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 沭阳 223600)
【摘要】 目的:探讨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产妇10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产期护理。对两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由结果可知,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利于产妇康复。
【关键词】 围产期;护理干预;剖宫产;静脉血栓;作用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26-02
剖宫产分娩要求产妇长时间平卧,但术后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增加产妇的不适感。若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可形成肺栓塞栓子,危险程度较高[1]。笔者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发现许多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均是可以避免的,简单说来,剖宫产产妇通过有效的临床护理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在本次调查中,我院重点分析了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产妇20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1~35岁,平均(28.0±2.0)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39.0±1.5)周。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0~36岁,平均(28.9±3.0)岁,孕周为34~41周,平均(39.3±2.0)周。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2.1孕期检查
产妇定期接受检查,入院后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对于合并孕期并发症的产妇,告知患者并发症相关知识,增加产妇对病症的重视程度。向患者强调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指导产妇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为了避免过度劳累,产妇需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注意饮食合理,维持体重正常增长,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生儿的诞生。
1.2.2术前健康教育
术前再次向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并加强对静脉血栓病症知识的了解,增加产妇及家属对该病症的了解程度。提前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下肢按摩与活动的方法,若天气寒凉,需保暖促进血液循环,同时产妇在分娩前可适当下床走动,不要总是卧于床上。
1.2.3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避免在左下肢输液,并以上肢穿刺为主。输液过程中需对抗生素浓度进行控制,减轻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2]。
1.2.4术后护理
手术后嘱咐产妇补充水分,改善脱水状态。术后6h指导患者进食部分流质食物,一方面可以增加营养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术后第2天患者可摄入半流质食物,加强营养吸收。若产妇恢复较好,则及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静脉回流。
同时,产妇家属需帮助产妇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同时维持稳定的室内环境,保持室温在25℃左右,这样可利于静脉回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发生静脉血栓的人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我院对两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人数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其发生率为2%;对照组产妇发生下肢静脉血栓13例,其发生率为1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剖宫产手术时间较长,同时术后产妇需卧床休养,长时间的平卧可增加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笔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具体如下:(1)妊娠晚期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血液粘稠性增加;(2)剖宫产手术可促进组织凝血活酶的释放,促进血液凝固;(3)手术创伤引发血小板反应性改变,减少抗凝蛋白,促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3];(4)产程时间长,产妇出汗、出血等均可造成血液浓缩,同时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可引发血栓;(5)反复穿刺及高浓度药物的输注可强烈刺激血管;(6)受凉可引发静脉收缩,增加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加强护理可有效避免上述不良因素,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因此,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十分重要。
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在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本次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性高,可行性强。术前护理可增加产妇对静脉血栓病症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得产妇能够做好相关的心理准备,加强对疾病的关注度[4]。术中护理可减少药物对血管造成的刺激,而术后护理则可通过鼓励患者活动、指导家属按摩、保暖等方式规避上述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产妇行围产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利于产妇尽早康复。同时对于具备阴道分娩条件的产妇鼓励其行阴道分娩,对预防剖宫产下肢静脉血栓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汪艳红,金琍文,张庆华等.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7-1108.
[2] 陈小花.围产期静脉血栓栓塞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办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5):255-255.
[3] 金琍文,汪艳红.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9):304-305.
[4] 钟夏莲.围产期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776-1777.
论文作者:桑成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产妇论文; 下肢论文; 产期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