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良好而完善的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促进和支撑作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则会导致城市发展受限,或引发诸如交通拥堵、城市布局不合理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滞后,发展前期过于注重经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导致城市规划便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总结了优化城市规划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问题
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在我国的,这一概念传入我国已经有了较长的历史时期,并且在国际上也有着较长的历史渊源。自从城市设计这一概念传入我国之后,就引起了我国国人的广泛热议,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利用好城市设计概念,为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更大助力,是我国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1现阶段城市规划设计遇到的问题
1.1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目前,城市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做不到集约节约利用。很多城市扩张规划无头绪,城市扩张的速度过快,占用了大规模的城市发展备用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农田耕地,占用得非常明显。二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市规划过于重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用地比例严重失调,比如城市生产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过高,非生产建设用地因经济利益低下而不被注重保护,这严重偏离了城市规划目标,致使城市环境严重恶化。三是,用地规划不够规范化。比如将大量的土地用于地产投资建设,城市公共服务配套用地不足、城市绿化用地所占比例太小,这使得居民美好宜居生活的目的得不到落实,原本就不足的土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1.2地方传统特色不明显
目前,我国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着特别严重的雷同现象,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区规划建设,都很难体现出当地的传统特色。城市规划的同时,多数城市不重视自身的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仅是把自己的规划重点设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几乎相同的商业步行街布置,极其类似的高楼大厦设计,导致城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缺失了自身的特色,忽视了传统文化的建设,过于重视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让城市文脉得不到传承。对于某座城市而言,文明发展的过程,也称之为城市文化历史,城市文化,是市民精神的寄托,它贯穿在整个城市的血脉之中。然而,事实上,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将城市文化视为一种束缚,希望不要受其约束,规划能更现代化、多元化,而恰恰这样更导致在城市规划时,很难保证城市文化的持续性,和商业文明相比,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也未被充分重视凸显,所以,很难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特色。
1.3群众参与度较低
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从编制到实施建设,政府是整个过程的运作者,城市规划几乎完全是一种政府性行为,这样的城市规划,从源头上来看,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然而,实际上城市规划成果整合、检验等相对缺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们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差异性,政府性城市规划越来越难满足这些差异化的需求。目前,城市规划群众参与度非常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具体细致地用于保障群众参与城市规划的过程以及相关事项,群众参与城市规划,大多是自己感兴趣,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是很高,另外,群众的城市规划常识都不够丰富、专业程度都很低。二是,群众参与层面较低。规划在制定和决策时,多数群众及相关专家都未真正参与其中,只提供某些层次或阶段的支持行为,不能权衡全部相关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三是,群众的知情参与权很难体现出来。就规划而言,我国目前的法律仅仅对其原则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实际是偏重行政管理,机制、法律等方面的支持较为缺乏。
1.4不能有效兼顾环境保护问题
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人口增长趋势猛烈,城市规划压力越来越大,规划偏重经济产能安置,不能有效兼顾环境保护问题,将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是破坏。一是,在城市规划设计编制工作中没有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硬性要求,导致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不足,规划实施后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二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举措的重视,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的工作没有同步,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1.5城市规划成果未严格落实
城市规划设计监管制度不是很完善,导致在规划监管实践中,有很大的自由裁决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成为了纸上谈兵,过于形式化,根本没能切实落实到位,未批乱建现象十分严重,大大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严重损坏了城市形象,同时,因为实施主体未能统一,为日后城市的发展,埋下了矛盾的隐患,严重降低了政府承诺可信度。
2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
严格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效率,并且在很大方面上影响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综合不同城市之间发展的差异进行综合的评估,将其作为城市设计的基础,可以最大程度地彰显城市特有的风格面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而人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城市作为拥有大量非农业人口和各类高精尖人才的集聚地,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整规划理念,助力城市发展。
2.2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功能性建筑设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设计、民用居住型建筑设计等,因此城市规划过程中,要从整体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将城市视为一个整体,使不同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互补共促的作用。同时,在人的规划上,也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2.3因地制宜原则
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仅凭主观想法去搞规划,而是要坚持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区域划分,同时结合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等要素科学合理的进行功能区的划分,“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让城市服务于经济、政治和文化工作,也确保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也能对城市经济、政治、文化起到反作用,使两者间达成良性循环。此外,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小构成单元,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时要重视城市管理者对于社区的管理,同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确保社区作用的实现。
3总结
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二者对于城市的建设发展又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城市化在不断推进,我们要精心设计城市规划,准确定位城市特色风貌,科学控制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切实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积极健全监管机制和责任机制,让城市规划设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碧花.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市的判定[J],南方农机,2017,48(24):153.
[2]姜伟.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21):113.
[3]崔益友.生态化、地域特色的城市规划设计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7):82.
[4]周岚,崔曙平.新常态下城市规划的新空间[J].城市规划,2016,40(4):9-14+26.
论文作者:胡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房地产世界》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8
标签: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规划设计论文; 群众论文; 我国论文; 原则论文; 社区论文; 《房地产世界》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