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论文_邓红芳

手足口病患儿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论文_邓红芳

邓红芳

长沙市中医医院(星沙本部)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影响。方法:将手足口病住院患儿及家属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通过2组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出院后2个月复发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复发机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不良行为来降低手足口病患者的爆发和蔓延,帮助患儿及家属认识手足口病的致病和传染因素,做好个人防护,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病情,有效控制传播,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了满意度。

关键词: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循环障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手足口的主要病因与年龄、地域、抵抗力、气候、季节、饮食习惯、手卫生、居住条件、消毒隔离密切相关,其中饮食习惯、手卫生、居住条件、消毒隔离为可干预因素,帮助患儿及家长正确认识手足口病的治疗知识,对有效控制手足口及减少手足口的爆发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本科对手足口病患儿干预组从入院起就对患儿制定并实施了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效果满意,论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足口病住院病区患儿40例,其中男孩26例,女孩14例,5岁以下34例,5岁以上6例,家属文化程度:本科2例,大专10例,中专8例,初中15例,小学5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家属在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采用口头宣教的方法,讲解入院介绍;治疗制度,消毒隔离制度,饮食要求,探视制度,安全制度,大小便的留取;出院指导,如出院带药的服用,随访时间。

1.2.2 干预组 入院后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观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心理、辅助检查结果、医疗诊断等资料,评估患者的个人日常生活方式、地域、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居住或入学环境,用药、睡眠、对疾病认识程度和学习能力,确定患者及家属的态度和信念,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1.2.2.1宣教

1、结合评估资料,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是确保健康教育效果的关键。具体方法是与患者及家属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分发图文并茂的手足口手册、人手一册;举行小讲课,分期介绍相关知识,结合医院的墙报,图片,科普手册,安排有经验的患儿及家属当教员,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让患者及家属观看并发症的录像资料、照片等,使患者意识到预防的重要性;或利用静脉输液和发放口服药的时间,向患者或家属进行宣教,对某些重要的教育内容应重复教育多次,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

2.宣教手足口病其感染部位是包括咽部在内的整个消化道,而不是呼吸道,其传播途径是粪—口,仅少数是呼吸道,因此,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是在疾病流行期,注意食用和饮用新鲜熟食。肠道病毒中的20几个血清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同一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得过之后就不会再次感染。例如EV71感染后,就会获得抗EV71的抗体,就不会再得EV71的手足口病,但是还可能会得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1.2.2.2 心理指导

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环境的不适应,加之患儿口腔黏膜疼痛,对医院医生和护士的恐惧,造成了紧张不安、焦躁情绪,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的程度及心理承受力的差异表现复杂多变,担心预后不良或者皮疹会留疤痕和色素沉着,十分紧张,根据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素质及年龄的差别,分析患儿及家属心理特征,区别对待,对症下药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配合治疗。在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足口病的起因,治疗经过,转归,皮疹结痂脱落后不会留下疤痕,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在生活中给患儿及家属更多的体贴和关爱,让其感觉家庭般的温暖。耐心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疑问,对手足口出现的症状,进行解释,解除担忧,放松心情,消除顾虑,学会自我放松,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例如:玩玩具、阅读、听轻音乐、讲故事、做游戏等。

1.2.2.3 饮食指导

指导患儿合理选择膳食,及时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护胃肠粘膜,避免胃肠粘膜损害和病毒扩散。如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3次~6次,每2小时~3小时1次,禁止食用和饮用任何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3天~5天,以避免胃肠粘膜屏障破坏。胃肠粘膜屏障破坏是导致病毒扩散,继而导致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休克、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因素。清淡易消化饮食是避免胃肠粘膜损害,促进肠粘膜修复,避免病毒复制、扩散的主要措施。科学的饮食是维持免疫细胞活性的唯一措施。

避免饮食或饮水时过烫,宜进食温食,既可减轻患儿口腔疼痛,又能保证患儿饮食营养需要,鼓励患儿多饮水。

1.2.2.4 运动及大小便指导

注意休息3天~4天,限制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以及熬夜等。

及时促进病毒排泄,避免病毒在肠道长期滞留、大量复制:对有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嗜睡等患者,及时给予开塞露注肛,2分钟~3分钟内给予排便。

对患儿粪便及排泄物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1.2.2.5用药指导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促进发育和细胞的再生,促使皮肤、指甲、黏膜的正常生长,加快肠蠕动,促进肠蠕动,加快毒素排出。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金霉素鱼肝油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手足皮肤疱疹严重者,可使用本院自制中成药浴舒洗剂湿敷或兑温开水稀释外洗患处,每日2-3次。

1.2.2.6.出院指导

建议隔离期限症状消退后一周,做好个人预防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3.1 患儿及家属疾病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病毒类型、传播途径、好发年龄、症状、病程、隔离期限、生活习惯、洗手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每项内容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知道一点、完全不知4个层次,分别以4、3、2、1分计算,总分100分,在患儿出院前将调查表发放给患儿或家属填写。

1.3.2 患儿出院时发放医院统一规定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1.3.3 通过电话回访调查患儿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儿家长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疾病知识掌握情况患者满意

干预组2094.2+3.595.4+3.5

对照组2080.3+6.590.4+4.5

注:P<0.05

2.2 2组患儿2个月复发情况比较

组别人数复发未复发复发率(%)

干预组20000

对照组2031715

注:P<0.01

3 讨论

3.1 干预组个体化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大部份干预组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后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比有对照组明显的提高,但还是有一部份患者家属为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对相关知识未掌握。主要是语言沟通不便和年龄大、记忆力下降等有关,影响教育效果。干预组的患儿再次感染手足口病的机率比对照组降低。

3.2 干预组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儿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拉近了距离,提高了满意度。

4.总结

目前,手足口病是儿童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一,又是可以预防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最有效的防止手足口病集中爆发的因素,是针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干预不良行为,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蔓延和集中爆发,消除危险因素,使其认识到手足口病的危害性,并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较好地控制了患者的病情。因此,采取利用一切机会不拘形式,通俗易懂方法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并能动员家属和老师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徐翠霞,牛铭云,李洪香,等.健康教育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作用[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4,25(4):359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805

[3]马金玲,陶淑敏,贾丕梅.手卫生对手足口病医院感染控制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1,40(4):191-192

[4]湖南省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S].2013版

肠道病毒感染的诊断:

1)、有饮食不洁史,如生冷、冰镇食物,不新鲜食物如剩菜、剩饭、剩粥,冰箱内储存的食物,饭店、食堂、摊点等出售的食物,尤其是动物性食品,长期储存的食物如水果、饮料、罐头、奶饮料,反季节水果、蔬菜等,尤其是学校、幼儿园公用饮水机以及集体供奶是导致肠道病毒流行的重要原因。

2)、突起发热、咽痛、食欲不振、厌食、恶心、呕吐、腹痛,部分患者发热伴头痛、头晕、精神萎靡、嗜睡,也可以表现为发热、头痛、胸痛,部分患者表现为发热、口痛、厌食,口腔疱疹、溃疡,手心、脚心疱疹等(手、足、口,出现疱疹,临床往往诊断为手足口病)

3、防治:肠道病毒顾名思义其感染部位是肠道,而不是呼吸道

因此,手足口病的治疗原则如下:

1、及时促进病毒排泄,避免病毒在肠道长期滞留、大量复制:对有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头痛、头晕、嗜睡等患者,及时给予开塞露注肛,2分钟~3分钟内给予排便。

2、及时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护胃肠粘膜,避免胃肠粘膜损害和病毒扩散。如清水煮面条、稀饭、粥、馒头、米饭、青菜等,3次~6次,每2小时~3小时1次,禁止食用和饮用任何高蛋白食物、饮料、水果、油腻食物以及干硬、难消化食物3天~5天,以避免胃肠粘膜屏障破坏。胃肠粘膜屏障破坏是导致病毒扩散,继而导致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休克、肺水肿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因素。

清淡易消化饮食是避免胃肠粘膜损害,促进肠粘膜修复,避免病毒复制、扩散的主要措施。科学的饮食是维持免疫细胞活性的唯一措施。

3、注意休息1天~2天,限制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动以及熬夜等。

预防控制措施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

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一)个人预防措施

1.看护人要给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当地发生本病流行时,要增加每日擦拭、消毒次数。

2.每日对玩具、教具、生活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4.发现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建议期限为症状出现后2周且症状消失,或症状消退后一周。康复返园后要注意个人卫生。肠道病毒中的20几个血清型可以引起手足口病。同一血清型的肠道病毒得过之后就不会再次感染。例如EV 71感染后,就会获得抗EV71的抗体,就不会再得EV71的手足口病,但是还可能会得CoxA16或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

论文作者:邓红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患儿个体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论文_邓红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