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领先于世界,近代以来“天朝上国”的迷梦逐渐崩塌,20世纪2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自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逐渐领导中国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国人民才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梦;民族复兴
一、近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历程
1、“天朝上国”迷梦的破碎
古人持“天圆地方”学说,在他们的认知中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无论其政治,还是经济 和文化均优越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历代统治中原的王朝一直把外国和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视为夷狄,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他们“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这种观念在中国盛行已久,许多名家经典中都有所体现。孔子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诸如此类的还有“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这一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直入北京,圆明园被焚毁,咸丰帝“北狩”热河不仅丢掉了皇家颜面,战后的媾和其外国公使常住北京等条款终于打破了千百年来中央王朝和“夷狄”宗藩关系的“夷夏之防”,更使“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衰败暴露无遗,从此帝国主义开始疯狂瓜分中国,以致庚子事件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战后,失败的清政府被迫与 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背上了沉重的赔款,大量主权的丧失使中国彻底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至此,“天朝上国”观念完全崩溃。
2、近代逐梦之旅
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与西方列强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再加上清政府软弱无能,战备松弛,对外战争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与列强媾和屈辱条约,这使很多人面对西方强悍的军事实力、先进的工业文明、优越的西方文化时对自身长久坚持的文化信仰开始丧失信心,也使一部分开明之士开始认清现实,思考救国救民之路。
最先觉醒的是地主阶级的开明士大夫,有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开眼看世界”,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的“自强运动”由于坚持“中体西用”,没有否定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因此,它的自强目的并无法实现。地主阶级救国救民的道路不可行,然后,不屈不挠的中国人开始了新一轮的抗争。甲午战败后,康、梁等师法日本,在中国实现君主立宪,进行了维新变法,最终短命夭折。清末“新政”的破产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可是政权很快被封建军阀所取代。陷入深深的困惑当中的中国人,如陈独秀等激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思想文化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罪魁祸首。于是,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打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旗帜,把西方的“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中国的最后一根稻草。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实践中,其与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孕育而发。最终,中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条件。
二、中共共产党继续肩负使命
1、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基础
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之后,我国逐渐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最终建立起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这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至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基础。
2、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然而,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而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全面开展拨乱反正,彻底纠正错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四十年来,经济总量异军突起,排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从过去“饿肚子”到现在全国整体达到小康的飞跃,中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逐渐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格局的道路。
三、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有之路
1、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如果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命运,实现了政治上的自主和翻身解放,那么,邓小平所领导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则为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了僵化的体制束缚,实现经济、文化上的全面翻身。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种革命虽然不像政权更替一样血雨腥风,不是那种疾风骤雨那样阶级轮换的政治革命,但却是根本性的否定旧体制。40年来,不断改革创新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建立,进入今天全方位开放的崭新时代,正是得益于40年前的伟大决定,为我国的全面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又不断被时代赋予新的特征,不断开创新的辉煌,谱写新的华章。
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经济社会发展,以致管理僵化,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邓小平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改革开放使中国丢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经济社会得到了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变化。4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26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9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89倍。另外,在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国贫穷落后,生产力低下的难题。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3、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我国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0 年来,中国共产党“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成果极其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个理论体系成为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难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又不可能不断推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不可能取得今天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个方面日新月异的崭新成就,不可能出现今天这样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
[1]论语•八脩[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21.
[2]孟子•滕文公[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83.
[3](宋)石介•徂徕集[Z].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论文作者:陈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中国论文; 改革开放论文; 天朝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 文化论文; 伟大复兴论文; 实现中华民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