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

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

申一帆[1]2004年在《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卫生资源配置长期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段和方式,卫生体制改革滞后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自从凯恩斯的理论提出之后,现代市场经济学者普遍认为,没有理由认为仅仅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自动反应就可以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在卫生服务领域更是如此,政府必需对卫生资源的配置实行宏观调控。在政府投入不足、社会保险约束力不够强,而市场中行业自律组织又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对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是一个适宜制度的选择。课题组前期编制的《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01-2005) 》经广东省政府同意,在2003年初由广州市政府批准实施。广州市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该规划对卫生资源布局和结构进行调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卫生规划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措施和步骤,卫生行政部门缺乏审批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依据,制定一个有权威的、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细化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系《广州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寻求广州市医疗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依据。为广州市卫生局2003年立项资助课题。研究目的通过系统分析广州市医疗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市场机制对医疗资源配置的影响,设计医疗资源配置方案,提出医疗资源发展和调整的政策建议,为科学制订广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用系统分析法为总体指导性方法。在系统分析程序中的每一环节中,选用不同的资料归集与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卫生服务市场调查,公平与效率的测定应用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比率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DEA)。通过需求法、灰色预测模型、指数曲线模型及在里k矛博士学位竣宝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叁次多项式曲线模型预测医疗资源需求量,使用文献综述和专家咨询法等收集定性资料。资料来源 1、1981一2002年广州市卫生统计年鉴、广州市统计年鉴; 2、1981一2002年广州市医疗机构规模和工作量情况报表数据: 3、2002年广州农村卫生服务调查有关数据; 4、2002年医院病案首页数据库; 5、2003年8月20日医疗服务市场调查数据; 6、2003年10月第叁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广州市扩大调查数据,1993年、 1998年两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 7、文献综述、焦点组访谈和专家咨询,收集定性资料。研究结果 1、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5.46%,慢性病患病率为23.58%。与前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相比,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居民的医疗服务需要量持续增加。调查人口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居民医疗服务利用率下降,有效利用受到约束和抑制。居民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7.80%,年住院率为4.28%。与前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相比,居民两周就诊率下降,城区居民两周就诊率下降更明显。年住院率则呈明显上升趋势,县级市居民年住院率升幅大于城区居民。未就诊率(46.19%)和未住院率(17.28%)呈递增趋势,门诊和住院利用率明显减少,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3、疾病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等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持续下降,循环系统、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患病率上升,疾病模式在进一步转变。 4、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人口学特征是影响医疗服务需要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都比较高。经济困难是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主要原因,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因经济因素造成的可转化的潜在需求。未就诊的患者绝大多数到药店购药和自我医疗,有相当比例的有效需求发生了转移。 5、本市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牧低,城镇职工保障水平降低,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上升。调查结果表明,本市城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仅占17.50%,低于本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全国城市平均水平(30.4%);县级市参加合作医疗很,k矛博士学位论文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的比例为9.77%,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接近。贫困人群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患者因经济困难而未就诊和未住院治疗占一定比例。 6、医疗资源增长速度长期快于人口增长速度。数量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使得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资源数量基本与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相适应,尚存在需要增长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医生、床位数量配置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接近,护师(士)配置水平较低。医疗资源总体质量有待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卫生人员业务素质低下。 7、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有所下降。1980年到2002年,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日门诊量由12.20人次下降到H人次,医生人均每日负担住院床日由2.75日下降到1.80日,病床使用率由91.95%下降到78.巧%。配置效率分析结果提示:芳村区、番禺区、从化市的OEA相对效率值为1,这些地区的医疗资源的配置产出位于最

余健新[2]2013年在《广州市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施双向转诊,可以促进实现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促进合理分流病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率;促使加强医疗协作,提高医疗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促使各级医疗机构各施其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施双向转诊是深化国家卫生事业改革、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推广双向转诊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的双向转诊制度在制度设计上仍存在不足,导致转诊工作流于形式,总体效果不好。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基于公共医疗资源有效配置的视角,通过对广州市双向转诊工作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开展分析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专家访谈等方式寻找双向转诊制度设计中的缺陷,提出改进双向转诊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广州市双向转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转诊效果不理想、双向转诊实施效率低、转诊信息断层严重、转诊具有局限性等一系列问题。制约双向转诊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政策引导和支持不足,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制度,配套信息系统建设滞后,转诊基础环节薄弱等。建议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的支持力度、正确引导各级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竞争、加强医疗保险制度对双向转诊制度的导向作用,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通过建立规范的双向转诊管理制度,明确转诊职责、统一转诊标准、规范转诊流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规范双向转诊的施行;通过构建双向转诊电子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信息共享;通过加强转诊基础环节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和人员水平、转变服务模式、增强患者主动参与转诊意识,促使形成有序就诊。

秦良玉[3]2018年在《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医疗服务是人类健康的重要保证,然而全球医疗资源发展很不平衡,对医疗行业配置的评价方法与理论也不尽相同。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人口城市,有着其特殊的经济、社会、地理等背景,评价广州市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需要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探讨广州市的医疗行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样本医疗机构问卷调查,再结合深度个人访谈,以期能够科学、系统客观地评价广州市各区医疗行业现状和水平,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医疗资源配置与区域卫生规划的研究并进行汇总归纳,根据文献分析归纳法的结果提出研究设想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利用了整体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选取医疗保险定点综合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等)为主要调查对象,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为辅助调查对象。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样本医疗机构的医护、床位、门诊费用,诊疗人次等。根据研究目的,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和运用Excel 2010对数据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其基尼系数。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广州市医疗资源数量、质量和增长趋势均有稳步提升,但仍存在医疗资源配置上不均衡的现象,其中,执业医生和床位数区域分布存在差异;注册护士区域配置较合理,对于满足因城市发展、老龄化等因素对卫生服务行业提出的新问题、新需求形成了一定的挑战,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政府应鼓励部分公立医院在新兴五区发展,扩大优势医疗资源共享;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缓解急危重症患者的就医压力;鼓励分级诊疗的发展,鼓励家庭执业医生的发展,完善老年保健服务。

孙婧[4]2011年在《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旨在通过研究广州市与高雄市的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情况,对比两市中心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根据对现状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对比研究两个城市的社会发展、医学水平、医疗政策制度等对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影响因素,寻求可相互学习和借鉴之处。本论文开篇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相关概念界定、研究范围和方法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节和第叁章节分别概述了广州市和高雄市各级医疗卫生设施的配置标准、配置等级、服务水平现状,并评述了广州市现状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五个特点,包括1、中心城区密集,外围分散;2、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于老旧城区,外围区域发展不均衡;3、中医、专科等医疗机构布局欠佳;4、社区基层卫生服务设施覆盖率有待加强;5、区域急救网络建设小有成效。高雄市现状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四个特点,包括1、以诊所为主导的医疗卫生机构配置;2、私立医疗机构不可替代的配置特性;3、严格控制数量及规模的大型综合医院;4、沿城市肌理布局的医疗机构等。第四章在两市医疗卫生设施现状的基础上,对两者进行评价。第五章基于以上概述对围绕两市的社会发展对医疗卫生设施配置的影响、医疗服务水平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医疗制度对医疗卫生服务设施配置的影响等作进一步更深入的论述和探讨,并结合城市人口数量及密度分布、新建城区及偏远区域的配置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总结了两市的相同及差异性。最后对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议。

刘少坤[5]2014年在《基于GIS的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医疗资源与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和地区公共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办法,兼顾效率公平,解决“倒叁角”就医问题,对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充分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全面收集了广州市天河区街道、人口、以及各综合医院、非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础数据,包含其位置、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经营方式等信息数据;并结合天河区2010年卫星遥感影像绘制路网数据,为网络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持,建立了天河区医疗资源数据库;运用3S技术,对天河区的医院空间布局状况、服务能力、承载力、服务公平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建立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医疗资源现状,分别用泰森(Thiessen)多边形方法、GIS最短路径分析法、洛伦兹(Lorenz)曲线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对布局现状、承载力、空间可达性、公平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天河区各级别医院可达性状况较好,可达性相对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北部凤凰街、龙洞街北部等地区;利用经济学中的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广州市天河区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天河区卫生技术人员在人口配置上的公平性较好,其基尼系数为0.38,实有床位的人口配置比较欠缺,其基尼系数为0.45,而实有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地理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75和0.73,已经达到危险的状态。执业医师的人口分布与地理分布的公平性都比较欠缺,基尼系数分别为0.72和0.73。这种情况造成的原因是受区域内综合医院的影响,因为综合医院的床位数、执业医师和卫生技术人员数量都大大高于一般的卫生服务机构。2.利用德尔菲(Delphi)等方法,构建了医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分析,绘制出了医疗资源空间分布图;通过专家打分法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警情面积划分显示,巨警面积所占天河区总面积比例为10.6%,重警所占比例23.4.4%,中警所占比例30.4%,轻警为28.0%,无警为7.4%。经过实地验证与评价结果相符,进而证明了本评价体系在医疗资源评价中的实用性。3.构建了城市医疗资源规划优化配置综合模型。通过建立天河区医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划分出指标权重和警度分级,利用Arcgis软件处理输出医疗资源警度分级图和警情,计算出缺医人口数,再按照广东省医疗卫生配置标准,对应计算出重警和巨警区域内所需要的床位数,最后计算出需建设医院的规模和床位,完整地构建了城市医疗资源规划优化配置综合模型。该模型集成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都具备可操作性。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对大、中、小尺度区域进行医疗资源评价及规划,可辅助、指导医疗资源规划,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别于其他传统规划方法,所集成的综合操作模型,在区域医疗资源规划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4.利用先进的Web开发技术和GIS功能组件设计开发基于Internet的一套具有地图浏览、空间查询分析、数据管理、图形图像、医疗机构信息查询、评价相关因子查询和专题图绘制等功能的WebGIS应用系统,实现了GIS与发布平台部分协同的网络共享模式。

申一帆, 胡善联, 黄炯烈, 熊远大, 方一波[6]2004年在《1980年~2001年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 ,发现医疗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制定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升降趋势检验和比率分析法对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医疗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广州市目前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已接近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 ,尚存在需要增长性短缺。医疗资源有向大中型医院集中的趋势 ,医疗资源质量偏低。医疗服务效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提示政府制定医疗资源配置规划时 ,应严格医疗资源的准入制度 ,提高医疗资源质量标准 ,给予适当数量发展空间。正确引导医疗资源流向社区基层和农村 ,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服务可及性。

韦震鸣[7]2017年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析——以广州市地方政府投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卫生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之间差异较大,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城市与乡村无论在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卫生机构的建设、技术人员的培养还是医疗保障的建设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发展至今还是我国卫生事业领域改革的重点。本文对广州市地方政府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的投资作为分析基点,通过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投资额度等数据的分析得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可参考性的对策建议。

叶浣儿[8]2018年在《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可及性研究》文中认为医疗救助制度不但保障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健康权和生存权,而且有助于社会资源的重新调整,缩小群体差距。困难群众作为民政工作的核心群体,由于其经济承受能力弱和健康状况差,该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更容易被疾病风险拖入贫困之中。广州市作为珠叁角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生活着13.9万困难群体。广州市困难群众的健康状况较差、看病的经济负担重以及卫生医疗服务利用率较低等特征导致其医疗卫生资源的可支配性差等问题使得其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因此,如何科学评价当前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可及性、如何提高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可及性从而保障其健康,助力实现“健康广州”和社会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广州市医疗救助制度的发展现状,聚焦广州市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可及性问题进行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医疗救助可及性分析框架,通过从供方(政府)、需方(困难群众)和保障措施叁方构建评价广州市医疗救助可及性指标体系,即从制度可及、在资金可及、范围可及、标准可及、技术可及和渠道可及六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研究发现,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可及性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较高,但仍存在供给系统联动与管理、制度设计与供给、政府特殊行为和资源配置等影响该制度可及性的因素。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整合医疗救助制度、优化部门资源、打破医疗救助金的财政约束、更新救助观念和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等措施以帮助广州市困难群众享有较高可及性的医疗救助,提升困难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杨建[9]2013年在《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中的卫生部门职责》文中提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一个重要产业,医疗服务已经由单纯的福利性转向市场机制的行为。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卫生部门直接在政府管理行为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卫生部门在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中应该如何承担责任,以及承担着怎么样的责任就成为本文研究的内容。政府卫生职能部门在市场机制完善的进程中,理应发挥相应的市场指导和干预作用。分析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医疗服务市场发展的有效对策,特别是探究卫生部门在其中的职能和定位。本文在保障效率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协调等这些问题的前提下,介绍了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相关内容,主要包含医疗市场服务机制的概念界定以及理论支持,信息理论、供求关系、外部性理论等;其次论述了我国医疗服务市场机制的现状和问题,通过市场主体、市场供求、市场定价以及地域分布等方面现状的展现,找出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更进一步论述医疗市场服务机制中卫生部门职责的现状,并分析相关问题。最后以广州式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为研究对象分析资料的相关数据,从病人基本特征、来源以及流动等进行分析,找出该地区医疗服务需求趋势和特点。主要以医疗市场服务资源配置为研究方向,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着重从规划、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医疗服务市场的卫生职能部门的职责,通过当前卫生资源的配置等现状,分析出卫生职能部门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广州市医疗服务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了广州医疗服务市场的规律性结论,并由此给予医疗服务市场中卫生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

何晓菲[10]2017年在《广州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医疗卫生战线的改革亦不断深入推进。但由于公共卫生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医疗卫生服务潜在需求无限性的客观存在,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公共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分布的利用效率和公平性,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已成为世界各国卫生改革关心的首要话题。基于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在探析广州市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基本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全市的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公平性情况利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梳理出广州市在医疗机构、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疗设备资源公平配置上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希望通过此研究,对国内其它城市、地区的医疗体制改革、资源公平配置等方面形成借鉴作用。经相关统计分析,在总体层面,广州市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配置的资源公平性较好,并普遍优于按地理配置的资源公平性。在各类资源的配置中,按人口配置的医疗机构公平性最佳,接近绝对公平状态;其次为医院资源、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均处于比较平均的状态,而按人口配置的医疗设备则差距较大。在按地理区域配置方面,除了医疗机构的配置差距较大,医院、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和医疗设备的配置公平性都超过警戒线,并处于高度不公平的危险状态。细分到各类卫生资源,医疗机构的配置公平性最佳,其次依次为医院资源、卫生技术人员、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而区域内的不公平程度与各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针对上述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相关国家、城市的典型改革举措,为推进公共医疗资源存量的合理调整、提高增量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公共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D]. 申一帆. 复旦大学. 2004

[2]. 广州市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其改进研究[D]. 余健新. 兰州大学. 2013

[3]. 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探析[D]. 秦良玉. 广州医科大学. 2018

[4]. 广州与高雄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对比研究[D]. 孙婧. 广州大学. 2011

[5]. 基于GIS的城市医疗资源空间配置合理性评价及预警研究[D]. 刘少坤. 湖南农业大学. 2014

[6]. 1980年~2001年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分析[J]. 申一帆, 胡善联, 黄炯烈, 熊远大, 方一波.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4

[7].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问题探析——以广州市地方政府投资为例[J]. 韦震鸣.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7

[8]. 广州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可及性研究[D]. 叶浣儿. 华南农业大学. 2018

[9]. 医疗服务市场机制中的卫生部门职责[D]. 杨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10]. 广州市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 何晓菲. 华南理工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