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应注重“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适宜、合理地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 历史教学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32-01
历史课程是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此门课程因为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而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知识理论,轻能力培养的现象,这就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枯燥的感觉,久而久之,学生就变成了课堂观众,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当前的教学方法,探寻高效的教学方式,而“小组合作探究”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沟通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学习效果。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虽说当前历史课程在中学的普及型越来越强,中学历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误以为让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
新课标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当引导。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将学习目标下达给学生,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不再进行任何的干涉,或者只进行形式询问,接着就将全体学生按小组分开,再让每一小组选出代表上讲台阐述本小组的观点,教师只是在一边旁听,将这种方式看成是自主学习,并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方式对于少数课程可能有用,因为个别优秀学生对于少数问题可能要比老师还清楚,借学生的口说出来更能让学生理解,但是只是少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储存还是远不及教师的,就比方说在把握知识度和选择目标方面,特别是历史知识具有事实性和即成性,所以,上述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有待改革和完善。
(二)误以为学生分组讨论就是合作学习
很多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相向而坐、分小组交流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和自身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一些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和深入分析,在上课时只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且要求学生相向而坐,这种方式看似对于合作学习有利,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教师对情境的设置不够完善,对学生的引导力不够,导致学生在互相交流阶段无言以对,很少真正交流学习课题,有效信息不多,所以,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
(三)误将激烈的课堂讨论当成合作探究学习
一般而言,教师经常用到这样的学习探究方法:将全班学生按小组分开,再讨论老师之前就设置好的问题,最终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形成思维性目标。这种小组探究的形式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要发挥效果,就要看怎么运用了。首先,教师要提出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
首先,问题要难度适中,太复杂的问题学生难以下手,太简单又没有挑战性,也失去了探讨原本的意义和必要。其次,教师的引导是都得当很重要。再者,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价值,并且可行性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是老师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就会导致学生对预设问题产生抵抗心理,导致无法开展探讨,即便有的学生七嘴八舌的回答了老师,也只是为了迎合老师,并没有真正思考;甚至出现所讨论话题与教学目标南辕北辙的情况。
总之,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存在很多常见的误区,最终导致现实效果与新课标的追求目标相去甚远,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审视这些误区,并尽量缩小或克服这个差距,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二、合作探究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让各个小组在上课之余寻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将它们汇总整理,并通过汇总――分析――筛选――综合――讨论等环节来掌握历史概念。每组派出代表在课堂上阐述本小组的探讨结果,再经过全班的讨论,将这些资料以历史手抄报等形式编写。因为历史知识本身的宽泛性,它在很多地方广泛存在,所以,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进行合理分组和分工
要实现各个小组有效的合作探究,必须要做好分组。至于小组的成员划分,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的方式决定,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来决定分组,主要应综合分析学生的性格、成绩和交际能力等因素。应确保各个小组人数的适当性,过多或过少都不宜,要指导学生学会与同学相处和沟通,特别是要重视那些交际能力有限的学困生,确保组内同学一起进步,共同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三)通过合作学习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处理问题。探究即学生通过教师的辅助实现对学习的感知和理解,让学生实现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跳跃。学生针对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组织适当的讨论和交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学习形式要多样化,并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思维,针对历史课堂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人格,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公平地表现机会,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四)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课本上的问题
对那些极富研究性的问题,教学方式可以使用讨论的方式,也可以辩论的形式开展。课堂上的适当讨论,可以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让学生加深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记忆,实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重大历史内容,让学生将探讨问题想的更宽,看的更远,理解更透彻。
(五)各小组汇报交流
各个小组汇报交流,可以实现多边互动、精彩纷呈的局面,例如可以提醒各个小组讲货币、服装材料、交通工具发展、通讯方式和武器发展的历史。各组发言代表可以以相关图片、表格和数据来辅助发言,甚至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同学亲手画武器图,将武器从石簇发展到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历程呈现给同学。如此一来,当同学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就成为了积极思考、饶有兴趣的学习者,而非被动听众,还可进行适当补充。
总之,合作探究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切实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各司其职,让每一个同学都投入到课堂讨论上来,让他们畅所欲言,教师还应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和表扬,实现多角度信息的的有效交流,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伟.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历史教学问题.2007(01).
论文作者:张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学生论文; 小组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方式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