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问题_企业家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问题_企业家论文

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企业论文,企业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快,总体素质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正逐渐暴露出来。作为民营企业“主心骨”的企业家,在企业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老板”的文章?就这些问题,记者特别邀请G管理模式创立人郭咸纲博士、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卢奇骏进行了探讨。

记者: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正在比以往更加清晰地暴露出来,首先请二位谈谈我国民营企业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郭咸纲:虽然我国的民营企业家这几年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有些当年的夫妻店也慢慢地做大了,还有一部分企业发展到了相当大的规模,但传统经济意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企业中,导致企业领导人的视野仍局限于做生意的阶段,其实我认为第一次是在做生意,第二次创业才是做企业。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经营管理虽然经验越来越丰富,但经营理念还不成熟,在企业走到十字路口时不知该如何定位,即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如何重新定义市场、资源、营销模式、人才、管理团队以及企业家本身,对企业进行合理设计,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应该说,这是我国民营企业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卢奇骏:是的,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激烈市场竞争,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成长起来。但因脱胎于不规范的市场环境,自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制度不规范,经营理念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等问题。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已有的制度问题和理念问题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在市场环境迅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特别是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市场日益规范、国内市场逐渐融入国际市场等),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就会凸显,规模扩张、制度完善、理念更新等方面就会出现诸多彼此不相适应的方面,使企业竞争力下降。

记者: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自发生成的,而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而来。新旧制度并存是转轨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现象。这种特殊的体制变动过程决定了企业行为的复杂性和不规范性。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咸纲:目前,市场环境不成熟的问题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十分突出。市场竞争环境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难等一系列不公平待遇,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人力资源环境不成熟,民营企业的管理团队没有诞生:目前还普遍没有职业经理的评价标准、从业道德等行业规范。在国外,一个职业经理从一个企业到另一个企业工作要有上一个企业老板的推荐信,中国的职业经理如果违反职业道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到另外一个企业从事更高一级的工作,由于其违反职业道德所付出的成本太小,因此对职业经理人员所付出的高昂管理成本成为中国企业管理的一个陷阱,这主要是由于评价系统没有完善造成的。

卢奇骏:经济的转轨过程对企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塑造了民营企业较强的适应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一种是“狩猎式”经营理念普通存在。很多企业不是靠诚实经营和守法经营发展壮大,而是迷恋通过投机获取暴利,其结果必然是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另一种是保守、固步自封,缺乏追求卓越和大赢的魄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失去了方向;还有一种是缺乏自立意识,不能自觉地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些都已成为阻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十分不利的因素。

记者:健全的市场经济需要规范的竞争主体,国际化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舰队,“大众消费时代”需要各种企业能提供独特的效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民营企业应如何进行功能定位呢?

郭咸纲:目前,企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它的具体功能最初在于满足个人

获利需要,随着企业目标日益多样化,企业的社会性越来越突出,即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员工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等。

卢奇骏:企业是为满足人们的经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组织。生产工艺技术的不可分性是这种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社会需要则是企业发展的最大拉动力量。因此,企业的功能定位必须是多元的。诚然,企业要满足多种需要,但各种需要的构成及其比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国家又有很大的不同。

记者:那么,就我国具体国情而言,我国民营企业应如何根据市场环境以及社会需要的变化进行积极的战略性调整呢?

郭咸纲:民营企业乃至所有中国企业的提升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要,由此来满足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的变革。企业要兼顾股东、员工、社会等方面的利益,搭建企业管理的发展平台———治理结构平台。在所有的利益中,企业有时会兼顾不同的利益,有时要牺牲局部利益来取得另一部分利益,这是一种经营策略问题。原则上企业要兼顾所有的利益,特定时期要偏重某一方面来找到一个平衡点,现在的民营企业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开始的时候向投资人倾斜,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调整。企业要全面推动“归零文化”,经常进行扬弃,要在理念上、系统上、方法上有所突破。企业随着管理团队的成熟开辟全新的领域,从而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

民营企业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家的问题,企业像企业家,企业家自身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首要前提。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说到底是老板文化,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全面再现,尤其是民营企业,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关键看企业家能否战胜自己。如果一个企业的企业家战胜了自己,他的企业就会由于其不断超越自己而出现超常规发展。

卢奇骏: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个性化无疑是主流之一,而社会个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及中产阶层人力资本的接近也是大趋势之一,由此决定了以企业为中心的各种社会利益集团的博弈趋向于对等博弈和规范博弈。就企业内部而言,所有者、管理者、普通员工之间正由以往的不平等关系走向平等;就企业、政府及消费者三方的关系而言,政府的约束力减弱,企业的独立地位提高,消费者的约束力增强。因而,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状况和发展规模的根本因素。而这三者又来源于以企业家为中心的企业团队。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民营企业的成败在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家的成败在于能否

坚持人本管理,打造一流的团队。郭咸纲博士的专著《G管理模式》充分贯彻了人本管理思想,实现了西方管理思想与中国管理实践的有机结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附:G管理模式

G管理模式的G是英文General(标准或通用)的缩写。G管理模式是“人+制度+创新”(MSI模式)。G管理模式认为:人是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管理之本,制度是企业管理之法,创新是企业管理之源。人本管理使企业能够存在,制度管理能够使企业发展壮大,创新管

理使企业经久不衰。

标签:;  

我国民营企业中的企业家问题_企业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