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七中学 737200
常常激动于这样的人生规划:日子在指尖快速地滑落,但分分秒秒中能看到自己清晰而坚实的未来;了解自我,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能够学会把兴趣转变成学科优势、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窗里窗外,课内课外,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发展去学习、去生活、去拼搏……痴迷并浸泡在如此“生涯规划”中的学子们,其内心的“风标”必定转向更活泼、更灵活、更专一的方向;其“内环境”也必将是丰富的、精彩的、强大的;而未来的发展也必定是坚实的、厚重的、生机盎然的。
一、技能与品性
“经验、技术的问题尚可修修补补,思想、观念的贫血则是一个异常危险的倾向。”不难发现,在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中,很多教师或家长特别注重了孩子们技能技法的规划,却忽视了学生的品性纯化、淬炼与滋养。
窃以为,品性与道德、责任与爱心、“恻隐之心”与“浩然之气”等方面的教育绝不能剔除在“规划”之外。好的生涯规划方案不仅仅在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不仅仅在于选课、选考和最终的考学,而在于包括选课指导、学业指导、升学指导、职业指导、心理指导、健康指导等一系列关于学生发展的主要活动的指导与规划。这样的规划不仅仅是单轨道,而是涵盖了“考试成绩、程度和努力度”三部分的多轨道。特别是所谓的“努力度”是指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动力。而这恰恰是与学生精神层面有关的,是相对于技能技法方面的一个有力的回应和补充。
二、“快”和“慢”
所谓“快”,是指教师要引领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尽快去了解自我、知晓自己的个性特征,尽快真正明白自己的优劣所在,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尽快制定一个全面的、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生涯规划。窃以为,家长或教师作为学生生涯规划设计人之一,不能到高三才做出决定或者还在犹犹豫豫变来变去。新高考改革后,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其他几门课的变化很大,这意味着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考虑选择今后进入的大学与专业。所以,教师要尽快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学习成绩、同伴关系、家庭背景、生活情况等,在学习、生涯规划、心理、理想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细致的帮助,从原点给学生终身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所谓“慢”,是指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揠苗助长。好的生涯规划不是赛跑,不是竞赛,不是谁先冲到终点;生涯规划教育不是几节课能完成的,也不是高一的工作,是需要贯穿三年的工作,因而需要与成长导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每个鲜活个体细心帮助。比如开始阶段重在“生涯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不足、价值观和学科兴趣,着重于自我的探索和规划;中间过程重在“生涯探索”,主要围绕未来职业取向,引领学生及早探索出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专业,做出合适的选择。临考试时重在“生涯选择”,主要围绕志愿填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着重于职业和专业的对接指导。
当教师慢下来时,学生的所谓良好的心态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呢?当成人慢下来时,生命内在成长的状态是不是更稳健一点呢,包括镇定、自信、积极、乐观等心理品质,会不会能更自然地从孩子内心滋生而出呢?当教师或成人慢下来时,才能对其学业成绩、学习状态、心理发展、目标规划等方面进行记录和跟踪评价,耐心等待学生“破茧成蝶”的那一天,这样的“慢教育”,或许能让孩子们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跟着走”和“自己走”
生涯规划一味“跟着走”,结果是失去了自我,既无法有利于学生真正的成长,也无法形成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作为成人,不是以成人的理想代替孩子的理想,而是希望能给每一位个体留下最接地气的成长,最具个性成长的空间,期待每一个孩子能够活出独特的“自我”。
缘于职业的缘故,我常有机会目睹各式各样的学生生涯规划。每当学生说未来要当一个科学家,就会受到上级领导的赞扬和青睐;每当学生说要报考当前的热门专业,家长都会频频点头。相反,当学生报考诸如考古、林学、蚕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冷门专业,家长都会极力反对。放眼四望,因为家长强迫下的生涯规划,有多少双休日或寒暑假已经成为学生被迫进行生涯体验或实践的“第三学期”。不少家长,寒暑假伊始,就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学生报了英语、奥数等培训班。“耀武扬威”的习题、名目繁多的“培训”、高考押题卷的集训,成为推动孩子们长大的“加速器”。这样的“加速”,几乎就是一场瞎折腾,换来的是太多的“怯”,太多的“苦”和太多的“空转”。
所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自主选择和多元规划,比之家长的硬性规定和“理想设计”要重要得多。比如“剪掉”一些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噱头多、价格高”的补习,少做一些机械、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删除那些“浮光掠影”式的实践活动。还比如,学校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个性化的生涯规划档案,内容包括性格与职业类型测评、职业倾向测评、兴趣与职业定向测评、问卷调查、生涯课评价、实践性作业和个人成长记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选择、人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华 教师:做思想的舞者和歌者[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5):1。
[2]王丰 莫母教子的五大家教理念[J].中小学德育,2015,(2):67。
论文作者:张明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自己的论文; 学生论文; 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论文; 兴趣论文; 家长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