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郭家镇中心小学 刘超 405400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努力改革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习的练习和课外活动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教学实践又证明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因此,我在十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强化创新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开拓学生的联想空间,嫁接课堂与生活联系的桥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此达到既能活跃课堂情趣,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个重点,努力改革一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强学习的练习和课外活动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接近某种事物进而达到获得某种事物或知识的心理。如果一个学生对某种事物毫无兴趣,就不会主动地认真接触、观察、分析、学习,学生的素质就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了。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创设问题情影导入新课。一节课,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能渴望获得知识,叩开学生的创新大门,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1)提出问题法: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比较接近的生活例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加予思考,渴望能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2)创设情境法: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设计一些动态、优美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2、加强课堂的趣导乐学。导入新课有了一个好开端,讲授新课才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脑神经,才能记忆深刻,使学生产生创新思维。(1)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直观性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原则之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每节课都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尽情去感受、去认识、去分析。同时要注意让学生动手训练。(2)趣味活动中去寻求快乐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爱动的个性特点,让学生在趣味活动中学习,如游戏、小品表演等快乐活动寻求快乐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乐中练。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而数学练习也是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东西,学生往往是难以下手。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一环。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1、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则被动地听,这样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乏味,学习兴趣浓,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子,使学生易于接受,学习起来不觉厌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无定法,使用什么教学方法,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节好课,往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思考的过程,这个思维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具体、直观、形象到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有很多“新发现”,这是他们闪烁出的智慧火花,我们应该肯定它、点燃它,让它更光彩,这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教学技术要现代化。在科学发达的今天,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了课堂,如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能极大程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令他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能增大课堂的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牵动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在有限的40分钟内收到良好的、更高的效果。
三、加强学生的练习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练习,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达到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样只能培养出高级的痴呆。教育部曾多次地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科学地指导学生的课外练习。
四、倡导求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求异是创新的基础人类的发明创造,往往是从求异开始的。数学中倡导求异,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为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不拘泥于一种解答的习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面对教材权威敢于“班门弄斧”,提出新观点、新见解。如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教材提示仿照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办法,旋转平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推导出面积公式。教学时,有的学生提出意见,认为这样做费劲麻烦,并提出只要连接梯形上底任一顶点与对角顶点,将梯形转化成分别以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为底、以梯形的高为高的两个三角形,运用已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就可以迅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对此,教师及时给与表扬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培养想象力,启发学生思考。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想象的素材,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实现知识的创新。如教学“逼得基本性质”时,引导学生对比、分数、除法进行比较分析,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的性质,完成填空题:3÷()=():()=9:()促使学生产生联想,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有什么样的性质?从而创设一种呼之欲出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积累比较丰富的表象,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形成比的基本性质、概念。
六、认真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内容单一,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书里的世人,社会的矮子”等弊端,严重地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开展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如课内课外结合,参观实践相结合,演示操作相结合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之余能够尽情地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给予了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的实践,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提高他们各方面和素质和能力。
论文作者:刘超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梯形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