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技术应用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全方面的考虑,提前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同时还要加强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在确定合理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进行控制。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1.1 施工准备
(1)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前,应严格按照国家的验收评定标准对保护层、控制模板和钢筋等建筑器材的型号规格进行细致的核对、检查和测试,使其完全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另外,还应严格检测控制模板接缝处的封闭性和模板支撑处的稳定性。
(2)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建设前,应牢固树立施工人员的技术意识、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进一步熟悉操作章程和施工要求。同时,也应详尽地讲解混凝土施工建设中的注意问题和注意事项,如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钢筋的间隔距离和剪力墙、梁板、梁柱的混凝土标号。
(3)在混凝土施工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施工地段的天气变化,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施工建设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如提前采购混凝土的降温避雨材料,以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
1.2 混凝土材料的技术选择
1.2.1 水的选择
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着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在制备的时候,人们选择居民的饮用水即可,不能用工业污水和工业废水,更不能用海水来制备混凝土,这样会腐蚀建筑中的钢筋,导致建筑的使用寿命缩短,严重的,还会使建筑倒塌。
1.2.2 水泥的选择
水泥是混凝土构成的最主要材料,水泥的种类、标号不同,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和形成的强度也存在很大的区别,如果出现水泥选择的错误,则会给混凝土结构的功能形成带来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根据工民建 工程的设计选用规范厂家生产的合格水泥,同时要注意水泥的类型、标号和生产时间,这样才能做到对混凝土质量的保证,同时也才能够做到对材 料和成本的有效控制。
1.2.3 骨料的选择
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结构材料,骨料如果出现含泥量、径级、形状、理化性能方面的问题,则会出现对混凝土结构强度、形状、结构的影响,进而使工民建工程的设计目标难于完成。在选择骨料的过程中要重点控制骨料的技术要点,特别要对含泥量、理化性能和径级等关键参数加以强化,以确保工民建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
1.3 施工流程和技术要点
(1)混凝土的拌合。在混凝土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首先应采用试配法来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接着应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取样、检查、测试和调整,使其完全满足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最后按照设计好的配合比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进行拌合和量产。另外,在向混凝土搅拌机中下料时,拌料不应超过搅拌机的额定容量;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出 现塌落度损失、和易性降低和离析等质量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时,应严格控制骨料的含水量。
(2)混凝土的运输。在对拌合好的混凝土进行运输时,要根据工程具体实际选用合适的运送方式。例如,施工现场的水平短程运输一般选取翻斗车、手推车等运输器械,高层建筑的垂直运输主要选用起重机、提升架等运输工具。另外,应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和减少其周转次数,以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沁水、流动性降低和砂浆流失等问题,尽可能使混凝 土在初凝前就浇筑完成,以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浇筑质量。
(3)混凝土的浇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一方面要严格核查钢筋和控制模板的规格型号,使其达到相关的浇筑施工标准,另一方面要选用合理的浇筑手段,必须确保混凝土塌落度小于2.5m。①如选用分层浇筑方法,应根据钢筋的结构特点和密集程度来对各层高度进行设计。平板振捣器的分层高度一般应低于210mm,插入式振捣器的分层高度大约是其作用高度的1.5倍。②应尽可能地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如短暂停工难以避免,应尽快地恢复施工,避免前层的混凝土出现初凝的现象。③应时刻注意钢筋、控制模板等器材的变位现象,单独浇筑大型梁体,而在无法连续浇筑且剪力较小的部位预留施工缝。
(4)混凝土的振捣。浇筑完成后应尽快地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这能使混凝土充分地填充控制模板,以提高混凝土建筑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机械振捣比较普遍,人工振捣主要用于选用的是塑性混凝土或者工程量不大的场合。为了避免出现少振、错振、漏振等问题,应均匀地选取振捣插点的位置,在选好的插点位置进行25-35s的连续振捣,直到混凝土达到无气泡、无泛浆、无下沉的合格标准。
(5)混凝土的养护。待混凝土完成终凝后,要尽快地对混凝土进行养护,以提高混凝土的硬度和强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一般为两周,在此期间应细致地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2.1 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1)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混凝土的质量,所以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求合理地设计其配合比,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安全和进度。由于国家技术部门发布的理论混凝土配合比很难完全满足工程建设的具体需要,所以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温变化、运输方式等因素,采用试配法不断地调整和优化 混凝土的配合比。
(2)混凝土的和易性。所谓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在进行搅拌时的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等性能的综合。应严格依据相关的技术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避免出现混凝土振捣不实和离析等问题。
(3)混凝土的振捣过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振捣过程对混凝土的最终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振捣操作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蜂窝、气孔、空洞等缺陷。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振捣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振捣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且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一步优化混凝土的振捣方法。
(4)施工人员。施工人员是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建设的核心,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设的质量、进度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混凝土施工建设中,施工单位应不断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的每个技术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以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另外,施工人员也应从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两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用专业素质来 确保工程建筑施工建设的质量。
2.2 混凝土施工中的控制
(1)供应商。在采购商品混凝土时,必须要格外重视混凝土供应商的信誉度和产品质量。同时要充分考虑混凝土搅拌站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之间的重要联系,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送路线,并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以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
(2)施工操作。应根据工程建筑混凝土施工要求有效地控制施工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尽最大努力防止出现赶工、拖工和停工等问题。例如,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尽量避免移动预埋的管路和踩踏钢筋;在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4Mpa 时不应承受重物和踩踏行走。
(3)现场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建设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3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变革、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新材料的日益涌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但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问题。所以要对混凝土施工建设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创新,以有效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建设的质量、进度和安全。另外,还应明确混凝土施工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 施工建设方案和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工程建筑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革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65.
[2]黄胜.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实践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6(2):92
[3]谢文利.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
论文作者:周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骨料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