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清华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举措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清华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举措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健全体制,提升水平,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清华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举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华大学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新举措论文,体制论文,团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6-0007-04

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以来,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学校的实际,在原有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教学效果也不断朝着明显改善的目标提高。

一、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体制保证

要不要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目前各校意见尚不统一,认识不够一致。这样的机构是实质性独立抑或形式独立,各校做法亦不尽相同,甚至差异颇大。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成立了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即马克思主义学院。

清华大学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大致经历了三步曲,即从混合体制到双轨体制再到单一体制。

2003年以前,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制基本上属于混合体制,也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由人文社科学院各相关系所承担。这种体制的一个后果,就是“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也就是说其他学科在这样的体制下得到了较快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萎缩。同时,由于教学管理很难有效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难以体现,其效果也难于保障。

基于此,2003年学校有意推动实体化,但遇到一些阻力,这些阻力主要来自这样一些顾虑:学科的归属,队伍的引进,教师的待遇,课程教学的组织等。基于认识的不统一,学校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双轨制,也就是在2003年底成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另外,在人文学院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样的双轨制运行近五年,结果并不理想:一是专职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教师太少;二是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的教师不断流失;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虽依托人文社科学院的强大师资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但很难持续;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发展缓慢。

在实施“05方案”和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学校成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呼声再起,但不少教师还是有顾虑,对其必要性有些怀疑,有些教师甚至领导有畏难情绪。但学校经过充分讨论,最后果断决策,于2008年7月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是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学科建设三者于一体的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二级机构,也就是一个实质性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学院成立已近两年,整个面貌一新,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学院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可以这样说,体制的加强为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关于是否要建立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回望过去,还要正视现在,更要着眼未来。如果仅仅停留在历史的缠绵中,历史往往会成为我们前行的负担;如果过分纠缠于现实的利益,现实将难以被超越;而放眼未来时的信心不足,也会令我们裹足不前。例如,有些人在谈到未来时,总是纠结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是否再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中国特色学科是否有生命力等这样一些问题。的确,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的历程来看,与时俱进是其基本特征,但应该说,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加强而非减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新设的一级学科,其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但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随着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果的不断推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会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学科。

目前,虽然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科研体制,往往与学校的性质、规模、历史、文化传统和师生规模等存在一定的关联,甚至可以说任何一种体制都有利弊,但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体制而言,从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体制的几度变化中,我们不难得出自己的结论。

二、发挥团队优势,提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的教学相比较,有特殊性,也有优势。也就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基本相似,教师队伍自然呈现出团队的形式,这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提供了基础。问题是如何真正发挥出这种团队的优势?学院成立后十分重视发挥全院一体功能,注重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努力弥补不均衡的薄弱环节,促使全院教师人人奋发向上。

1.选优示范,集中研讨,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学院每年召开1—2次为期两天的集中教学研讨会,会议效果显著,教师反响强烈。每次会议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有时青年教师主讲,老教师点评;有时反过来,由老教师主讲,青年教师点评。无论是以老教师唱主角,还是以年轻教师唱主角的会,都在会前充分做调查研究,院领导通过多次听课,与教师沟通商议,然后挑选出几位教师各以其精彩独到之处作示范发言。无论是老教师的以理服人、以言感人、以美动人的示范介绍,还是青年教师畅谈教学心得的发言,都精彩纷呈,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思考的力度和尽心尽责的精神风貌,使到会的每位教师无不为之赞叹。这种研讨方式促进了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并形成了相互尊重的氛围,年轻教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老教师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

2.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学院规定,作为一种责任,各门课程负责人每学期必须听课,这样既便于他们及时了解本课程组的教学情况,又是对本课程组教师的关心鼓励;同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多听一些课,能够多方面借鉴,快速提高授课技巧和为师为学的精神气质。年轻教师积极响应院里的倡议,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收获甚大,他们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效果甚佳。近年的教学评估,学生给他们评的分数在全院教师中名列前茅。另外,鼓励教师不仅听本课程组教师的课,还鼓励教师听其他课程组的课和其他院系著名教授的课,以利开阔视野、容纳新知、扩展思路。这样久而久之,教学中的优质因素就会不断增加,而薄弱之处亦将逐渐消失。近几年,全院整体教学水准得以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亦随之提高。

3.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学院鼓励、组织教师承担重大项目。例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将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看成是学院发展的一个机遇。学院充分利用整体的力量,精心组织,广泛动员,积极申报。两年来,成功申请两部重点编写教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目前,学院教师参加了6部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政治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编写。学院一半以上的教授参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尤其是一批中青年教授成为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为其成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学院以承担工程项目为载体,规划学院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精心组织力量,集体攻关,全面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水平。

4.组织教师赴国内外考察,扩大视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近几年,学院先后组织教师赴俄罗斯、朝鲜、越南等国家考察,以了解世情。同时,组织教师到革命老区如江西井冈山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到工矿企业如鞍钢参观,了解社情和国情;到上海浦东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参观,切身感受国家发生的巨变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对于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学院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教学效果好、乐于奉献、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精干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20人(14位博士生导师),6位教授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5位教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5位教授担任教育部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多位教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跨世纪或新世纪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北京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还有多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几年,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北京高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007年又被评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团队”,成为全国首个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教学团队。

三、深化对“05方案”的研究,实现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

1.深入研究,全面准确把握新课程体系的精神和内容

加强和深化对“05方案”的研究,是顺利而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保证。我们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等教改课题,出版了多部研究著作,对新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06年7月由清华大学主持召开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研讨会”,全国近百所高校200多名代表与会,就实施新课程方案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2.构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编著辅助教参

在吃透统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清华大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构建了四门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和教学参考资料等,实现了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转变。编写了相关的教案和课件,并出版了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述要》、《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这些辅助教材,突出了时代感、针对性和可读性,受到学生的欢迎。

3.加强教学难点热点疑点问题研究,形成课堂教学专题,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05方案”实施以来,我们每年都以《清华大学学报》增刊的形式出版一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专辑”,引导和鼓励教师结合教学中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课堂教学专题,使教学有较高的理论深度、较强的现实感和鲜明的针对性。

四、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从“要我教”、“要我学”到“我要教”、“我要学”的转变

应该说,在学生当中,蕴涵着巨大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潜力。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如何使国家、社会的需求转化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极大激活学生学习理论的内在需求,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同样,每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都想使自己的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教师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从“要我教”到“我要教”的转变。

1.采用探讨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吸引力

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有启发,也可以讲得很生动,但学生感到没有压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学习”状态。教师照着教材讲,照着讲稿讲,或者“原理加例子”,这些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教师实际上处于“被教学”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由“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讨论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探讨式教学模式。

2.强化“网络学堂”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网络学堂”是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首先,利用“网络学堂”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每讲一个专题前都首先在“网络学堂”上发布一两个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展开初步讨论。这样,学生就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考甚至困惑走进了课堂。学生的听课也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教师讲完一个专题、学生对该问题有了一定认识后,随即在“网络学堂”上再发布一两个分析、探索性较强的题目,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广泛的探讨。其次,利用“网络学堂”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任课教师对“学生头脑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再次,利用“网络学堂”补充课堂讲授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课内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推动“因材施教”,以优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带动班级的学习

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需求以及对理论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如何针对不同的情况,满足不同的需求,进行“因材施教”,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例如将教学班中的骨干学生组成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学术沙龙、社会实践等活动。教师担任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三农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为适应“因材施教”的需要,清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还实行了“五个一百”工程建设。

这些努力得到了学生和社会的充分肯定。“05方案”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评估平均教学效果达到优秀。学生对教师的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启迪;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思考;没有一门课,像它一样,给我如此多的感动。感谢老师,带我走过这一段将使我终生难忘的旅程!每次上课都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很有感染力。永远充满了激情,永远澎湃着的是对党的热爱与忠诚。以情动人,把我们深深地感动了,并发自内心地愿意去改变自己,为社会主义事业献身”,这样的评价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2009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至此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国家级精品课达到5门。我们的教学改革成果也多次获奖。继2005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理念与实践”教改成果获得第五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后,2009年“深化新课程体系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的教改成果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五、精心打造“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发挥团队教学示范作用

2006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建设的需要,为了推广清华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整体推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决定在清华大学建立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每年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从北京各高校选派20位左右45岁以下副教授以上的骨干教师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学院根据访问学者讲授课程以及填报的导师选择志愿,为访问学者选派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建立一对一的指导关系。目前,采取的主要培养方式是:

一是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一个学期安排脱产集中学习和研究,一个学期安排半脱产研修。

二是学习与科研相结合。除学习外,要求每位访问学者研修期间应至少围绕一个科研课题展开研究,至少要在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学术论文。

三是听课与授课。要求学员主修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一门,相关辅修课程两门,跟班听课并参加考试。同时,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参加主修课的少量教学工作,切身感受清华大学的课堂教学。

四是研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研修期间,组织学员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如到鞍钢、上海浦东等地参观,同时与当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如与辽宁多所高校、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交流新课程建设的经验。

这种培养方式得到了学员和领导的普遍肯定,也为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的研修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标签:;  ;  ;  ;  ;  ;  ;  ;  

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清华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举措_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