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吴粤玉

浅谈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吴粤玉

东莞市莞业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大城市发展阶段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城市高密度空间的建筑状态,对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产生了较大的不利影响。针对城市高密度建筑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建筑应用的有效策略和城市高密度背景。

关键词:城市;高密度;建筑学

前言

近些年,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内的建筑结构越来越密集,土地资源越来越短缺。为此,根据建筑学理论知识及原理,不断转变城市高密度状态,合理调节城市分布,全面优化空间、实体以及功能等,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而促使珍贵的城市用地计划更为科学、高效、规范,为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1 城市高密度的概念

1.1 空间密度

空间密度是一个物理性概念,其指的是空间体积和重量间的比较关系。从建筑学方面来分析,空间密度涉及建筑范围、空间、基本功能设计等多种内容。因为城市空间密度和自然空气质量之间有直接的关联,再加之过度拥挤的人口建筑面积将影响居民的生存空间及精神状况,因此,其和社会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有联系,属于城市高密度的反映。

1.2 直觉密度

直觉密度是一种对空间结构的评定,其属于主体对象对附近环境的体验,是一种基于透镜模型下的感受。从建筑学方面来说,直觉密度注重的是间接性感知,属于一种基于模型体验空间密度的实质。例如,建筑结构的总数建筑的开放性与建筑空间规格等,均是直觉密度的体验范围[1]。因为直觉密度和人们现有的知识及经验相关,因此有较大的对比性。例如,城市居民走进地人少的农乡就会觉得广阔,而处于更加拥挤的城市便觉得局促。由此得知,直觉密度属于人们对城市高密度环境的一种间接性感知。

2 高密度城市社区容积率研究

首先,是解决人口、物质形态和社会经济活动等要素与高密度城市空间布局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容积率在交通能耗方面的影响:1)高密度城市社区的发展模式可有效缩短出行路径,从而更加利于发展公交系统的发展和低碳出行方式;2)高密度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情况更加糟糕,车辆更加拥堵,居民花费在路程上的时间会更长,从而使车辆在行使过程中的能耗增加。再次,是容积率对社区绿地布局影响方面:高容积率的城市社区,其光照条件较其他正常社区而言也十分有限,因此会影响社区的绿地规划。高密度城市社区绿地布局主要体现在社区中心的公共空间,平面布局相对集中。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的指标改进

人们通常将密度相对较高的住宅称为“高密度住宅”,而《标准》则将高密度住宅的概念用具体数值的方法给予更准确的体现。原《规范》以层数和气候分区为依据,划分了不同情况下住宅的建筑密度。绿化率按照新区30%,旧区25%规定,整体上比较笼统和粗放。新《标准》规定当住宅建筑为高密度形式时,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应符合新规定。这种针对性强且从无到有的变化,体现出建筑规范的编制更加完善和科学。具体来说,当居住建筑采用高密度形式时,低层住宅容积率提升0.1,多层住宅提高范围为0.1~0.3。低层住宅建筑密度提升7%,多层住宅提升范围为4%~10%。规范中建筑密度的升高对居住建筑的平面布局形式和城市肌理将产生重大影响。绿化率方面,与《规范》按新旧地块分为两档相比,《标准》按照气候分区和层数规定详细数值,低、多层高密度住宅绿化率均降低5%。整体看来,《标准》的规定使得居住区规划设计将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特别是对于建筑密度较高、绿化率较低的历史片区而言,新规范既有利于提升旧区更新改造的适应性,又利于新建住宅与历史片区的和谐共生,缓解新建住区对于历史片区的建设性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城市高密度状态下使用建筑学的策略

4.1 缩微化策略

为了处理城市高密度状况,就一定要认识到引起城市高密度现状的主因,由此选取针对性的处理办法,以促进建筑学在这一问题中的使用。从原理上来说,城市高密度现况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城市空间的改善、调整水平较低所造成的,因此,为了处理城市内生活质量和密集性之间的冲突,就一定要选取充满地方特点的结构风格,以风格化来降低高密度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城市内采取缩微化策略,把功能相同或类似的建筑结构实现合并,通过提高公共土地的使用率来处理城市高密度现状。

4.2 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

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是处理城市高密度现况的重要因素,其需要城市规划人员全面掌握不同建筑物的应用空间和功能需要,协调好人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来促进环境及空间的全面发展。例如,能够通过缝合与填充的途径在那些比较固定的空间冲穿插适当的修补项目,以提高城市内建筑物的完整性,进而提供更为多样化的功能,为建筑物成为一个整体结构提供条件,这也能够不断提高空间的整体使用率。

4.3 垂直化布置城市空间

伴随高层建筑的增多,建筑设计师们也开始尝试空间的垂直化布置,这就要注重垂直空间上的分类,作为优化城市高密度问题的重要途径,扩展高层结构并非独立的,其一定要与本地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交通空间实现协调发展,反之就会产生局域人口密度太大,交通拥堵和生活品质降低等问题,进而阻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因此,垂直化布置城市空间是一个建设体系,一定要科学规划方可实现。

4.4 有序延展结构平面

建筑内部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融洽性、集中性,是改善城市高密度问题的重要内容。协调好城市高密度现状,能够采用结构平面的有序延展途径,科学使用建筑空间环境。比如,在使用城市内核心部位的地面空间时,要全面将建筑周边的环境和地面空间相结合,促使建筑和空间之间实现充分连接,通过一幅画的形式体现在人民的面前。结构平面的有序延展,能够有效处理城市空间的拥堵问题,促使建筑可以以一种和谐的状态体现在人民的视线中。城市高密度背景下,有序延展结构面,既可以协调建筑物高密度现状,而且还促使建筑外界空间的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4.5 营造特殊化的城市形象

虽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进步,就原理上来说,很多大城市出现高密度现象是无法避免的。但就建筑学的使用角度来说,通过创建特殊化的城市形象,通过多元化的周围环境开发途径,能够有效延迟高密度环境的产生。因为建筑学环境下城市高密度问题能够通过独具特点的建筑及功能性项目来减小,而且还能够通过优化分配资源等方法,来集中功能类似或相同的建筑,便于人民日常生活且提高了城市的社会形象。

结语

总之,城市高密度环境的学术探究在国内正处在初级过程,但是,目前建筑学方面的专业人员已开始关注到建筑学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深入探究建筑学在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及使用方法。文章通过研究缩微化发展措施、提高城市空间使用率与空间垂直性及人性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的建议,以期可以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建筑学于城市高密度背景下的使用,并提高人类的居住质量带来新的思路及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命.城市高密度中心区建筑导向的城市型公共空间补偿设计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7.

[2]王子翔,甄纹悦.基于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初探[J].江西建材,2017(10):43.

[3]林怡,董英俊,杜怡婷.高密度办公空间人工照明的非视觉效应现场实验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7(6):52-59.

作者详情:

作者名:吴粤玉

论文作者:吴粤玉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9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论文_吴粤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