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家需要加强有关部门对于建筑安全质量的标准和审查严密性,以最为严格的标准对于建筑企业进行能力的检测,判断其生产过程中是否具有安全隐患或不当问题的存在。建筑安全管理需要有关部门强化日常巡查,确保每一个企业具有合格的建设标准,并且通过适当的奖惩形式,让不同企业具备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效率质量。对于未完善规章制度的建筑行业,需要明令禁止,并且责令整改,避免在没有合格运作体系前的企业进行施工;而面对有违规行为的建筑企业,应当更为严厉地提出通报批评甚至曝光,要求其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整治改革。如此才能够避免不符合条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建筑企业由于审查疏漏,自发开展施工而导致安全隐患和施工事故的可能。3.2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职业素质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职工人员的手工操作直接影响了整体建筑的细节安全。较为复杂繁琐的施工作业,成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开展之前,企业需要对相关员工进行一次严格的专业培训,主要目的便在于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际案例,让员工了解到施工事故的严重性,让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从而在未来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避免任何的安全隐患。其次,便是确保每一个员工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人员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简单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指出他们的专业问题并加以改正,让未来施工可以保证更高的准确率,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只有进行了专业化的培训分析和强化,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员工在机械操作方面的误操作,同时让他们对于突发的紧急问题能够有更为直接的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冷静地处理突发状况。最后,在培训中需要多次提及建筑施工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员工能够以标准化的要求和职业态度进行工作,自觉实践并关注施工风险,避免事故。3.3落实安全管理,监管细节因素为杜绝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除了在企业标准和员工操作方面着手之外,更应当注重的便是整体施工过程的监管和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作为大型项目,需要一定的相关人员在每一个部分做到严格的管理审查,才能够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并加以更正。为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保障,根据国家颁布的施工建设条件指标,对施工进行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下,应当逐步安排层面式的管理,让任何细节问题都可以在实时监管下做到最优化,让各个部分单位为相对应的部分环节全权负责,尽职尽责地把建筑生产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自然,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除了人员管理,在器械和材料的选取上,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多次且实时的审查,避免偷工减料或材料使用不当的状况发生,才能够逐步合理强化建筑的安全性。4、结论综上所述,建筑安全问题是建筑行业的核心,更是需要人们重点关注的。作为危险系数高并且事故多的行业,要从施工人员入手进行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管理指导。施工的各个部门要注重考虑人员安全问题和和社会经济效益,各个步骤严谨规范,同时加强监督管理。遵循安全施工制度,确保每个环节安全进行,尽可能降低意外的发生。在保证安全系数的前提下,继续建筑行业的平稳发展。肩负起建筑安全的责任,运营自身企业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参考文献:[1]宋莉,张荣.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115-116.[2]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42(19):240-241.[3]刘春明.解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低碳世界,2017(11):143-144.
论文作者:王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3
标签:建筑论文; 企业论文; 员工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过程论文; 《中国建筑知识仓库》2019年0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