作图表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数据的价值观及科学意识。

③通过评价与鉴赏他人的作品,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①理解表格信息的加工和表达的过程。

②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值计算,包括求和、平均数,运用函数运算等。

③将表格数据转换成图表,掌握分析图表数据源的方法,领悟用图表分析或说明问题的优势及意义。不同学生基础不同、能力不同、关注点不同,各自认为的难点也存在不同,通过共享学习,学生能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的同时知识重新建构。

教学难点①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灵活运用各种图表。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挖掘各组数据间的内在联系。

②培养学生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准备与方法计算机机房授课环境

演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学生分组合作

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共享管理学习

大环节小环节

导课

5min①引起兴趣

②提问集中注意

③引出主题故事导入:李雷和你们一样都是高一的学生,他现在对文理分科产生了困惑,他去询问了他的爸爸妈妈,他们的解答使李雷更加困惑了。

提出问题:你们能帮帮他吗?我们能否借助科技手段?

引出课题:用Excel分析李雷5次考试的成绩①直接观察成绩数据

②复习Average函数,观察平均分

③结果能够反映李雷的文理优势差异,但是可以用更直观的方法来呈现数据——引入图表功能。自我复习Average函数,学生也可能通过sum函数来比较李雷的文理科情况,学生的行为通过共享管理处理后分发给学生,互评average和sum的优劣,加深了对函数的的理解,提高了对函数选择的判断力。

上课

30min

上课

30min

①讲解与示范

②重点难点分析

③分组讨论

④成果展示

①讲解与示范

②重点难点分析

③分组讨论

④成果展示

活动一:帮助高一的李雷和韩梅梅文理科选择

①示范录入李雷的成绩(直接提供1.xls)

②示范求文理科平均分(让学生自己完成)

③示范建立文理科平均分柱形图(学生自己完成)

④观察讨论提问

⑤韩梅梅也纠结于文理分科,同学们来帮助她

⑥巡视查错汇总

⑦我对活动一做总结性陈述

⑧故事引入活动二:李雷英语成绩下降了

活动二:帮助高二的李雷提高英语成绩

①提出问题:你们是如何提高英语成绩的?

②展示表格并提出我的想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完成

③巡视查错汇总

④引申如何提高其他科目成绩例如数学

⑤故事引入活动三:李雷距离高考还有100天

活动三:帮助高三的李雷做高考前复习冲刺

①比赛:提供李雷的最近10次月考成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为李雷的复习冲刺提供建议

②适时点拨,求平均分,求比重,作图表

③成果提交,检测学习效果,表扬奖励

④展示新的图表——折线图

⑤提出问题:通过折线图发现了什么?

⑥小结:不同表对于分析数据的作用不同

活动四:(弹性调节)活动一:帮助李雷和韩梅梅文理科选择

①通过柱形图更容易看出李雷的理科优势

②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出现的错误,让同学们来帮忙解决(如果有典型错误执行②)

③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来观看操作步骤)

(韩梅梅的任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增减)

活动二:帮助高二的李雷提高英语成绩

①背单词、背语法、读短文等建议

②获得提示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③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出现的错误,让同学们来帮忙解决(如果有典型错误执行③)

④最后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做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来观看操作步骤)

活动三:帮助高三的李雷做高考前复习冲刺

①积极讨论、努力完成任务

②评比出较好的作品

③讨论折线图所表达的信息

④为李雷的复习冲刺提供一个综合性的、有效地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来观看操作步骤)

活动四: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速度不一样,在自由时间里,尝试的功能也不一样,会出现测试不同函数的同学、测试不同图片的同学、美化表格的同学……学生的各种行为通过共享管理被分发,各个兴趣统一的同学自成一组,相互讨论;某方面能力突出和能力欠缺的同学互补,共同进步。通过共享管理学习学生的知识被多次重建,学习效率提高;教师能从统计信息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能力特长,方便教师因材施教、导优辅差。

学生在完成指定活动任务后,会从“云课堂”数据库中调取自己感兴趣的数据来做分析尝试,或者选择自己生活中的数据作为学习内容,例如:历次考试成绩表、运动会成绩记录、班费流水等。共享管理学习除了记录和分享学生学习行为,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支持;还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以供学生选取。选择过程和被选依据也被共享管理学习记录,为优化提供服务。

课堂讨论、答疑的过程通过共享学习的长期记录、分析、处理,能够识别学生的参与度、兴趣点。例如:提问较多、答疑较多的同学为班级关键人物,他的学习目标会影响班级中的部分人群,该同学擅长美化表格,则班级大部分同学也试图美化自己的表格。如果教师和这类关键人物多交流沟通,将其引向更适合班级群体成长的方向,则班级整体会越来越好。

下课

3min①总结

②引发新主题课堂小结:回顾整个“高中阶段”,通过Excel,我们帮助李雷解决了高一的困惑、提高了高二的成绩、完成了高三的冲刺,你们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吗?

新的主题: 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像帮助李雷一样,帮助自己利用本节课所学技能解决自己的困惑学生的学习期望不一样,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就不一样,开放的作业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通过共享管理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了解作业的选择和完成情况,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重新认知,重新制定学习目标,进一步完善作业。

通过共享管理学习,学生互评作业,提出建议,知识又一次重建。

作业

2min课后作业:1、帮助李雷估算高考得分

2、帮助李雷填报高考志愿

(2选1)领悟、巩固、扩展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

反思有预设而不拘泥,有生成而不随意,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保持恰当的张力。

在整节课中,共享管理学习都为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学生通过反复认知、重建完成知识的学习,学习活动如图3- 3:

图3-3 《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共享管理学习流程

通过每节课共享数据的积累,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自己的兴趣和教学目标相统一,最终能判断自己的选修科目是哪一个,例如:喜欢网页编程、网络技术则选择选修1;喜欢程序设计、计算思维能力强则选择选修2;喜欢多媒体技术、PS、动画制作、视频编辑则选择选修3。除了喜欢,更重要是共享管理学习提供的数据也为学生的选择提供依据。

四、结果预测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优化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加深了生生、师生的关系,提高了学习效率,如果建立一个完善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平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同时,也能满足各自不同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如果共享管理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取得成效,可以考虑建立更大的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平台,应用于所有高中科目的教学中,共享数据将是跨学科的,学生能够更全面的认知自己,全面的提高自身的只是水平。

五、总结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但共享学习平台的建立受现实制约,例如平台需要大数据、AI等技术的支持,这是一个普通中学独立无法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陈向东. Socially shared Regulation-New frontiers of CSCL[R].华东师范大学内部研究报告,2017(01).

[2]刘娟.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科教导刊,2015(11).

[3]向华&颜彬. 基于能力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模式研究[R]. 第二届高等教育理工类教学研讨会(The 2nd Teaching Seminars on Higher Educ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urses),2012.

[4]吴吉春.协同•共享——合作教学的实践探索[M]. 构建教学新课堂,2006.

[5]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Z].https://wenku.baidu. [co

m/view/def710d2a76e58fafab003de.html.

[6]朱仙.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R].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6年专题研讨会,2016.

[7]席酉民.求真的“路子”[M].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8]张强.淡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引导作用[J]. 新课程学习,2012(4).

[9]张羽.把握有效的合作时机[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8).

论文作者:许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3

标签:;  ;  ;  ;  ;  ;  ;  ;  

社会性共享管理学习研究论文_许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