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数学为教学课堂添活力论文_张立娟

生活化数学为教学课堂添活力论文_张立娟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学校 130500

摘 要:从数学教学的发展理念来看,小学教学是以生活实践的数学思想为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数学应成为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因此必须从基础数学开始,重视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形象思维 创设情境 生活数学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识图与生活中的各种活动相联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小学数学教材内在图文的互融性,使内容生动而有趣,丰富多彩而情境浓厚;不但能够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想象与学习兴趣,逐渐发展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学生的来说,教师的教学要从小学生年龄和知识、经验的生活实际出发,把对教材的活化和灵活运用教材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小学生建构更加适合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的课堂。对此,谈谈对如何提高课堂创新的一点儿肤浅的认识。

一、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建构适合个体心理发展的思维模式

由于低年段的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直观的思维活动为主要特征,往往对一些题目的文本认知并不能进行实质性分析,只是采用思维的单一性对题目的表面联系性进行简单的判断,以题目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外在因素为理解依据去解答;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只是依据表象作用进行机械的联想,或以自信的思维定势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套用先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认识去解决问题。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品质尚有很大欠缺,不能随题目内在改变而灵活地进行思维发散,只能依据学习的记忆与生活化的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来的条件中去,形成比较完整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学要以直接思维的问题模式结构为主,注意把学生图文结合的理解放在首要位置,提高简单直观明了的思维形式题目;让思维从单一逐步向复合的过程发展,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本质联系审视问题结果以及检验问题的思维能力。

例如:“小红制作了35朵花,小玲制作了32朵花,小静制作了41朵花,她们一共制作多少朵花?”在这种题目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小学生只能采取直接、形象的思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改变为:小红制作了35朵花,比小玲多3朵,比小静少6朵,她们一共制作了多少朵花?则会使绝大多数低年段学生相对应的能力解决问题出现障碍,甚至无法解答。若有一个“多”或者一个“少”的问题,学生可以接受去解题思路的考验。所以,问题思维的设计模式要逐渐进行提升,不能脱离学生的现状。

二、运用生活情境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1.捕捉生活现象,激发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掘生活中的实例为教学服务。例如,在数学教学中,以全班的学生或者桌椅为问题条件,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或者创编题目。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之中,感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

2.设计生活画面感悟启智。

如果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就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数学教学看图列式,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声光电的效果,为学生创设动画模式的题目,让学生在乐趣中创编、解答和验证问题。这样呈现问题就会让课堂活了,让学生们精神振奋了,思维也积极了。

3.教学中的知识有些是学生们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经验,通过创造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

例如,简单的数列问题和低等级的排列组合问题,都是强化训练学生思维的良好方式。总之,教师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趣的贴近生活的事例,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思维品性

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创新意识。这不仅体现了文本的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意图,而且还是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数理思想,在体验数学就在身边的同时,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创新的乐趣。所以,教学中,要让教学设计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例如,教学“希望小学有32名留守儿童,市关工委与慈善基金会给他们送来了各种本子360套,各种儿童读物120种,960本,请你们想一想,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时,教师要让学生各抒己见,通过互动与交流明确分配的合理性并取得共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分配。既是本子可以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同学;但是,书应该按照一定方式保管,共同进行使用和管理。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有值得自己思考与关注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主动地参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再如,鸡兔同笼问题“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一共是25只,数腿则是74条,这个笼子的鸡和兔各有多少?”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必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多媒体从鸡兔各两只开始进行比较,进行深入分析问题的内涵因素,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腿多与少的原因,按照若干只兔子计算每只多了2条腿所致,按鸡数计算则亦然。可见,多1个2条腿,就是相当多了1只兔子的问题。至此,使问题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情境建构、操作和分析,使学生思维活动形成了关于这种相对应的数量关系的表象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对生活化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论文作者:张立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数学为教学课堂添活力论文_张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