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洋溪镇中心学校 邹伟民
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初中地理教育发展面临巨大困难,主要是人们对地理教育认识不足,中考科目设置不合理,农村初中地理教师师资缺乏,教师业务水平较低,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村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1.少数乡村地区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学生的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我所在的地方是一个离县城不远,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因各种原因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存在很大障碍。新课标强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掌握知识,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农村学生的素质与新课标要求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第一,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新教材还是被作为“背记”的课本来看待,学生旧的地理学习方式还会制约着地理课程的改革进程。第二,农村学生的生活空间狭窄,见识少,知识储备也少,很多学生的基础很差,自我学习的觉悟不够,在接受能力、知识面、活动能力等方面相对于城市学生较为薄弱,影响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第三,农村经济水平普遍低,青少年活动场所及社区机构也很少。第四,农村新兴的网吧成为学生滋长厌学情绪的温床。很多学生宁愿把零用钱花在网络聊天或玩电子游戏上也不愿用于网络学习。
1.2师资力量不强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常规地理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较城市中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虽然在很多农村中学都已经配置了多媒体教室,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学校应加强对教师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除此以外,农村中学的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身的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的优势,手绘板图、板画,甚至自做教具、模型,使地理事物形象化、具体化。
1.3教学资源不够
初中地理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各级中学,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初中地理教育普遍存在着"三少三低"的现象,"三少"是指挂图模型少、教研活动少、地理知识信息少,"三低"是指师资达标低、课堂效率低、思想认识低.这种局面亟待解决
2.探究问题寻找策略
作为一名一线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靠什么?靠科技、靠人才。现在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高我国科学发展事业的速度,如何出好人才,快出人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国家的富强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搞好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地理教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它表明义务阶段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之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2.2地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快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走上地理教师的岗位,就要对地理教学有责任感,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以增强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课堂效率。
2.3积极开发和利用地理课程资源。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中学的常规地理教学资源匮乏,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较城市中学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中学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同时老师们要发挥吃苦耐劳精神,努力自我探索和提高。
3、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研究过中学地理教材的教师都知道,旧教材也好,新地理课程标准也罢,无不把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代社会和地理学研究主题作为贯穿全教材的主题思想,并以大量的篇幅和图片描述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广大地理教师,特别是农村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提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的紧密关系,认识到离开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生产生活方式等谈可持续发展是毫无根据和意义的空谈,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笑谈,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生产生活观,在此基础上连点成线,逐步建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
4、建立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经常开展讨论,引导学生不同看法和观点的充分交锋,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修正不当的思考,进行正确的思维,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例如,“巴西面临热带雨林危机”与 “城市化问题”,即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发展经济,发展经济结果可能带来环境问题的讨论;“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问题讨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和千沟万壑的因果关系”讨论。在课堂上,也要将教学内容与时事热点问题结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加以讨论、评说。比如,在教学“长江”一节时,就可以结合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开展讨论;讲解我国天气气候时,可以结合“98特大洪灾”的原因,从环境资源利用保护的角度,揭示人地互动过程中的教训。这样能使学生从大量事实中形成强烈“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并逐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指导言行。
综上所述,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条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将可持续教育渗透其中,比如(使用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讲授式以及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指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实,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在实际行动中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以此来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初中地理教学不应该脱离生活。校外课程资源具有种类多,贴近生活实际等特点,将地理生活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有利于中学生充分认识地理知识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论文作者:邹伟民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4
标签:地理论文; 学生论文; 农村论文; 中学论文; 初中论文; 教师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