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成为一个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明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礼仪教育;课程建设;传统文化
礼仪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渊源悠久的历史。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作为当代大学生学礼、知礼、懂礼、用礼是大学生日常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提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进一步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高职业院校礼仪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于2017、2018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师生礼仪大赛。
大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和行业、职业文化,展现职业院校师生职业素养和良好形象,交流职业院校礼仪教育经验,推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礼仪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通过大赛,使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大赛给他们带来的进步,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到大赛中来。层层选拔的机制,更加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断引领更多地学生认真学习礼仪、践行礼仪,使礼仪教学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通过大赛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其中礼仪课程教学模式和效果尤为凸显。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礼仪类课程。礼仪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积累、能力提高、素质培养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技能型课程,通过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成为一个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明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目前一些学校礼仪教育课程开设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如何真正的把中华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相融合,真正做到对中华传统礼仪的传承、发扬,这也是我们在礼仪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点。
一、高校礼仪教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重视程度决定教学计划制定
礼仪课程在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地位较低,无论作为任选课、限选课还是必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并且教学目标随意性。
2、教学资源决定教学水平
首先,专业教师缺乏,授课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礼仪专业知识储备欠缺。学校对礼仪教师的师资培养不重视。
其次,教材内容陈旧,以借用西方礼仪为参考对象,内容相对西化,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教材往往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
3 、教学模式方法的单一化影响教学质量的水平
由于课时较少,教师往往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
礼仪课程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然而目前的礼仪实训课程也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缺乏礼仪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学生参与练习的普遍性,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5、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影响礼仪教学的课程效果
学生在思想上对礼仪课程的不重视,以及自身行为素质的自制力不高,认知能力的欠缺和对文明观念、行为的偏颇,也直接影响到礼仪教学的课程效果。
6、课程考评方式不科学、不完善阻碍教学内容的检验效果
二、高校礼仪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1、重视礼仪课程,提高人文素养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校应把礼仪教育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礼仪意识,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2、规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礼仪课程应配置专业礼仪教师或挑选能够胜任礼仪课程教学专业师资。成立礼仪教育教研室,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形成系统的、完善的礼仪教学团队。
其次,学校应为礼仪教师多提供外出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多参加礼仪大赛,支持教师承担校内外礼仪项目,撰写科研论文,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强化拓展实践训练
礼仪教育课程实践性较强,要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互动性、采用多元化的、灵活的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师还可以运用示范法、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对比互评、讨论等方法,利用视频、微课等网络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强化拓展实践训练
在课程内容的分配上,加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实操教学与训练的比例,每个章节都有一定的实训。成立专门的礼仪实训室,多参加礼仪社会实践,拓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切实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增强学生的实景适应能力和礼仪实践能力。
5、增强教育对象的学习内驱力
教师注重挖掘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和优秀礼仪人物的榜样性、示范性,引导加强学生学习礼仪的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认识礼仪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重视礼仪教育课程的学习。
6、完善考评方式
礼仪教育课应采取综合考评的方式来进行考核。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评方法。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日常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和表现,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综合素养。
礼仪教育课程对高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目前各高校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在课程的教学中还需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以促进礼仪教学课程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洁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初探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9.3
[2]陈济 《中华文明礼仪》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8月第一版.
论文作者:昃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礼仪论文; 课程论文; 中华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教师论文; 素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