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货币市场发展相关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若干问题论文,货币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的货币市场是在不断的扭曲变化和调整、整顿中发展起来的,人们对于货币市场的认识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深入。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运行既影响其它市场的发展,又受到其它市场运行的影响,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中,运行的主体都是货币资金,而货币资金的本质是要流动的。人为割断各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势必会导致金融秩序的混乱。从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一般在经济发展初期,市场化程度较低时,主要发展货币市场;待市场经济较成熟时,资本市场的地位就显著上升。所谓中国的货币市场发展滞后,是指政府未能象发展股票市场和外汇市场那样,给予极大的重视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货币市场的发展不快,规模不大。我国的货币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货币市场实际上承担了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职能,有时甚至更多地发挥了资本市场的功能。1993年同业拆借市场和1995年证券回购市场上出现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长期资金的需求冲击货币市场,将融通来的短期资金长期化,用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和证券投资上。深入分析不难看出,所以产生货币市场资金向资本市场流动的现象,关键原因在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发达。资本市场在我国金融体制中的地位至今尚未确定,它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只能通过迂回的渠道来取得资金。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体化的,若无资本市场的充分发展,货币市场中的混乱现象是不可能根本杜绝的,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从创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的角度出发,我们不仅应在发展货币市场的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还应当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建立一种正常的沟通渠道。
货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货币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进入“九五”,正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货币市场,尤其是同业拆借市场的规范、完善,将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产生重大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的利率一直受到严格的管理,人民银行通过对市场和经济周期的观察,制定利率水平,经国务院批准后,由人民银行发布,全国各金融机构遵照执行。利率水平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1985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人民银行一直在调整利率,但这些调整都是被迫的,从理论上讲,利率必须高于物价上涨率,否则投资人、储蓄人就吃了亏,但实际过程中,利率水平不可能跟通货膨胀挂起钩来,物价水平只是衡量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成为主要或唯一的评判。利率的高低必须受制于社会平均利润率。近几年,利率违规现象屡禁不止,人民银行利率监管难度很大,常常是帐面利率符合规定,实际上是互相协商的市场融资利率。这种利率管理体制造成银行资金体外流失严重,转移到股票、期货市场进行投机,隐藏很大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利率双轨制问题,迫切需要利率改革,实现正利率。
随着汇率并轨和外汇市场的统一,人民币管制利率和外币利率之间的利差吸引外国短期资本流入我国进行套利。如何控制短期资本在经常项目下流入成为一个新课题。实行利率改革后,人民币利率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就比较接近,套利行为很有限。为防止短期资本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十分必要。从我国存、贷款利率的利差来分析,虽然大多数年份贷款利率水平高于存款利率,但利差太小,甚至低于银行资金费用率水平,表现为银行资金利润率下降的趋势,总体来说,我国的利差水平始终在低水平徘徊,最高为1.8%,最低为负数,而国外银行的利差水平一般在4.5%左右,进一步说明了我国银行在一定时期内经营亏损或利润率下降等问题的原因,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解决不合理的利率政策和理顺利率体系的重要内容。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我国两次降低各种存贷款利率,把物价变动的风险因素考虑进去,缩小了利差,有利于分散银行和个人的利率风险,改善银行经营状况,促进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全面放开利率的条件,利率改革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从我国货币市场状况来看,放开利率管理的一个突破口是国债发行利率,目前国债发行利率,价格和手续都仍由财政部单方面决定,而国债二级市场上的交易量已有一定的规模,人为压低的一级市场利率极大地阻碍了一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另一个突破口是解除同业拆借利率上限,使其市场化。各国放开利率大都从银行间高层开始,因为银行对利率最为敏感,许多国家都把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最重要的直接观测目标。待国债发行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逐渐市场化后,再慢慢扩展到存贷款利率和其它货币市场工具。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同业拆借利率是最容易改革的环节,放开该利率只影响银行,对社会震动不大。之所以强调首先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而不是主张一下子全面放开存贷款利率,是因为中国的企业有非理性的贷款需求冲动,突然放开利率,可能会因为过度的贷款需求导致贷款利率上升过快,会刺激银行靠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存款,在我国银行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的前提下,可能导致金融全面失控。
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直接货币操作的主要工具,与货币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货币市场中利率弹性比较大,利率变动的影响比较广泛,能为央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并且货币市场上的操作对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的影响要小于资本市场,特别适合央行的微调操作。从理论上看,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选择并无定论,只要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即可。但实践中,往往取决于 一国的市场条件,该工具的市场是否充分发展,这种工具,必须具有广泛接受性,信誉高,风险低,期限品种齐全,既可用于流动性管理,进行短期投资,又可长期持有,有稳定的收益。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短期国债市场是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理想选择。
1996年4月9日,中央银行国债公开市场操作系统正式启动,当天人民银行回购商业银行短期国债2.9亿元,进入市场的首批交易对象为具有国债一级自营商资格的14家商业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运作以利率招标的方式进行,也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公布买卖国债的券种、回购期限和数量总额,由商业银行根据其资金头寸需求,申报标购量,中央银行通过在货币市场上买卖国债的方式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
货币市场的发展与国债发行
1993年底,人民银行对财政透支和借款占其总资产的13%,加剧了通胀压力。1994年国家明确规定,今后中央财政出现赤字一律不得再向人民银行透支或借款,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更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样财政赤字的弥补只有通过向市场发行国债这一渠道了。
要建立完善的国债市场,国债的发行也必须市场化,即以承购包销和公开拍卖的方式取代行政摊派。从为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交易工具,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来看,必须发行期限在一年之内的短期国债,如每月定额发行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期的短期国债,通过流动均衡发行来弥补中长期支出,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财政部的利息成本,也避免了一年一度大规模发行对宏观调控带来的压力,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国债市场。
在发达国家,短期国债市场是货币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一级自营商则是短期国债市场上最为积极的参与者,它们在一级市场上的国债发行、二级市场上的交易及央行以短期国债为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还有专门在一级自营商间充当经纪人的自营商经纪人(IDB),他们不参与交易,只作为一级自营商间的桥梁。一级自营商和自营商经纪人共同构成了一级自营商体系,我国要建立有广度、深度和有弹性的短期国债市场,必须努力培育我国的一级自营商体系,使一级自营商在国债发行市场上充当国债发行主体,组织分销、零售并在国债流通市场上承担作市商义务。1993年我国曾在国债承销中试行该制度,1995年2月28日,正式建立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批准50家机构(13家银行、16家信托投资公司和21家证券公司)为国债一级自营商,其业务暂限定为国债承销,由人民银行对一级自营商进行严格监管。
开放潮
标签:银行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国债论文; 货币论文; 货币职能论文; 公开市场操作论文; 资本市场论文; 利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