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综合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高中元素与复合知识教学为例_逻辑分析法论文

探析“分析法”与“综合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法论文,探析论文,为例论文,化合物论文,分析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教学一般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物质和现象,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践活动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认知矛盾,发展认识能力。在这个认知过程中,需要逻辑思维方法的指导进而得出结论。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1]。分析强调的是对个体的研究,而综合强调的是对整体的研究。但在实际的教学研究中两种方法是相互依存、彼此渗透、互为补充的。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本知识构成,是化学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认识化学物质、解决化学问题的必要调节机制之一。但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感到元素化合物教学内容庞杂,不好教。学生普遍感到元素化合物内容繁多杂乱、记忆困难,出题点变幻莫测[2]。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元素化合物知识特点出发,利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内容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知识的呈现体现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

      (一)共性与差异性相统一

      不论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还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都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性。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安排这一内容,就是让学生对两部分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思考,综合归纳出它们之间所存在的共性,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把握它们的主要性质。其中,分析的目的就是揭示其中的各个不同点;综合的目的是归纳出这几个部分当中的相同点,得出具体的结论。例如,在学习金属与氧气、与水、与酸等反应以后,运用综合法找出金属的共性。同时让学生分析比较钠、铝、铁分别与氧气、与酸、与水的反应,明确它们之间存在差异,并将该差异与金属活动性联系起来。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金属的一般化学性质和不同金属之间的差异性,对金属性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同样可以采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如通过分析浓硫酸的氧化性、酸性、脱水性、吸水性,综合得出浓硫酸的性质,加深学生的理解,方便记忆。

      (二)隐性与显性相统一

      化学教材所呈现的知识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3]。从某种程度上讲,分析法是显性的,而综合法是隐性的。通过对显性知识的分析,学生能跳出对知识的单一认识,多角度分析知识,综合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避免机械记忆。如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

的反应”的显、隐性知识的学习见表1。

      

      (三)集中与分散相统一

      元素化合物知识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编排方式[4],集中体现的是整体性,是综合法的运用,而分散即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这又是分析法的内涵。集中与分散相统一,具体体现在人教版必修1、必修2两本教材的编写上。在必修1中,教材选取了钠、铝、铁、铜四种金属元素和氯、氮、硫、硅四种非金属元素。由个别到一般,实际上是为必修2中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基础。反过来,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是对前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化。这时集中已学知识与现学知识加以分析,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有集中的观念。

      集中与分散相辅相成,在分散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由点到面,由分析到综合,先研究一个个物质,然后再慢慢上升到类,最后再形成规律。

      三、运用分析法与综合法进行教学

      (一)基本定律、主要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分析与综合

      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分析与综合,甚至可以说,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维模式。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运用到了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他分析了以往化学家对相似元素的全部分类法,意识到这些方法只关注到孤立元素自身的性质而具有片面性,最后综合考虑了元素原子量以及元素间的关系进而发现了正确的元素周期表[5]。对于人教版“物质结构一元素周期律”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用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见表2。

      

      (二)应用分析与综合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选择、确定教学方法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有: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教师对上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整合优化,最后综合得出最优的教学方法。如图1所示。

      

      如对于“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方法的确定[7]。通过分析教材,知道本节内容是继学习了常见非金属氯、硅之后而设计的非金属化合物,以大气污染的两个典型代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切入点,了解硫、氮的氧化物带来的危害,体现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那么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对这两种化合物的学习,萌发了学习的“自主性”,产生对学习的渴望。这时,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交流、合作和探究,一方面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完成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综合以上的分析,可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

      (三)分析与综合指导学生解答化学习题

      分析法与综合法是中学化学解题思想中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分析法是从题目的特征结论或需求问题出发,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最后到达题设的已知条件,这是“执果索因”。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过逐步的逻辑分析与推理,最后到达特征结论与需求问题,这是“由因导果”。

      【例题】亚氯酸钠(

)是一种重要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以及砂糖、油脂的漂白与杀菌。图2是过氧化氢法生产亚氯酸钠的工艺流程图。

      

      

      (1)发生器中鼓入空气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

      (2)吸收塔内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评析】本题通过化工生产亚氯酸钠工艺的一部分来考查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对此,学生需要分析的内容有基本化学反应、技术意识、经济效益以及环境问题。综合这几点来确定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

      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A.反应物是什么?B.发生了什么反应?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②对平衡转化率有何影响?

      ③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从上述例题可以看出,将科学方法中的分析法与综合法运用于化学习题中,有利于学生学会“由厚变薄”的学习方法,培养总结概括、抓住重点的能力,同时,学生要独立地、较好地完成这类作业,必须要全面地复习有关知识,因此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完善认知结构。

      四、分析法与综合法的教学功能

      (一)有效达成新课程三维目标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分析与综合,注重一种过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即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传统的教学通常把所见到的化学现象与化学习题分开,学生在做习题时很大程度上是套用已有的模型、模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缺乏真实感,不利于能力的提高。教师在习题教学中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先以分析法为主寻求解题思路,再用综合法有条理地表达解题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治理工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大负荷的训练、应试没有使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下每况愈下。分析法与综合法作为重要的科学逻辑方法,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和工具,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行为,改变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和行为。

      综上所述,分析法与综合法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教学功能,尤其在教师分析教材知识呈现上、教学方法的确定上、学生解题的指导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都运用到了分析法与综合法,只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对这两种科学逻辑方法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科学逻辑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在遇到一些教学问题时,不妨考虑一下能否用到分析法与综合法,很有可能起到简化问题、“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标签:;  ;  ;  ;  

“分析”与“综合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以高中元素与复合知识教学为例_逻辑分析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