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艳芳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6)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均明显好转出院,无复发病例发生。结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低氧状态;预防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保持舒适状态;了解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了解准确记录尿量的意义与方法。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67-0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高。冬春季节、气候骤变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即增加血氧含量,加大患者的运动耐量,并且可能的话纠正基本状况[1]。现对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岁。临床表现为咳嗽35例,咳痰32例,发热27例,呼吸困难26例,心悸13例,恶心4例,意识障碍3例,下肢水肿2例。
1.2 方法
急性加重期以治肺为主、治心为辅为原则,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缓解期防治原发病,去除诱发因素,避免或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2.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
心肺功能代偿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以不引起疲劳、不加重症状为活动度。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机体耗氧量,减慢心率,减轻呼吸困难,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对于卧床患者,应协助定时翻身、变换卧位,并保持舒适体位,协助满足生活需要。
2.2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营养物质;每天摄入热量至少达125kJ/kg(30 kcal/kg),其中蛋白质1.0~1.5g/(kg?d),因碳水化合物可增加CO2生成量,增加呼吸负担,故一般碳水化合物供给热量小于60%;少食多餐,减少用餐疲劳;多食高纤维素食物,以防止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2];避免摄入含糖高的食物,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少食或不食产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等),以免腹胀影响膈肌的活动;如患者有水肿、腹腔积液或尿少时,限制钠、水掇入,避免摄入含钠高的食物,钠盐少于3g/d,水分少于1500mL/d。进餐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予高纤维素、易消化清淡饮食,防止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3]。避免含糖高的饮食,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的疲劳,进食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必要时静脉补充维生素、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新鲜血或清蛋白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体育锻炼
向患者说明活动的重要性,以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为原则:①协助长期卧床、重危患者定时改变体位、拍背,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症状。②指导较重患者在床上进行缓慢的肌肉松弛活动,如单侧上肢(轮流交替)前伸,握拳,使上肢肌肉保持紧张5秒后,松弛平放床上;单侧下肢(轮流交替)抬离床面,肌肉保持紧张5秒后,平放床上等。③鼓励患者进行呼吸肌功能锻炼,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力Ⅱ强胸、膈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提高活动耐力。
2.4 皮肤护理
右心衰竭患者常出现体循环淤血,评估和观察有无颈静脉怒张、肝大和下肢、骶尾部水肿,以及下垂部位有无浮肿,有无并发压疮。因肺心病患者常有营养不良,若长期卧床,容易形成压疮。指导患者衣服宜宽大、柔软,在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绵垫,有条件可用气垫床,抬高下肢,定时变换体位。
2.5 用药护理
慎用药物对二氧化碳潴留、呼吸道分泌物多的重症患者慎用镇静剂、催眠剂、麻醉药等,如必须用药,使用后注意观察是否有抑制呼吸和咳嗽反射的情况出现。应用利尿剂后易出现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而加重缺氧;过度脱水易致血液浓缩、痰液黏稠不易排出等不良反应。因此,利尿不宜过多、过快,注意监测尿量、体重、电解质,记录出入液量,使用排钾利尿剂时遵医嘱补钾[4]。利尿剂尽可能在白天给药,最好选择晨间给药,避免夜间频繁排尿而影响患者睡眠。洋地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询问有无洋地黄用药史,遵医嘱准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毒性反应,详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相关内容。血管扩张药在扩张肺动脉的同时也扩张体循环动脉,往往造成体循环血压下降,反射性心率增快、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等不良反应。用此,应用血管扩张剂时,注意观察患者心率及血压情况。
2.6 心理护理
由于反复发作、多次住院,常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护士要进行适当引导和安慰。帮助患者了解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协助患者了解疾病过程,适应医院环境和生活方式,减轻心理焦虑和压力。和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在活动和呼吸肌锻炼中,给予鼓励和赞扬,使患者认识到自己有所进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7 改善睡眠
①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强烈光线刺激和噪声。②睡前不要运动,保持全身肌肉放松,进行缓慢深呼吸,或温水洗脚、温水浴或背部按摩等方法,有助于睡眠。③限制夜间的液体摄人量,睡前排尿,以免夜间起床解尿。④限制午后饮用含咖啡饮料,避免饮酒。⑤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适当的娱乐和活动;尽可能调整白天睡眠时间和次数。
2.8 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时,观察呼吸困难、发绀、心悸、胸闷或下肢水肿,定期监测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如缺氧和CO2潴留急骤变化,可引起失眠、精神错乱、狂躁或表情淡漠、神志恍惚、嗜睡、昏迷等肺性脑病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休息和安全保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对有肺性脑病先兆症状者,予床档或约束肢体,加以安全保护。必要时专人护理。一般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氧流量1~2L/min,浓度在25%~29%。防止高浓度吸氧抑制呼吸,加重肺性脑病。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观察药物疗效。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如发现药物过量引起心悸、呕吐、震颤,甚至惊厥,应立即通知医生予对症治疗。
3.讨论
告知患者和家属慢性肺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和治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指导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到人多拥挤为地方去,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以预防呼吸道感染;指导患者坚持家庭长期氧疗,坚持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进行复查。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气功、耐寒训练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坚持呼吸功能锻炼,以延缓病程的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及家属识别病情变化征象,如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神志淡漠、嗜睡、躁动、口唇发绀加重等,一旦出现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诊治。
【参考文献】
[1]王梅,汤继芹. 慢性肺心病52例心理分折及护理对策 [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B):1534-1535.
[2]韦海燕,唐兰蔓. 6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观察与护理 [J]. 内科 2009,4(06).
[3]王翠兰.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护理体会 [J].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7).doi:10.3
[4]寇延华. 老年肺心病患者的夜间观察与护理 [J].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9):1401.
论文作者:董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肺心病论文; 医嘱论文; 下肢论文; 功能论文; 水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