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注重增强课堂艺术效果,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艺术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节新课的开始,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期待心理:这节课讲什么,或这节课怎么讲一类的问题,会使学生在这几分钟内注意力集中。如果这时老师能以独特、新颖、具有诱惑力的导语引入新课,那么这节课就已成功了一半。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从解题、设置情境、设疑、融情几方面考虑。
题是文之眼,通过巧释课题并引出问题,可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迅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孔乙己》一文,可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考虑图中人物身份及所处环境,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快进入学习情境。“学者先要会疑”,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一个关键的思考问题,这样学生会很快地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情感既有一定的信号作用,也有一定的能动性,不能触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无法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师、作者、作品人物及学生的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对优美的散文诗歌,也可采用配乐范读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和实现新课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艺术不是表演艺术,它不是教师表演学生观赏的单一形式,而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去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机的统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的艺术巧妙就在于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教材思想的熏陶,同时也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导学生学习一篇小说,如果要学生熟悉了解小说的情节,可以采用让学生复述的方法,一般的复述和创造性的复述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2.启发学生思维时要注意从新颖的角度去设疑。
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设问所启发的气氛和思考的效果就有很大的差别。在词语教学中,同样是考问学生对词义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教师善于设问,枯燥抽象的东西也会显得生动活泼,有些词语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启发思维从易到难、波浪式推进,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开始要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品尝自己解决问题后的甜头,然后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让学生体会到“山外有山”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如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进行艺术处理,对此类问题的提出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可等学完整篇课文后再从整体的高度俯瞰这个问题,这样就容易解决了。
三、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每节语文课我都努力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习、探求知识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我告诉他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敢于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和想法,不要顺从老师所给的思维定式,要善于把自己最切身的体会与同伴们分享。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少讲解、多教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能够自学。在我设计的学案中不会出现一篇课文中的系统的知识点,而是给出一些学习的提示性过程,让学生按教给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找出知识点,归纳总结后我再给以适当地指正和补充。就拿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来说,大部分教师都会把重要的字词列出来让学生认、写、记,学生学到的是现成的知识,自然省事不少,可却不能使其印象深刻。我则在学案预习安排中给出这样的提示: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一遍,对你不认识的生字词,看课下注释中有的,就将拼音注在原文中,解释画在注释中;如果注释中没有,就自己查找字(词)典后将拼音注在原文中,解释记在这个词的旁边。然后把你们整理好的这些字词连同拼音及注释写在学案(笔记)上,大声连读两遍,再认真书写两遍,最后由小组长在组内进行听写和解词提问。这一切都是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不用担心影响课程进度和耽误课堂学习效率,上课时再由教师挑重点进行听写或随机提问,这样学生一般都会把握得很好,而且有时比教师列出来的知识点还全面,还有针对性。当然,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充分信任学生,正因为我相信“弟子不必不如师”,也就放心地让他们自己去做了,结果他们做得很好。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使课堂教学在和谐高昂的气氛中,有序地进行师生活动,使学生有更为广泛的兴趣和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淑霞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2]周芳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初探[J].新课程,2013,(11)。
论文作者:郑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目的论文; 课文论文; 兴趣论文; 艺术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