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与战略意义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与战略意义_欧盟成员国论文

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及其战略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意义论文,基础论文,文化论文,欧盟东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欧盟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同时也是一个价值联盟。(注:Europa als Wertegemeinschaft.In:Das Parlament v.8.Jan.1999,S.9.)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将“自由、民主、尊重人权、基本权和法治原则”确定为欧共体/欧盟各成员国遵循的基本价值标准(注:Vertrag ueber die Europaeische Union,unterzeichnet zu Maastricht am 7.Feb.1992.In:Europarecht.Baden-Baden 12,2000,S.3.);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也将这些基本原则看作为欧盟东扩界定的框架原则;2000年12月欧盟尼斯峰会通过的《欧盟基本权宪章》(注:Die Charta der Grundrechte der Europaeischen Union.In:Frankfurter Rundschau Nr.240 v.16 Okt.2000,S.9;Harald Hohmann:Die Charta der Grundrechte der Europaeischen Union.Einwichtiger Beitrag zur Legitimation der EU.In: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B52—53/2000,S.5—12.)首次以文本形式确定了欧洲政治文化价值;在此基础上,欧盟制宪委员会于2002年底提交了《欧盟宪法条约草案》(注:Egon C.Heinrich:Europaisiser Konvent unterbreitet crste konkrete Vorschlaege.Die Verfassung nimmt Gestalt an.In:Das Parlament Nr.42/43,O.21/28.Okt.2002 S.9.),由此欧盟从经济、政治联盟向价值联盟发展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随着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发展,文化和政治文化因素在欧盟内外政策中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变量。政治联盟、经济联盟和价值联盟也构成欧盟的三个层面,它们彼此既属不同范围,又互相依承成为一个多层面的统一实体,在这方面价值联盟成为欧盟深入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推动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

欧盟面向价值联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同1989年后东欧剧变有着内在的联系。1989年后东西方对峙消失,在冷战期间左右欧洲的政治、思想意识也逐渐由文化意识所取代,人们强调“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认同”,后冷战阶段在这方面进行的讨论(注:Vgl.Hans Michael Baumgarten:Ein philosophisches Konzept fuer Europa.In:Die politische Bildung.6,1996 Jg.42,S.95—93;Wolfgang Mickel:kulturelle Aspekte und Probleme der Europaeischen Integration.In:Aus Politik und Zeitgeschichte.B10/1997,S.25—37;Walter Reese-Schaefer:Supranationale und transnationale Identitaet.Zwei Modelle kultureller Integration in Europa.In:Politische Vierteljahresschrift 38 Jg,1997,H2,S.312—329;Trutz Rendorff;Wie christlich wird Europa sein.In:Venanz Schubert(Hg.):Deutschland in Europa.St.Ottilien 1996,S.187—203.),旨在确定欧洲界定的文化基石。综观后冷战时期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认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欧盟东扩。

本文试图从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界定出发,探索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及其战略意义,以把握欧盟东扩与欧洲文化认同的互动层面。

一、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界定

综观欧洲历史发展过程,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界定互相影响。这一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进冷战后欧盟东扩进程。

欧洲文化认同

欧洲文化认同以欧洲文化为基点。欧洲文化虽由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构成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自然科学和法国革命则为欧洲奠定了共同的文化价值和政治文化价值(注:Vgl.Michael Mueller u.d.:Globalisierung und EU-Er-weiterung stellen die Frage nach der europaeischen Identitaet.In:Frankfurter Rundschau Nr.231 v.5.0kt.2000,S.9.);而发生在13—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范围内的文化复兴,它反对教会神权、解放思想、重振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形成于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强调古希腊思想家提出的民主意识,崇尚理性和科学;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主张个人直接对上帝负责的信仰自由,并建立了新教;欧洲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同18世纪以思想解放、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有着内在联系。由启蒙运动提出的理性自由也成为当今西方价值的基础,如公民参政意识,个人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时期提出的执法、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至今仍被看作是西方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这方面法国革命对现代欧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它的“人权宣言”同美国“人权宣言”一起成为当今西方人权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长达二千多年的基督教文化至今仍是欧洲人的精神纽带。“基督教文化为欧洲文化融合提供了保证,并继续成为欧洲百姓精神生活一部分。”(注:Europa als Wertegemeinschaft:wie Anm.1.)

从文化底蕴看,除东正教的希腊外,欧盟成员国都属拉丁语基督教世界,欧盟成员国百姓宗教信仰也反映了这一欧洲文化归属,如欧盟公民62%信奉罗马天主教,约2亿人,21%信奉新教,约为6700万人,3.2%信奉东正教。这里认同天主教的欧盟成员国有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法国有80%以上公民信奉天主教,1.4%信奉新教;而丹麦和英国信奉新教占人口90%以上,只有10%的公民信奉天主教;德国宗教信仰比例则趋于平衡,天主教和新教各占一半。(注:Trutz Rendorff:wie Anm.5,hier S.188.)

如此形成的欧洲文化价值和欧洲文化认同构成了欧盟的文化基础。另外,欧共体/欧盟也十分强调共同的欧洲政治文化价值标准,除“欧洲人权公约”(1954年)外,这方面的文献还有1989年发表的“欧洲基本权和基本自由权宣言”。除人的基本权(如人的尊严、行业自由、财产所有权、隐私权、住宅和行商区域不可侵犯、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外,该宣言还将人权、民主、法治和个人自由确定为欧洲政治文化价值。(注:Hans-Juergen Ihnen:Grundzuege des Europarechts.Muenchen 1995.)2000年欧盟尼斯峰会通过的“欧盟基本权宪章”汇集了迄今为止分散在“欧盟条约”、“欧洲人权公约”、“欧洲社会宪章”和“欧盟基本权和基本自由权宣言”的有关条款,它有54条条款,分为7个章节,涉及六个方面的基本权,如人的尊严权、自由权、平等权、社会权、公民权和司法权。人的尊严权方面有生存权,身体和精神不可侵犯权,禁止用刑、奴役;自由权方面有自由保障、尊重私人和家庭生活、保护个人数据、成婚立家权、思想、信仰和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艺术和学术自由、财产自由等,平等权涉及的权利有法律平等,无歧视、文化、宗教和语言多样性、男女平等、儿童权和老人权和残疾人融入社会等;“社会权”方面有职工企业知情权、劳工调解服务、合适的劳工条件、禁止童工、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活保护、社会保障及健康保护等;“公民权”则包括欧洲议会和地方选举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迁居和居留自由权等。而“司法权”方面有有效法律保护、辩护权、禁止罪行重判等。(注:同第24页注③。)由此奠定的《欧洲基本权宪章》将被写进正在拟定的欧盟宪法,使之具有宪法法律的约束力,这里,欧盟基本权构成欧盟宪法的法律基石。另外,欧盟制宪筹备会建议通过和批准“欧洲人权和基本自由”(注:Egon C.Heinrich:Europaischer Konvent unterbreitet erste konkrete Vorschlaege.Die Verfassung nimmt Gestalt an.In:Das Parlament.Nr.42/43,v.21/28.Okt.2002.S.9.),使上文所述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成为欧盟公民恪守的价值标准,由此使欧盟由政治、经济联盟发展成为价值联盟。(注:Juergen Habermas:Warum braucht Europa eine Verfassung.In:Die Zeit Nr.27v.28 6.2001,S.7.)“欧洲文化认同成为欧洲一体化的第二特征”(注:Walter Reese-Schaefer:同第25页注⑤。)。“没有欧洲文化认同,没有具有欧洲意识的欧洲公民,欧洲政治的共同发展和政治联盟将 几乎不能付诸实现”(注:Leni Fischer:Homo europeus ersetzt den Rechtskonsumenten.In:das Parlament Nr.12,v17.3.2000,S.3.)。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在政治层面上确定了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政治认同关系,标志着欧洲未来政治蓝图。宪法制定将使欧盟政治上更加联合,更加团结,在政治和法律及宪法框架下,未来欧盟成员国主权将不断削弱,欧盟超国家的因素将不断加强;按照欧盟“宪法条约草案”,在联邦制基础上,欧盟成员国公民不仅具有本国公民身份,而且也将获得“欧洲公民”身份,新欧盟将取消轮值主席国制度,由成员国任命欧盟理事会主席,并通过共同防御政策捍卫欧洲共同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欧盟委员会公布了题为“和平、自由、团结”的报告,这是欧盟委员会提交给欧盟制宪筹委会的正式文化。报告建议各成员国共同建设“世界上第一个超国家民主实体”,使欧盟最终成为联邦国家。

欧洲界定

冷战期间,欧洲界定受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的左右,“铁幕”成为东西欧的分界线。冷战结束,“铁幕”成为历史,在欧洲进行了“欧洲认同”讨论中,人们寻找和确定构成欧洲各国共同文化基石和由此形成的欧洲界定。

如上文所述,古希腊文化、罗马法、国家意识和基督教文化构成欧洲的共同精神纽带。在人文主义时期欧洲概念被看作是政治、思想现代化的代名词,这里,欧洲概念不同于“东方”(Orient)和“西方”(Okzident),在中世纪“西方”概念指“欧洲西半部”,“欧洲”则指与拜占庭——东斯拉夫东正教相对立的基督教世界。这里,在4世纪罗马帝国的分裂和11世纪希腊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的最终分裂过程中形成的欧洲历史文化界线在很长时期内左右着欧洲的界定,将西欧和东欧的基督教地区看作是一个统一的宗教文化区域,以此区别拜占庭、东斯拉夫东正教和伊斯兰教世界,而欧洲界线在于“基督教范围的结束,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注:Samuel P.Huntington:kampf der Kulturen.Die neue Gestaltung der Weltpolitik im 21.Jahrhundert.Muenchen 1996.S.252.)冷战结束,左右欧洲界定的社会和政治意识形态逐渐由欧洲文化认同归属意识所取代。在对“欧洲认同”的反思过程中,人们又逐渐回到传统的欧洲界定意识,强调欧洲共同的文化认同归属,这一新的欧洲界定意识也推进了后冷战阶段欧盟东扩的范围和进程。

二、欧盟东扩和战略意义

冷战后,欧盟东扩是东西欧国家共同的需要。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按西方模式实现制度转轨;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建立市场经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百姓自信同属“拉丁语基督教大家庭”。“回归欧洲”、加入欧盟也成为中东欧转轨国家新的归宿。

欧盟东扩

面对共同的欧洲文化归属和中东欧转型国家早日重返欧洲(文化)大家庭的愿望,20世纪90年代中叶欧盟推出了东扩计划。1993年哥本哈根欧盟峰会制定了欧盟东扩的三大框架原则:一、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国家机器,保障民主、法治秩序,保护人权,切实尊重少数民族权利;二、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三、承担成员国义务,把政治、经济货币联盟作为自己的目标。这也成为入盟候选国的选择标准。1997年卢森堡欧盟峰会确定了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成为第一轮入盟候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马耳他为第二轮入盟候选国;1999年赫尔辛基欧盟峰会也让长期被拒之门外的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加入第二轮入盟候选国行列,使欧土在土耳其入盟方面的矛盾冲突暂时得到缓解。“在和平、稳定和民主下实现欧洲统一是在欧剧变10年后一个重要历史任务。”(注:Hartmut Hausmann:Aufnahme von zehn EU-Mitgliedern bis 2004-Die Erweiterung ist unumkehrbar.In:Das Parlament Nr.42/43 v 21/28 Okt.2002.S.9.)在此期间,欧盟委员会认为,除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土耳其外,从经济、政治角度看,其它10个国家已达到欧盟提出的要求。2002年12月哥本哈根欧盟首脑会议正式邀请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和马耳他这10个国家于2004年入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将于2007年获得欧盟成员国资格,土耳其可以在2004年12月以后就入盟问题开始同欧盟谈判。综观欧盟对各国要求入盟候选和俄罗斯要求入盟的不同态度,人们不难看到,欧盟东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文所述欧洲文化界定意识的影响:

接纳中东欧10个国家入盟

欧盟接受中东欧10个国家入盟,有经济和文化原因。在经济上,这些国家比3年前有较快的发展。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欧盟水平四分之三的斯洛文尼亚和塞浦路斯外,1999年其他入盟候选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大低于欧盟平均水平,如捷克为59%,匈牙利为51%,斯洛伐克47%,波兰37%,爱沙尼亚为36%,立陶宛、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都低于30%。(注:Vor den Toren der EU.Wirtschaftliche Leistungen je Einwohner im Jahr 1999.In:Das Parlament Nr.51.v.15.12.2000.)在此期间,中东欧等10个入盟候选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了很大的提高,以2001年为例,爱沙尼亚9800欧元,拉脱维亚7700欧元,立陶宛8700欧元,波兰9200欧元,斯洛伐克11100欧元,匈牙利11900欧元,捷克共和国13300欧元,斯洛文尼亚16000欧元,马耳他12600欧元和塞浦路斯18500欧元。(注:Petra Pinzler:Oeffnung nach Osten,Europas Wirtschaft wird von der Osterweiterung profitieren.Doch der politische Widestand waechst.In:Die Zeit Nr.44.v.24.Okt 2002.S.19.)以欧盟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为标准,塞浦路斯达到这一标准的79%,斯洛文尼亚达到68%,拉脱维亚只达到27%。虽然已获准于2004年入盟,但这些国家在正式入盟前还须完成欧盟评估报告提出的要求,如波兰须建立一个能抵制腐败的政治、行政和企业机制,最终完成农业和工业私有化,实现同欧盟农业法、环保法和食品安全法的对接;捷克要减少对钢铁工业的贴补,发展环保事业,要使银行业更有透明度;匈牙利须完成与欧盟动物法和环保法的对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保护;斯洛伐克要加大对腐败打击的力度;斯洛文尼亚要进一步向外国投资者开放;爱沙尼亚须完善环保法;拉脱维亚要加大反腐力度,完善食品法立法;立陶宛要建立符合欧盟要求的管理机构,加强渔业立法和环保立法;塞浦路斯的能源市场和政府采购制度要符合欧盟的要求。(注:Viel zu tun.In:Das Parlament Nr.42/43,v.21/28.Okt.2002.S.10.)因此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即便入盟,要完成政治、经济、社会一体化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除经济因素外,决定这10个国家首先入盟还有文化和政治因素。从历史、文化和自我认同意识角度看,中东欧国家历来把自己看作是欧洲的一部分,视欧盟为其共担命运的欧洲大家庭。上文所述欧洲共同的文化遗产和欧洲文化价值及文化认同使西欧、中欧和东欧成为一个文化统一体,基督教信仰构成欧盟成员国和中东欧转型国家的共同宗教信仰,这一共同的欧洲文化体系成为欧盟首批接纳中东欧国家的重要文化因素;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又成为欧盟接受入盟候选国的重要政治前提。冷战结束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中东欧国家实现了制度转轨;东欧百姓要求早日回到欧洲大家庭,加入北约和欧盟被许多转轨国家看成是“重返欧洲大家庭”的重要步骤。这些入盟国家“虽然存在着差异,但都有欧洲认同意识的历史前提,并接受西方民主的价值”。(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除希腊外,其它受到拜占庭文化影响的东南欧国家和地中海国家如塞浦路斯、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将先后成为欧盟成员国,但因它们已向西方的政治文化看齐,并开始接受西方政治文化,不会成为欧盟的陌生实体。(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

对土政策

在欧盟东扩方面,欧盟对土耳其采取了不同于中东欧转型国家的态度。在土耳其入盟问题上的欧土矛盾,从表面看,似乎由以下三个方面所致:一、欧土在经济发展上有很大的距离;二、欧盟认为土耳其有人权问题;三、土耳其在塞浦路斯的问题上同欧盟成员国希腊长期存在争端。但在入盟方面的欧土冲突或许更多出于彼此不同的文化归属。因伊斯兰教文化归属原因,土耳其一直被排斥在欧洲文化圈外。在提出入盟申请长达12年之后,1999年12月赫尔辛基欧盟峰会才正式将土耳其列入第二轮入盟候选国行列,并把人权、民主、法治和落实少数民族权利规定为土耳其入盟的先决条件。面对欧盟提出的入盟条件,土耳其被迫要进行相应的法律、制度转轨。在此期间,土耳其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民主进程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如取消死刑,尊重少数民族权利等,但欧盟仍认为土耳其未达到欧盟提出的标准。根据欧盟对候选国入盟达标评估报告,土耳其在民主人权和少数民族权利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欧盟理事会三份对土报告认为土耳其仍存在拷打犯人、缺少法治、军方过多干预政治决策以及没有实施欧洲人权法院作的相关判决。(注:参见Hartmut Hausmann:Aufnahme von zehn EU-Mitgliedern bis 2004.Die Erweiterung ist unumkehrbar.In:Das Parlament Nr.42/43 v.21/28 Okt.2002.)虽然在时间上欧盟答应在2004年起动土耳其入盟谈判,但在二年内土耳其要达到欧盟对土的要求似乎是不现实的,到时欧盟又会借口加以阻止。从表面上看欧盟未启动对土入盟谈判是达标问题,但这更多地反映欧洲对土耳其伊斯兰教文化归属的反思。欧洲人担心,土耳其入盟会使伊斯兰教势力在欧洲扩大。

对欧盟来说,欧土双方存在着历史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法国前总统、现任欧盟制宪委员会主席德斯坦公然提出疑问,土耳其是欧洲国家吗?如果从欧洲历史与文化自身出发来看,作为伊斯兰教国家,土耳其显然不是基督教欧洲中的一员。从地理上说,土耳其传统上一直被认为是亚洲国家,也不属于欧洲。其次土耳其的政治文化同西方政治文化也有很大的区别。在人权和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土耳其远离欧盟的标准。欧盟一方面促使土耳其进行改革,另一方面提出土入盟条件还未成熟,认为土耳其军方过多干涉内外政策。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凯末尔将军的改革,土耳其废除了封建主义,实现教政分离,并颁布了行之有效的民主议会宪法,但立法权都在军方和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军队的最高政府作用保证了土耳其的国家稳定,同时又限制土耳其的民主,这句话违背欧盟的入盟标准。”(注:Helmut Schmidt:Einbinden,nicht aufnehmen.In:www.zeit.de v.2002.12—13.)面对军人的势力,今天在土耳其执政的正义和发展党政府,试图通过入盟限制军方的政治势力。欧盟也因此处在矛盾之中。它们一方面害怕伊斯兰教政治势力在土耳其不断扩大,希望军队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又要求土耳其加快民主进程。再次欧盟“担心土入盟后会加剧在欧盟成员国的土耳其人和库尔德人融入欧洲社会问题,同时这也将为其它穆斯林国家入盟提供了先例”,(注:Helmut Schmidt:Einbinden,nicht aufnehmen.In:www.zeit.de v.2002.12—13.)最后,欧盟担心在土入盟后大批土耳其人利用欧盟的迁居自由权进入欧盟地区,给这一地区造成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压力;担心土耳其入盟因补贴分摊而降低欧盟的生活水平,因劳动自由流通而使欧盟经济受到冲击。

在对土入盟上欧盟政界人士往往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他们一方面躲在土耳其未完成的标准后,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另一方面迫于美国支持土耳其入盟而装出同意接纳土耳其。三年前,在美国总统施压下,欧盟作出了涉及土耳其的重要决定。在1999年赫尔辛基的欧盟峰会上给予了土耳其入盟候选国资格。这里美国要求接纳土耳其,除经济利益和反恐战略的考虑外,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加入欧盟会间接地加强美国在近东的战略地位。土耳其跨欧亚大陆,位于巴尔干、中东边缘,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接壤,它信奉伊斯兰教,同时又是一个共和国;它是西方的盟国,北约成员,同时又与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保持特殊关系。对美国来说,美国可以通过土耳其影响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但对欧盟来说,土耳其入盟将把欧盟疆界推至叙利亚、伊拉克、伊朗、阿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中东和高加索热点地区,并面临严重的库尔德民族问题。同美国公布的邪恶轴心“国家伊拉克和伊朗毗邻,将会受到恐怖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和非法移民潮的直接威胁”,伊斯兰教势力也会通过未来欧盟成员国土耳其进入欧盟地区。因此,土耳其入盟所致的欧盟地域的扩大将不会加强欧盟,反而会使欧盟置入自我认同的危机,削弱欧盟,这样的欧盟不会稳定土耳其地区,也不会稳定近东地区。(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

在土耳其取得入盟候选资格后,土耳其入盟不仅成为欧盟政治家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引起欧盟社会精英和欧盟成员国百姓的关注。“土耳其入盟将会使双方不能承受政治和感情压力,历史的烙印不能互换,身份和认同也不能由规定左右。”(注:Hans-Ulrich Wehler:Das Tuerkenproblem.In:Die Zeit Nr.38.v.12.9.2002.S.9.)虽然欧盟不反对土耳其入盟,并愿意在2004年12月起同土耳其进行入盟谈判,但欧盟要求土耳其在入盟谈判前达到真正民主国家的程序,以欧盟的标准实施民主和人权。欧盟这种对土入盟的方式被看作是一种拖延战术,以此掩饰不同意土入盟的目的,即使到2年后的可以开始同土进行入盟谈判,土耳其也会因未达到欧盟入盟标准而被无限期地拖延下去。针对这种欧土在土入盟问题上的奇特状况,人们提出在欧土之间建立一种特殊的伙伴关系,“一种带有特权的伙伴关系或许要比美国坚持的土耳其入盟,对欧土双方更加有利。这也将有利于土耳其选择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在没有欧盟的干预下,推进民主化和包容认同宗教自由的多元化进程。”(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这里人们“应该考虑几种补充方式,如联系国、关税联盟、经济援助或其它合作形式,以此帮助土耳其进行西方现代化”(注:Vertrag ueber die Europaeische Union,unterzeichnet zu Maastricht am 7.Feb.1992.In:Europarecht.Baden-Baden 12,2000,S.3.)。

对俄态度

如果说,在入盟上的欧土冲突更多地由文化归属所致,那么欧盟将俄罗斯排斥在外,除文化归属外,还出于对地域战略和地域地位的考虑。俄罗斯虽然是欧洲一部分,但它位于欧洲边缘、由欧亚间一大块缓冲地带构成。由于这一原因,俄罗斯人的历史不同于其他欧洲人。(注:参见: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374页。)在蒙古人对俄罗斯统治的两个世纪中,西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商业革命。俄罗斯基本上不受这些意义深远的经济运动和文化运动的影响。当俄罗斯人于15世纪摆脱蒙古人时,显露出来的俄罗斯文明不同于西欧的文明。东正教也成为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俄罗斯没有或很少经历过那些界定西方文明的历史现象,罗马天主教、封建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海外扩张和殖民化,启蒙运动以及民族国家的出现。……西方文明八个特征之中的七个——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制机构、个人主义——几乎完全与俄罗斯的经历无缘。然而,唯一的例外是希腊、罗马古典遗产,它是经过拜占庭传到俄罗斯的,与从罗马直接传到西方的有所不同。俄罗斯文明是基辅和莫斯科的本土根源,受到拜占庭的强大影响和蒙古长期统治,这些影响造成的一种社会和文化,它们与在极为不同力量影响下形成的西欧社会和文化不太相似。”(注:Samuel P.Hungtington:Kampf der Kulturen.Die neue Gestaltung der Weltpolitik im 21.Jahrhundert Muenchen 1996,S.219.)在冷战结束之前,虽然前苏联与欧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思想意识左右,但文化不同性诸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借东扩之势,欧盟和北约不断接近独联体国家,俄罗斯感到来自北约的威胁。对之,俄罗斯试图阻止北约东扩,要求同其它独联体国家(如爱沙尼亚、立陶宛)一样加入欧盟,但遭拒绝。对欧盟来说“即便欧盟东扩后,俄罗斯也不属于欧盟”(注:Rede zur EU von Joschka Fischer an der Humboldt-Univer sitaet Berlin.In:Frankfurter Rundschau v.17.6,2000,S.7.)。欧盟对俄这种排斥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欧洲(文化)界定的反映。“欧盟东扩最终目的是维护和加强连接欧洲国家间的文化纽带,通过文化凝聚力和欧洲不同文化的共处方式,使欧洲避免政治不同性。”(注:Orient oder Okzident.In:Die Zeit v.7.5.1998,S.54.)鉴于同欧洲大陆拥有的共同文化纽带,爱沙尼亚和立陶宛等独联体国家也被定为欧盟东扩候选国,俄罗斯因其东正教文化归属而被欧盟拒之门外。“倘若将连接欧亚大陆的俄罗斯纳入欧盟,那么欧盟这项东扩计划因俄罗斯的广阔的地域而失败。此外,欧盟也将缺少一种平衡力量”(注:Daniel Vernet:Wie haelt Europa zusammen.In:Zeitschrift fuer Kulturaustausch 1996/1,S.18.)。在此期间俄罗斯实行了市场经济。在经济、贸易上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伙伴,俄罗斯约有35%对外贸易是与欧盟展开的,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占对外贸易很大比率,欧盟在吸纳了新成员后,与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将占俄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政治上,普京积极推进“融入西方”政策,通过“20”机制同北约取得平等的伙伴地位。在政治上,以俄罗斯方式引进了西方民主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开始与西方趋同,但因文化归属和其持有的地域战略地位,西欧国家依然把俄罗斯看作是自己的对手,并会在一个很长时间内将其排斥在欧盟东扩范围之外。

战略意义

欧盟接受中东欧国家和地中海国家塞浦路斯和马耳他,不仅是出于政治道德义务和欧洲共同的文化归属意识,而且也是欧洲后冷战时期和平的需要,因为只局限于西欧的欧洲联合“只会引起欧洲国家间的分裂”,“使中东欧国家重返面向民族国家、被迫结盟、传统利益和民族认同的均衡体系。从中长期角度看,这种传统的东欧冲突线最终也将推至欧盟境内”(注:Klaus-Dieter Frankenberger:Wo endet Europa?Zur politischen und geographischen Identitaet der Union.In:Internationale Politik 1998/1,S.20—26,hier S.25.),影响和破坏欧洲的安全与和平。正因为如此,欧盟东扩也被看作是“铁幕”的结束和欧洲稳定安全的项目。以欧洲认同和欧洲文化认可为基石的欧盟东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阻止中东欧国家面向民族国家认同的走向和东欧新冲突线的形成,实现在欧洲大陆的和平和统一。

另外,东扩可使欧盟的社会、经济、法律制度推至中东欧地区。在这方面,欧盟要求入盟国家达到三大框架标准,接受包括政治、经济、货币和内政等31项法律,以此推进和实现入盟候选国同欧盟的法律、经济和政治一体化。

随着欧盟向东扩大,其经济势力也向东扩大。扩大将扫除贸易壁垒,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这里,欧盟东扩最大收益成员国是德国,其对中东欧入盟候选国的出口额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3%。平均每年有近18万东欧劳工进入德国就业市场,激活德国国民经济。(注:Christina Wernick:Schwindende Hoffnung.EU-Studie.Die Osterweiteruung wird kaum Wachstum bringen.Nur Deutschland konnte Profitieren.In:Die Zeit Nr.25.v.13.6.2001.S.25.)今天,德国在东欧的投资超过其它欧盟成员国,出口额不断扩大,这为德国提供了10万就业岗位。(注:Petra Pinzler:Oeffnung nach Osten.Europas Wirtschaft wird von der Erweiterung profitieren.Doch der politische Widerstand waechst.In:Die Zeit Nr.44.v.24.Okt.2002.S.19.)

欧盟东扩不仅促进欧洲稳定和欧洲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欧洲最终填补冷战鸿沟,在欧洲大陆实现稳定和真正的统一。

结束语

随着2004年5月首批10个欧盟候选国入盟和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2007年入盟,欧盟第五次扩大项目也将完成。今天,面对欧盟东扩进程,人们呼吁不应无限制地扩大欧盟,因为“越过欧洲界线的扩大将不会深化联盟,而只是解体联盟,(……)一个不认可欧洲文化认同的欧洲将会面临民族主义的复兴,(……)欧盟若拒绝确定扩大的界线,将只会使自己消失。”(注:Heinrich August Winkler:Wir erweitern uns zu Tode.In:Die Zeit Nr.46 v.7.11.2002.S.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欧洲人对欧盟东扩界限的反思。

标签:;  ;  ;  ;  ;  ;  

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与战略意义_欧盟成员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