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不仅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关系到整个城市甚至是区域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建设的质量问题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本身的特殊性,不仅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也难以控制,建设程序、施工过程、工期、投资、政府监管等都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各种因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解决策略
一、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建设程序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程序包括了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和运营阶段等诸多环节,各个程序的合理安排和环节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工程综合质量的高低,每一个环节都会对下一环节的进行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市政工程的质量。可行性研究和决策是市政工程进行的前提,可以说是工程成败的决定性条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果往往与工程质量有着正相关性。勘测设计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基础,对预建道路所在地的地质水文勘查与测量是市政道路进行设计的依据。准确的勘察数据和合理的道路设计不仅能够降低市政道路施工的难度,还能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道路工程的具体施工是关键,施工过程就是将道路设计付诸实现的过程,通过测量、作业、检测等过程形成工程实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整个市政工程质量。工程的验收是工程质量的保障,验收通常是先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共同对建设项目进行质量的验收,最终由政府市政行政管理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进行检测,做最后的确认,这一环节虽然是整个道路工程建设的最后环节,但是对其他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督促作用,也为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管提供了保障。
(二)施工过程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施工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要正确,还要根据对重要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控制点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进行重点预控和监控,从而有效地控制和保证施工质量。质量控制点的重点控制对象包括施工过程中人员因素、物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方法因素以及施工环境因素,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施工技术参数、技术间隙、施工顺序、新技术、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应用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施工中的特殊地基或特种结构、产品质量不稳定和不合格较高的工序、易发生或常见的质量通病也应予以特别的重视。
施工人员既是工程的控制者又是工程的实施者,其自身的专业素质、技能水平以及质量意识等,都对工程质量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施工人员是工程质量的创造者。在施工过程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也都是由施工人员来控制的,对施工质量的控制实际上就是对施工人员的控制。物料是市政道路工程的基础,是工程建设的基本物质条件,其费用比重在道路工程所有费用占比中份额最大。施工材料的质量、管理和使用可以说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源头,也是在监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机械设备包括道路施工所需要的生产设备、运输设备、操作工具、施工设施、实验检测设备等等,机械设备是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资基础,合适的、高质量的机械设备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进度和工程质量。施工方法是提升工程质量的关键,其中包括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控制流程等,如果采用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并且能够加快工程进度。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施工环境因素,首先是天气因素影响,还有就是市民行为的影响。
(三)工期和投资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期和投资与工程质量之间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当工期保持不变时,质量要求越是高,施工的成本也就越高,投资也就越高;当投资不变的时候,质量要求越高,施工的进度就会越慢;当质量要求保持不变时,工期变化都会影响投资成本的变化。只有做到投资成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合理统一,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才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目标,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政府的监督管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政府的监督管理贯穿市政道路工程的整个阶段,良好的监督管理固然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但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多数地方政府的市政行政管理工程质量监管部门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政府职能,监管力度和监管方式都存在较大问题。在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过程中,主要发挥监管作用的部门有审计局、住建局、安监局等,但是这些部门因为大多存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互相合作和制约方面存在顾及颜面的现象,往往导致整个监管过程出现多人领导,分工混乱,职能和界限相互交叉重叠,整个监管系统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没有得到完善,从而造成市政道路工程的监督出现较多漏洞和问题。这些都对工程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提高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的策略
(一)加强建设过程程序管理
建设程序管理和项目决策应处理好投资、质量和工期等目标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达到一个最大收益的平衡点,并且要明确市政道路工程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一并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标准。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必须要以事实为依据,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对项目的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力求可行性报告符合城市发展的长远要求,并且要保证论证依据的可靠性、自身论证的严密性以及审批确认手续的规范性。道路工程设计时要认真仔细分析勘察报告,充分考虑道路所在区域的各种天然条件和其他条件,充分考虑其他市政设施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管线铺设冲突和较大线路改动。施工过程是整个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工程质量控制的“主战场”,必须认真对待施工环节的控制和监管。明确验收标准,贯彻严谨验收态度,规范验收过程,严格按照各种质量标准的规定进行实验和检测,力求验收报告的真实可信。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施工过程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施工单位应该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工作,明确施工的方法和施工机械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合理的设备和作业管理体系,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各个施工工序,并对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作出及时的修正和调整,做好阶段性的质量验收,及时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处理,摒弃侥幸心里和“鸵鸟”心态。对于物料的管理要做到公开化和独立化,施工设备的选用也要因地制宜,尤其是施工方法的选择一定要谨慎,在市区当中进行施工要充分考虑施工方法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以及市民活动对施工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
(三)合理控制工程工期
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投资成本这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要提高工程质量,就要合理优化安排进度、降低成本。在一定的质量标准前提下,工程项目的物料、机械设备以及管理人员费用是相对固定的,此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控制工程的工期是控制工程质量的最直接手段。
(四)完善政府监管体系
政府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监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质量。要完善政府的监管体系首先要明确各项监管制度,做到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其次要提高相关政府人员的专业素质,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发现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责令停止使用;其次就是完善检测设备、改进质量监管的方法,注重质量监管工作的深度和力度。
参考文献:
[1]李永,熊世荣.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管理策略解析[J].江西建材,2016,10:271+276.
[2]张倩.浅谈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J].民营科技,2015,03:199.
[3]崔永岐.浅谈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J].价值工程,2014,18:82-83.
论文作者:余建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6
标签:工程质量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工期论文; 因素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