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管理理论与素质教育论文_ 乔书沛,刘琼

论情绪管理理论与素质教育论文_ 乔书沛,刘琼

摘要:文章从情绪管理理论分析入手,着重论述情绪管理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学校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同时也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情绪管理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以求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情绪管理 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

一、情绪管理理论

情绪管理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个人顺利完成情绪活动和情感活动的一种心理条件,它包括内容、对象、操作、产品四个维度。其中,内容维度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种,对象维度包括自己的情绪、他人的情绪、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绪和自己对物的情绪。操作维度主要包括对情绪的识别、理解和调控。产品维度是操作情绪得到的效果,是通过主观体验、外显行为和生理唤醒的改变得以体现。

情绪管理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是由当时的社会学家Hochschild在对航空公司空服人员的情绪表达进行深入个案研究后提出的,用以指去感觉或尝试感觉工作中“正确的”情绪以及引导他人产生“正确的”情绪。使得情绪管理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特别是教育领域的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Goleman,这主要是因为他在1995年出版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中提出了带有革命性的概念,情绪智商(EQ)。他把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包括自我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同理心能力和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并将自我管理能力作为情绪智力的一个重要维度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国内关于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具有代表性的是信阳师范学院许远理教授,他于2008年出版了《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该书是国内首次出版的情绪智力理论性专著,标志着我国对于情绪管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此之前的研究中,大多数的研究者侧重于对情绪管理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和界定,之后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和培养策略的研究上。情绪管理理论在国内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尽管由于研究工 的欠缺,在现状和策略研究上并不是很深入。但是它对人们改变教育观念,推动和指导我国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二、情绪管理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的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以尊重人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因此,情绪管理的本质是教育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且能够辨别消极和积极情绪,采用合适的方式处理好情绪问题。这不仅要求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而且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的条件。有研究表明:情绪强烈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动机和认知,在人的学习工作中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情绪状况能够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看,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由于现代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对个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和他人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为实施积极的情绪管理奠定基础。美国心理学家Goleman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写了一本书《情绪智力》,详细的描述了情绪管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明确指出:现代社会人才的竞争已经由智能的竞争转化为非智力因素的竞争,特别是对自己情绪的把控和他人情绪的感知。

从学校角度看,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从最初的以追求分数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到现在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虽然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教学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很多学校仍然没有能够从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出来,尽管升学率提高了,但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快速转型,学生的心理不同程度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果学校不能够针对这些非智力因素进行引导和教育,学生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现象产生错误的认识,势必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和意志品质等的健康发展,成为制约学生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情绪管理能力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多渠道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

在大多数学校教育中,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一直被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但事实上,情绪管理能力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广开渠道,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1)情绪管理课程。它是一种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情绪问题、对情绪问题做出积极回应的专门的课程。主要包括情绪觉察训练、理性情绪训练、积极情绪训练三个方面。情绪觉察是对情绪的自我感知,是个体情绪管理的基础;理性情绪训练是改变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的认知,这也是理性情绪训练的理论基点,它的核心是用合理认知代替不合理认知;积极情绪训练是指事件满足了个体的需要,出现了愉悦的主观体验,可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缓解焦虑抑郁、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性。

(2)各科教学渗透。知识不仅有开发智力的功能,同时也有育人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知识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知识的承载功能。学校教育应该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德育功能,特别是情绪管理能力培养的功能。在对情绪管理能力进行培养的具体措施上,主要有预防措施和反应措施两种,例如怎样对一个父母离异的儿童进行情感支持等等。

(3)环境熏陶。集体具有很强的教育力量,特别是相对封闭的中小学集体。因此在进行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上,充分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重视班、学校、团体的心理环境建设,是培养学生情绪管理能力的一条高效的隐形途径和方式。一个班级和学校的人际关系、团体心理文化氛围、舆论价值导向等,都是对学生具有隐性潜移默化的教育课程,其对学生认识事件和处理问题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实践证明:在一个有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的集体中,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充分的尊重、肯定、温暖和安全感,其心理就会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对心理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情绪管理面临的问题

情绪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在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情绪管理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

(1)国内外概念界定的不一致。国外研究者认为情绪管理能力是智力的一种,因此称为情绪智力,并且在对情绪智力的内涵的界定上,也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在国内的研究上,对于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没有统一的使用规定,并且在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内涵的界定上,也有着不尽相同的表述。这给问题的深入研究带来一定的不便。但是总体上研究者的观点还是相近的,也给后来的研究者留下更多的研究的空间。

(2)情绪管理研究工具的欠缺。在对情绪管理能力现状的调查中,由于界定情绪管理能力的标准不是很一致,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统计问卷,在对情绪问题的分析中,由于调查对象的地域、年龄、生活习惯等不一致而使得研究结果并没有适用性,这也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困扰。同时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3)情绪管理培养目标的模糊。培养目标是教育实施的依据,也是衡量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情绪管理培养的教育目标,那么,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如何协调情绪管理培养与具体学科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情绪管理培养的目标纳入学校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之中,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特点之间的学生,如何实施情绪管理培养的教学,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于情绪管理能力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五、参考文献

[1]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 New York:Bantam Books,1995.

[2]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设计》.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8.

[3]燕国材.非智力因素研究三十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年第一期,1-10.

[4]李海立.情绪管理能力训练三法[J].政工专刊(心理服务),2017.11(51).

[5]许远理.《情绪智力三维结构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019年度四川省心理学会规划课题。编号:XH2019045

论文作者: 乔书沛,刘琼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论情绪管理理论与素质教育论文_ 乔书沛,刘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