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发票的背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假发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机关在对某镇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该镇政府行政财务账面上业务招待费金额巨大,且存在大量外地餐饮发票。审计人员以此为突破口,追踪发票真伪,查出一起利用伪造发票套取现金的案件线索。经公安机关进一步查实,涉案人G在假释期间以招商引资为名,用伪造发票诈取现金260多万元,G因此再次受到了法律制裁。笔者作为主审,参与了项目审计的全过程。
慧眼识“马脚”
审计组一行来到该镇,按照程序,在审计进点前先对该镇进行审前调查,收集审计所需的相关资料,对被审计单位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从该镇提供的会计报表中发现了异常情况:2004年至2006年,该镇的业务招待费开支成倍增长,2006年高达500多万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3倍。是什么原因导致该镇业务招待费增长幅度如此之大?一个疑团涌上了审计人员的心头。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搜集的资料,审计人员凭借职业敏感性判定:该镇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失。于是,在制定审计项目实施方案时,把该镇业务招待费开支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列为审计的重点。带着这一疑问,审计人员对该镇的业务招待费开支进行重点审计。
审计人员通过AO将该镇政府的业务招待费科目形成现场审核结果表,通过初步审计分析统计,该镇政府行政账业务招待费——招商费用科目,于2005年11月至12月和2006年1月至10月的12个月,合计报销17笔,报销金额为360多万元,平均每笔报销金额为21万元,报销内容均为招商业务招待费。笔者从事审计工作几十年,从未遇到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因招商引资发生如此巨额业务招待费的情况。审计人员随即对每一笔业务招待费查阅会计凭证,发现报销凭证中有269张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和265张S市定额专用发票,且发票纸张粗劣,印刷字体不清晰,水印不规则。审计人员疑云顿生,怀疑这些定额专用发票系伪造发票,并作为审计疑点存入AO资料库。
北上鉴真伪
面对众多情况,仅仅怀疑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审前调查所获取的线索去收集审计证据,甄别发票的真伪。
审计人员通过AO和OA的交互,生成审计现场数据包上报市局领导,并针对审计疑点向主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主管领导随即启动重大审计事项审理机制,对审计组发现的线索进行专题讨论。鉴于审计组系统的逻辑分析和充分的审计资料,重大审计事项审理小组决定,深入搜集审计证据,取得合法证明材料。在得到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后,审计人员连夜奋战,整理汇总形成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和S市定额专用发票两份鉴定表,经S市本区权威部门鉴定,265张S市定额专用发票系伪造发票。鉴定结果,证实了审计人员的判断。由于B市的服务业专用发票必须由B市权威部门鉴定,审计人员当即请示领导,北上鉴定,一查到底。
在北上鉴定之前,审计人员已经通过本区权威部门与B市权威部门取得了联系,得知B市手工开具的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已于2004年8月停止使用,审计人员手头掌握的269张手工开具的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使用时间是在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由此断定269张手工开具的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属伪造发票。审计人员带着这些伪造发票原始凭证和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鉴定统计表,远赴千里之外的B市获取鉴定意见。通过B市权威部门的专业鉴定,合计金额240多万元的269张手工开具的B市服务业专用发票,全属伪造发票。取得了B市权威部门的鉴定结果,获得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之后,审计人员才如释重负,审计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审计破玄机
一个招商项目,一笔笔招商费用,一切似乎都是那么正常、顺当,这多少会让报销者感到飘飘然。也许他连做梦都没想到,在招商“一帆风顺”,正走在通向“招商致富”的大道上还会“栽跟头”。人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在他最得意、侥幸之时,已是他堕入“深渊”的开始。审计人员在取得B市和S市权威部门合法证明材料结果后,根据有关规定,将伪造专用发票诈取现金的重大线索移送当地公安机关查处。经公安机关侦查,G曾因犯信用卡诈骗罪于2005年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G在缓刑期间以招商引资为名,利用伪造的专用发票实施诈骗犯罪,获取不法所得260多万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审计人员用智慧和胆识,识破了G招商引资的真相,揭开了假发票背后的秘密。G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审计结束后,审计人员针对该镇内控制度缺失、风险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各项内控制度,防范管理风险”的审计意见。
该案件从审前调查发现疑点到取得实质性成果,首先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自信,要相信自己的职业判断,加上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要有一股穷追不舍的勇气。其次是要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一个是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通过AO和OA系统的交互运用,使主管领导与审计项目的进程能够实时监控,便于及时指导和督办。二是充分发挥审计人员职业敏感的优势,审计人员日积月累的经验和职业敏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