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应急体系建设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安全管理体系最后的防护手段,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后的衍生、次生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失。而由于水电厂的特殊性,在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扰,本文就水电厂应体系建设遇见的问题及如何更加有效推进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应急体系建设;水电厂;安全生产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电力系统应急体系建设的管控,从2016年和2018年国家连续下发国能综安全(2016)542号文《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深入开展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以及国能发安全(2018)58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就能明显看出国家希望通过建立由上到下的管理体系,通过标准化管理对电力系统的应急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管控。
1.当前水电厂应急能力建设存在问题和困扰
人们往往对于应急管理有一个错误的认知,认为这个过程只是事故发生后进行的一项紧急救援活动。事实上,应急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安全生产体系的全过程,通过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处置能力锻炼提升,才能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水电厂应急能力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和困扰。第一,上级要求高、基层管理弱,监督不到位。上级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政策一个接一个,但是很难落实到底。基层重生产、重效益、不重安全,安全管理人员人员配置少,能力低。水电厂机组容量小,不容易引起监管部门重视。第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应急组织机构未建立,责任未落实,制度体系未建立,应急经费难落实。第三,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预案胡编滥造,不符合企业实际,不符合法规要求,无法达到应急处置指导性文件的水平。第四,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思想意识跟不上、处置技能跟不上。第五,应急演练不到位,一年安排不了几个演练,演练当演戏,态度不端正,演练没有总结反馈,不整改闭环,没有改进提升,没有起到预演的效果。
2.水电厂应急体系建设推进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应急体系建设监督管理
目前,电力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集中度很高,要求很高,都是以高收益、高风险的火电企业为标准,没有详细的分级、分层,很难对小型水电企业起到指导作用。还有,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现在只停留在企业自查自评,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无法保证自评估对公司应急系统的促进作用。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对政策进行下放与细化,不同企业对应不同标准,这样能够更加有利于指导基层企业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定的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明确规定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工作自查评后由符合国家资质的机构进行外部评审,通过有专业经验的专家进行评估指导,提升企业应急管理基础水平。还可以通过国家相关部门对企业应急体系的评估工作进行检查,对未按计划开展评估工作或对评估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的水电厂,应该要求其限期整改。也可以结合安全生产风险预控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专项监管等工作,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体系。
2.2落实水电厂应急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
水电厂应该深刻认识到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强化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成立应急组织机构,配置适量人员,明确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将应急管理纳入企业年度重点工作,应急费用年初进行规划,专款专用,对工作开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每季度进行审核。并将应急工作纳入年底考核来保证水电厂应急体系建设的主体责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开展应急能力评估工作,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从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恢复重建等重要环节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全面细致的对企业应急工作机制进行自查评审。还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邀请有经验的评估专家队伍,对水电厂的应急体系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独立的评估,出具评估报告,给出专业的改进意见。企业在逐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将整改建议落实到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逐渐提高水电厂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
2.3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及预案体系
水电厂应根据现有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企业的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应急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队伍管理、监测与预警管理,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应急教育培训管理、应急演练管理、应急信息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工作考评等。水电厂应急预案体系的内容应包括大坝重大险情、防汛防台、全厂失电黑启动、水淹厂房、主设备故障、电力监控系统故障、触电伤害、地质灾害、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火灾(包括电气设备、油设备、山林着火)等应急预案。此外,更重要的是要将本企业规章制度,贯彻到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并在日常运用中发现管理疏漏或不足之处。水电厂还应该根据企业生产条件的改变以及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时修订水电厂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保证其在应急事故发生后能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
2.4有效推进应急知识培训教育
为了使水电厂全体职工认识到应急处置的重要性,必须通过多种手段加强应急知识宣贯。第一,水电厂应该将应急培训工作加入到水电厂安全教育培训的计划中,统筹组织实施,并依据企业应急需求制定培训大纲和具体课件。培训的内容至少包括水电厂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应急资源保障情况、应急处置的工作流程等。第二,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分管安全的领导以及从事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应该参加企业的应急培训。这样不仅能使上层管理者对水电厂应急处置流程更深层次的掌握,而且通过领导力的指引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对应急工作的重视性也会有所提高。第三,水电厂每年都应该定期组织本厂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应急知识教育以及危险逃生、自救、互救培训,不断提升水电厂工作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第四,可通过将应急管理人员外送至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深造学习。第五,可外邀专家进企业,结合企业实际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强化企业应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水平。
2.5不断改进应急演练工作
应急演练是模拟事故发生后为避免事故范围扩大而采取的处置措施,是对应急管理制度应用和应急人员处置水平最有效的检验方法。水电厂应每年安排若干应急演练,通过演练来提升企业应急处置能力。在应急演练的实施上应把握逐步推进的小技巧。比如,最初开展应急能力建设的企业,可根据水电厂实际情况模拟某一种事故情景,并在事故方案中明确写出应急人员的职责及任务分配,以实际演练来磨合处置人员的配合,检测预案效果。然后逐渐在演练中对方案处置措施进行简化,由演练人员自行处置。最终到只模拟事故出现的现象,便由员工开始应急处置。在每次演练结束之后,演练负责人应该对本次的演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发现问题、改进问题。一步一步,由浅到深,最终完全模拟事故的突发状态,达到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
电力事故总是时有发生,应急体系建设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减少事故损失和人身伤害的有效手段。我国的水电厂一般都建设在比较偏僻的地方,这些地方的交通一般都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应急体系的建设在水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饶国东.应急体系建设在水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J].通讯世界,2017(15):138-139.
[3]何晓红.应急体系建设在水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运用[J].电力安全技术,2010,12(02):1-4.
论文作者:董青青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4
标签:水电厂论文; 体系建设论文; 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体系论文; 工作论文; 应急预案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