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3
摘要:预制混凝土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建筑结构,但是很多时候会发现一些产品质量上的问题,对工程质量造成诸多的影响。在装配式施工中,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是值得分析的过程,在质量控制中要建立质量评价的体系,那么就需要完善质量评价的内容,建立指标体系,并确定好质量评价的等级,从而对施工质量展开全面的评价,并对施工质量展开严格的控制,避免出现质量方面的问题,影响到装配式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也是为了避免各类损失。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评价
前言:近年来国内建筑业的吊装技术不断进步,建筑结构从原本的现浇混凝土向预制混凝土转变,同时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以及关于混凝土质量方面的标准,促进预制混凝土的不断发展。
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评价原则
(一)简洁性
在质量评价中并不是选择的指标数量越多越好,主要是在于质量评价中选择的指标是否能体现出预制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重要环节以及影响因素,因此在质量评价的实际制定中,对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的依据就是简洁性,选择的指标要突出混凝工施工的特点以及各类影响质量的因素,可以体现出关键性的环节,从而实现对质量的有效评价,质量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可行性
质量评价的指标要具备课集结性,每个指标都是有自己的特点,在质量评价中指标与指标之间也要有所区别,因为每个指标的特点都是要进行直接体现,便于进行识别,并且相互之间并不具备关联性,保持指标的相互独立,各自也有自己的内涵,不会产生因果关系,从而数据可以得到真正有借鉴性的含义,让质量评价顺利开展,得到对质量控制有帮助的结论,这样的指标才是真正有效的。
(三)针对性
质量评价中的各类指标需要具备足够的针对性,要体现出混凝土施工的实际过程,不要涉及到构件设计以及生产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让指标专门针对混凝土施工,体现出的也是施工的质量,这样质量评价得到的结论才会指向施工问题,在施工中可以进行科学地调整好,让施工质量得到更好地保障。
(四)全面性
选择评价指标,需要考虑到混凝土施工整个过程的全部内容,不能仅仅是关注结构阶段的内容,选择的指标需要具备足够的全面性,从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质量评价得到的结论也是会更加具备代表性,对提升施工的质量有明显的帮助。
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评价内容
通常建筑施工是分成前期、中期以及后期三个阶段,施工顺序中的每个阶段都是有自己的内容,在传统的混凝施工,施工的重点是钢筋混凝土的加工工艺、材料以及设备方面的评价,比如模板工程以及钢筋工程的,结合现浇混凝土实际施工中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对预制混凝土的施工评内容进行制定,施工的顺序还是非常前中后期三个部分,但是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还是不同,在建筑结构上预制混凝土采用的是拼装构件,混凝土构件是在工厂完成统一预制的,然后将混凝土构件运输到施工的现场,然后进行拼装作业,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的前中后期,在实际设计上是有所不同的,一些细节上的内容有着明显的区别。
(一)施工前期评价内容
在混凝土的正式施工中,开始施工之前也被称为施工准备期。在施工准确的时期,对后续的施工环节有着决定性作用,同时这个部分的评价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从评价内容方面看,主要是包括施工方案以及前期制定的施工计划要求,需要对一些环节进行验算,以及预制构件的数量、安装位置、工程上的预留孔洞具体规模以及钢筋是否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和国家技术标准等。预制构件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要对构件的尺寸展开严格的控制,构件的外观也是要进行考虑的重要细节,还有现场对预制构件进行保存以及保护这些关键性的问题。
(二)施工中期评价内容
施工中期就是实际施工建造的阶段,将材料真正转化为建筑实体的过程,真正决定施工质量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展开严格的质量控制,各个岗位的人员都是要保持良好的施工态度以及施工质量,另外就是评价内容,其中包括各类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在预制混凝土的实际施工中吊装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结构构件的支撑是否足够稳定以及安全,构件的垂直安装位置,以及质量控制的截面等,并且要关注构件连接的实际情况,周围环境的考察以及现场施工的保护等,对于一些不合格的构件进行处理,这些都是关键性的内容。
(三)施工后期质量评价内容
就是在工程完成建造以后,进行工程的质量验收,这是质量评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预制混凝土的实际施工中,后期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各类资料的收集,对现场成品的保护以及一次验收工程的合格率等。
三、预制拼装建筑结构施工质量评价方法
(一)创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层次模型
经过对施工的综合分析以及建筑构件的情况,结合评价内容,制定出指标体系,建立层次模型,将质量指标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为施工前中后三个时期,第二层为具体的评价内容。
确定好评价指标的等级,才能实现对质量评价,四个等级从优秀到不及格的分数分别是9、8、7、6、0.也就是说若是分数在六分以下,就是不集合,质量评价不过关。
结论
总之,预制混凝土是现阶段装配式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有着诸多的施工优势,国内各个地区开始这方面的技术应用,但是在实际施工中还是遇到一些质量上的问题,质量评价是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以往人们关注的是现浇混凝土,关于预制混凝土的质量评价,还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依据质量评价的科学原则,对质量评价的实际内容进行确定,并制定出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从而为质量控制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辉,郭正兴,管东芝等.高强底筋锚入式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抗震试验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8(06):979-986.
[2]邵征,帅德枝,颜宏亮.上海高层住宅外墙预制装配式技术策略——以上海龙湖·天璞项目为例[J].住宅科技,2018,38(10):7-11.
[3]张德明.混凝土预制构件标准化率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成本的关联分析及控制措施[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10):37-39.
[4]陈剑,代本明,郑娇君.基于模糊TOPSIS法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不同预制率范围内的风险分析[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09):83-87.
论文作者:桂明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评价论文; 质量论文; 构件论文; 内容论文; 指标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