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业经济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从产业经济学理论看,农业经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形式,其生产经营活动完全不同于 其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因为农业经济这种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所以全世界都提出了 一个对农业经济进行产业保障问题。
一般来说,农业经济与其他产业相比,有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约 束太深,往往会出现自然所带来的不可抗拒的灾难。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对人类 的影响状况,虽然人类可以为它创造良好的条件,以抵抗自然的负面影响,但这实际上又会 使它的成本加大,因而它最终还是要受制于自然的状况,自然状况对它影响很深。二是它的 发展往往滞后。农业经济在全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进程中都往往是滞后的,就中国现在的状 况 讲,“三农”问题根本没有解决,即农村的城市化问题,农业的工业化问题、农民的职工化 问题。所以,它的发展是非常滞后的。
上述这两种特殊性,即一个是受自然的影响和约束太深,一个是往往发展滞后,这就导致 了农业经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产业,所以需要对农业经济进行产业保障。所谓产业保障,就 是 国家对农业经济要进行一定的补助。正因为农业经济的保障是通过国家补助的形式实现的, 因而也被称之为补助性产业保障,也可称之为以补助为特征的产业保障。
这种以补助为特征的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在我国所表现的形式,就是以粮食保护价为特征 的保障方式。也就是说,国家现在通过保护最低粮价的这种补助方式,来对农业经济实行一 种产业保障的功能。我们现在所搞的粮食保护价,就是指市场粮价再低,国家都会按照粮食 保护价来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这种方式实际是一种通过国家对粮食进行补助的方式,来实 现对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
我国现在这种补助方式的主体是国有粮食企业。原来认为国有粮食企业完全可以完成这个 任务,但后来发现我们现在的国有粮食企业中也有很不守规则的企业,所以国家给农业的这 种 产业保障性的补贴,根本就流不到农民的口袋里。例如,有的国有粮食企业按照低于保护 价的价格到农民那里收购粮食,收完之后再按保护价卖给自己,然后再向国家申请补助,而 且向公众卖粮时,如果粮价低于保护价,也要向国家要补贴,结果是大量的农业补助并没有 流到农业经济这种需要保障的产业上去,而是被国有粮食企业统统吞掉了。据说,我国现在 每年给农业经济所提供的大量补助,真正能流到农民手中的只有三分之一左右,三分之二都 不知道流到哪儿去了。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这种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方式,需要进行根本 性的调整。
二
全世界的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方式,几乎都不是采取对私人产品进行保障这种方式,即按 照农户的粮食生产量来进行保障,大都采取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保障的方式。所谓农村公共 产品的保障,主要是指对农村四个方面的公共产品实行补助,也就是国家拿钱帮助农村建立 这些公共产品,不要再由农民拿钱来建立这些公共产品。具体说主要是:一是基础设施建设 补助。也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进行补助建设,例如帮助农村修路。农村修路在国 际上往往是作为一种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来搞的,但我国现在没有这方面的农业经济的产业 保障,所以现在乡镇修路统统都要农民来集资,本来农民手中的钱就很少,这样一来,农民 就更没有消费能力了。所以有人提出来,干脆不要搞粮食价格补贴了,国家给农村修路可能 比粮价补贴更好。路不要农民集资修了,而是由国家财政来修路,这实际上等于把用于粮价 补贴的钱,用来对农村公共产品进行补贴,而农民由于不再集资修路,就有了更多的钱来 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于收入相对增长了。二是教育补贴。现在我们县以下的中小学统统 不 是中央财政拿钱,而主要是由地方财政拿钱,地方财政现在很紧张,没有钱,但又必须要完 成教育功能,所以只好向农民收取教育费。这样做的结果,是农民拿钱办教育,农民为此而 比较穷。与其这样,那还不如中央拿钱算了,中央将补助粮食价格的钱,用于补助教育,从 而就大可不必再收农民的钱了,这样做等于农民的收入相对提高了。三是医疗保障补助。所 谓医疗保障补助,就是指农村的医疗机构的看病收费,往往比城市的收费低得多,例如国际 上往往是低一半,另外一半是由中央财政补贴,也就是中央财政将粮价补助款转向农村医疗 ,这 就等于通过对医疗这种公共产品的补助,使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能真正实现。四是就业机会 补助。也就是通过创造就业机会而对农业经济进行补助。例如,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往往 会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些就业机会主要是由农业经济方面的人力资源来就业,因而这 种就业机会增多,当然就会使农民收入提高,所以这也是一种补助性产业保障。
上述分析表明,对农业经济这种产业的产业保障,主要是通过国家补助的方式进行,而这 种补助方式又有两种,一个是我国现在所采取的私人产品的补助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粮价补 助,即通过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而对农业经济进行补助,这种补助的操作主体是国有粮食企 业,结果国有粮食企业在操作中形成了漏洞现象,很大一部分国家对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性 补助,从国有粮食企业那里漏走了,因而并没有流到农户中间去,使得农业经济的产业保障 失效了。另一个补助方式就是国家补助农村的公共产品,通过这种补助方式来对农业经济实 行产业保障。国家补助的农村公共产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二是农村教育, 三是农村医疗机构,四是给农民创造就业机会。这四个方面的国家补助,实际上是一种公共 产品的补助,由于这种公共产品的补助使农民不再支付或少支付这四个方面的费用,从而就 等于国家对农业经济的这种产业保障性补助到了农民的手里面,所以要比我们原来采取的那 种私人产品补助,也就是保护粮价的补助方式,要好得多。因此,我们现在也开始研究是不 是我们也实行第二种保障。
看来,上述这种保障方式中最适合于市场经济要求的,或可对农业经济实行市场化的产业 保障的方式,应是第二个补助方式,也就是公共产品的补助方式,这种产业保障方式对农业 经济的产业保障肯定会有好处。尤其是我国现在在农业经济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并不是农民 的最基本生活保障有问题,而农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再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这种生活质量的进 一步提高,现在之所以难以较快进行,就是因为受到农民目前的收入增长状况不佳的严重约 束,因而如果我们不采取这种公共产品的补助方式,使农民因为国家有补助而少交各种费, 那 么农民就难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实际上,对农民进行公共产品的补助,就等于农民的收 入相对提高了,从而有钱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否则,农民就可能没有更多的用于消费的收 入,最后很难提高生活质量。
我们所搞的粮价补助,实际上是维护农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的保障方式。现在看来,农 民的这种最基本生活条件都已解决,所以对农业经济的这种产业保障,就不应再采取粮食保 护价这种方式,而应寻找另外一种方式,这就是公共产品保障方式,这种保障方式可以使农 民有更多的可支配的货币,从而可使农民有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