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萨晓蕾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萨晓蕾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沈阳 110112

摘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发展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发展、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速高校教学管理革新的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的界定及素质要求,分析民办高校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暴露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

引言

随着普通高校学生个性能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我们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任务、工作重心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么,如何立足于学校的具体情况,与时俱进,抓好教学管理工作就成为了我们教学管理一线工作者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我就想工作出发,谈一下目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期给其他教学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1、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必要性

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高校的整体竞争力有着直接而又显著的影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各大高校之间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起来,为了争夺生源、吸引人才和财政补贴,各大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也采取了多种方式,然而高校在竞争与发展中终归要落实到人才培养与教育进步上,即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改进教育管理以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增强高校竞争力。而且当今社会网络发展顺速,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生活和交际范围,诱惑变得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没有一支专业的教学管理队伍,很难解决这些问题。有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可以显著的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的办学特色,面对各种突发性或者长期存在的校园问题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从而增加学校的竞争力。

2、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高

许多高校的领导层仍然存在对待教学与管理两层皮现象,过分强调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忽视从事教学管理的员工队伍建设。许多人甚至认为教学管理只是一般的常规性事务工作,只要有责任心,什么人都可以干。于是出现了教学管理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存在人员配额严重不足,工作过于繁重;薪酬与从事教学岗位的老师之间差距过大;缺少进修和培训机会;职称和职务晋升困难,发展空间受局限等诸多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运行。

2.2、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理论修养偏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

从专业性来讲,大部分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都不是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所以,在指导具体工作的时候专业性不强,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只能是瞎子过河,凭感觉,所以,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另外,在进行科研成果的评定上,更加倾向于教学的一线教师,科研成果的指标过多的与教师的工作量、教学优质成果奖、教研课题获奖挂钩。而教学管理作为事务性极强的一个职能部门,很难有大块的时间去坐下来搞科研,做学问,所以,很难根据文件的晋升标准,而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久而久之,教学管理人员就会丧失工作的动力与工作积极性,这也严重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

2.3、与教学管理相关的考核标准亟待完善

完善的教学管理考核标准能够有效的激发教学管理人员参与相关工作的积极性,然而当前高校的教学管理考核标准并不完善,且问题主要集中于如下三点:第一,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过于简单,无法凸显教学管理工作与其他教学管理的区别,考核难以保证公平、公正。第二,影响教学管理考核的传统的思想较多,容易影响考核的最终结果,容易激发管理人员对考核结果的不满情绪及管理消极情绪或是容易导致教学管理人员流失。第三,教学管理人员的晋升标准不完善,教学管理人员的晋升难度较高、薪资待遇提高难度较高,容易挫伤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3.1、完善教学管理队伍人才结构,适当减轻工作量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人才比例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全面的教学管理人才队伍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首先是须完善管理制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修订,明确工作任务、目标,赏罚分明以促进教学管理人才队伍规范化管理。多多依靠教务系统管理繁杂而琐碎的数据统计,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的精度,避免人工统计的错误;另一方面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适当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有利于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于管理工作上。

3.2、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加大对现有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充分认识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其综合素质,确保教学管理人员能够妥善解决教学管理工作落实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有深入钻研教学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聘请力度,让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现有的教学管理队伍,在开阔现有教学管理人员眼界、丰富其教学管理经验的同时,提高整个教学管理队伍素质。

3.3、加大对于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首先,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些学生”,时刻要把学生放心中,树立一种“以生为本”,“服务至上”的意识。要推行“首问负责制”,对于服务工作要不推诿,不等不靠,真正的把服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工作,我们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端正思想,脚踏实地,不能有丝毫的闪失。因为教学工作往往是丝丝相扣,具有关联性的,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其他环节都要因此进行修整,完善,所以,我们必须要保证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最后,要求教学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大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以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管理本职工作。教学管理工作涵盖的范围极其宽广,包括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课程培养方案的修订、学风建设等方方面面。只有我们教学管理人员只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才能够高瞻远瞩,更好的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安排等等,以便于实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3.4、优化管理队伍,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优化现有的管理队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虽然有些人并不具备较为专业的管理知识,但是本身已进行了多年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或者是所学专业和管理没有关系,但是擅长协调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将这些擅长不同方向工作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也是很有效的一种优化方式。同时要建立高效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给管理队伍树立一个正确的目标和晋升的渠道,实行全方位不同层次的考核。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将工作做得好坏,个人是否进步,是否有所创新等同晋升、奖惩等挂钩,打破干的好坏待遇都一样的局面。同时还要明白一点,考核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督促管理人员进步的手段。同时考核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校情况及时进行修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因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于解决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亦能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祥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品牌研究,2018(05):231-232.

[2]田贞涵.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需具备的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26-27.

[3]芦珊.高校教学人员专业性提升策略研究[J].农家参谋,2018(10):196.

[4]高嘉璐.新时期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培养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232.

论文作者:萨晓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关于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思考论文_萨晓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