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手术成功率也是逐渐得以保障,但由于许多手术时间长,疾病治愈的可能性较小,或者是患者不了解手术的治疗方式,因此许多患者会在手术前产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患者自身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这就要求医院在实现治疗效果的同时能为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让患者放松身心,加速身体恢复。本文选取了入院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来我院就诊,同时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中,男患者18例(46.15%),女患者21例(53.85%),包括外科手术16例,妇产科手术14例,骨科手术9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4-75岁,平均年龄(45.32±2.13)岁。对照组中,男患者20例(52.63%),女患19例(48.72%),包括外科手术17例,妇产科手术15例,骨科手术7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为16-73岁,平均年龄(45.46±2.08)岁。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手术之前,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告知患者手术中的注意事项,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过程,手术结束后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施以舒适护理,让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能享受到周到的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手术前,护理人员要提前一天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年龄、患病时间、手术方式等,具体询问患者目前的身体状态。如果患者的心理焦急,情绪不正常,要积极为患者介绍手术的医生,让其了解该手术的成功案例,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防止在手术进行中出现意外情况。手术中应该关心患者,尽量只暴露患者的手术部位。若患者手术中有任何疑问,要耐心为患者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从而更加配合手术进行。手术完成时,要使用温水为患者洗净身体上的血渍,帮助其穿戴整齐。手术之后,待患者恢复意识,要时刻注意患者的变化,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的症状,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在手术前后经常性陪伴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及心率,将血压指标升高≥30mmHg设置为异常标准,心率的异常标准为加快>20%。另外,手术之后由所有患者评价手术室的护理情况。
护理满意度调查
1.4统计方法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将所得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数据处理之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验证之后若P<0.05表示数据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及心率对比
两组患者入院之时记录的平均血压和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3.讨论
常规的手术室护理主要目的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往往会忽视患者的心理压力。舒适护理规避了常规护理的缺陷,旨在全方位的为患病人员提供舒适的服务,让其从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都感受到愉悦与轻松。同时舒适护理注重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和家属细心讲解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卸下紧张与焦虑,主动配合手术进行,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加快身体痊愈的节奏。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即采用舒适护理的患者的平均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都不明显,说明患者自身的心理焦虑得到了有效改善。另外,手术后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观察组的结果也比对照组的更高。由此可见,舒适护理能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将其应用于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中,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对即将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可提高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因此值得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田红,蒋莉,彭昌孝,唐万彪.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08):1249-1250+1265.
[2]王克惠.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3):271-272.
[3]刘妙爽.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探讨[J]. 中外医疗,2018,37(13):152-154.
[4]贺莉.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8):1216-1218.
论文作者:郭瑞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患者论文; 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舒适论文; 心率论文; 两组论文; 血压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