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影响分析论文_施菁菁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影响分析论文_施菁菁

(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 江苏 启东 226200)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2-DM)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20例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即对照组10例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10例接受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出院时,观察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6.15±8.6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7.52±9.36)分(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控制2-DM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性化护理;血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73-02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2010年我国糖尿病发生率高达11.6%(其中,90%以上为2-DM),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公众健康。2-DM属终身性慢性疾病,其发生及发展与患者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改善2-DM患者生活方式、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本研究选择我院20例患者行分组研究,比较个性化护理及常规护理的临床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6月-2016年2月选择我院20例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对照组10例及观察组10例。入选标准:符合WHO中2-DM相关诊断标准[2];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如恶性肿瘤,严重肾、脑、心疾病等);合并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者。对照组,男6例,女4例;年龄47~62岁,平均(56.42±5.40)岁;病程2~15年,平均(6.41±1.08)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6例,初中及以下4例。观察组,男5例,女5例;年龄49~60岁,平均(54.51±4.16)岁;病程2~18年,平均(6.46±0.94)年;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例,初中及以下5例。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接受个性化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个性化健康教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合理选择宣教方案,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发生、发展,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管理,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对于文化程度高(高中及以上)的患者,可采用小讲座、小讲课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的患者,可采用播放视频、发放宣教手册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2)个性化心理护理。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患者需终身用药及进行饮食控制,极易产生焦虑、无助、抑郁等心理,严重影响患者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情况。护士应积极、主动的与患者进行交流,纠正患者错误认知,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改善糖尿病预后至关重要。(3)个性化饮食护理。护士应帮助患者计算每天所需热量,充分考虑患者饮食偏好及营养需求制定个体化食谱,每周对食谱进行合理调整,以促进患者食欲及营养均衡。(4)个体化运动护理。嘱患者避免高强度运动及空腹运动,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块、饼干等食物,以防发生低血糖。充分尊重患者运动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以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每次运动前、后应各做5min热身运动,每次运动30~45min。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出院时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应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3]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均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计量数据均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入院时,观察组及对照组空腹血糖分别为(9.41±1.64)mmol/L、(8.92±1.49)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12.30±1.88)mmol/L、(12.01±2.24)mmol/L,两两比较,t分别为0.699、0.314,P分别为0.493、0.7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出院时,观察组空腹血糖为(6.07±0.8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7.42±0.98)mmol/L(t=3.274,P=0.004);观察组餐后2h血糖水平为(8.41±1.27)mmol/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9.92±1.66)mmol/L(t=2.285,P=0.035)。

2.2 对比两组SF-36评分

入院时,观察组SF-36评分为(67.45±7.95)分,对照组为(68.16±8.24)分,两组比较,t=0.196,P=0.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F-36评分为(86.15±8.60)分,对照组为(75.52±9.36)分,观察组生活质量更高(t=2.645,P=0.017)。

3.讨论

2-DM具有危害大、病程长、无法治愈、只能控制等特点。通过个性化、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自觉采取有益的生活方式及健康行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分别接受个性化护理及常规护理;出院时,观察组餐后2h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考虑可能原因是:个性化护理十分契合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个性化健康教育可满足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有助于强化健康教育效果;个性化心理护理可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怀,有助于拉近护患关系、增进患者依从性;个性化饮食护理及运动护理对促进患者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均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对控制2-DM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灵莉,蒋娟,兰花等.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3):1784-178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787-820.

[3]曹文君,化前珍,王庸晋等.SF-36量表在中国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心理学特征测评[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964-967,971.

论文作者:施菁菁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0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影响分析论文_施菁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