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起源于想象。想象和创新靠得又是人的主人翁意识,一个人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方能激发其想象和创新的热情。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于常规的奇特想象。因此,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方法:
关键词:低段学生 充分想象 自主创新 培养探索
一年级刚开始的几天不能自如地对付一大帮小孩子,心里着急,在论坛里狂找关于一年级的帖子,一个叫“小雨儿”的网友告诉我:安静是需要训练的。刚开始上课,学生的不适应是有的,但是,重复的训练,也是必要的。孩子的不安静,与心不静关系很大。所以,只要一有时间,我就会让他们安静地坐上几分钟,轻声地给他们描述一些美丽的画面。让他们闭上眼睛,跟着我的描述去放飞想象的翅膀。
——题记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起源于想象。想象和创新靠得又是人的主人翁意识,一个人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方能激发其想象和创新的热情。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于常规的奇特想象。因此,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方法:
一、有效的启发激活想象之美
每个学生的头脑里都存储着大量的创新细胞,这些细胞要靠老师去“激活”,才能变成源源不断的动力。老师要提出创新要求,在于课题要有吸引力,而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无论是在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无论是对新课的导入、课文的教学、新字、新词的认识理解,或是课后的延伸,老师都应抓住时机向学生提出与课文有关的想象或创新的要求。这时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能力表现是如此的惊人,而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让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能力。
在教学《四季》这一课时,我以请孩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作为导入,接着请孩子们翻开书一起走进课文中那美丽的四季。或许是孩子们早就把这首儿歌背得滚瓜烂熟,于是一动手话也马上跟着来了,有的大声地朗读了起来,完全不管别人是否要听;有的马上和同桌聊开了“这首儿歌我昨天早就会背了”……教室里一片沸腾,没办法,只好叫拿出书来的孩子们静息,想着小雨儿的话,我决定试一试,就顺势叫孩子们轻轻地闭上眼睛,给他们描绘了一副美丽的春天风景图:春天到了,一阵春风吹过,吹醒了一棵小草,它悄悄地探出了小头,睁开了朦胧的眼睛,看见冰雪融化了,燕子飞回来了,它知道春天到了,于是就大声地招呼它的那些小姐妹们,它大声地喊着:“喂,姐妹们醒醒,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它的小姐妹们听见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钻出了头,好奇地张望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你别说,在我讲的时候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教室里静悄悄的,我知道我的这幅春天的美景已经在孩子的脑海中显现,或许在他们的脑海中看到了更美的春天。这时,我的声音也随着故事情节轻柔婉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讲完后,我随即问问孩子们刚才你看见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我看见他们的眼睛里闪着一种激动的神情,他们有的看见了在柳树丛中飞舞的燕子,听见了燕子在用歌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有的告诉我,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在田野里跳着欢快的舞蹈;有的看见桃树上开满了红的、白的、粉红色的桃花,像是在比美……我惊呆了,眼前这一群孩子还是刚才让我烦得有点头疼的孩子吗?不,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自己所营造的那种想象的空间里了,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告诉大家,听,他们说得多好啊!
从那节课起,我不敢忽视任何一名学生,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内在的潜能;从那节课起,我不敢忽略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的机会,因为我相信你会看到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听到一个个精彩的回答。
二、有趣的情境激励表达之美
1.以善用己知创设情境。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中国语言文字的模糊性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和多义性。”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一些问题的解答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来创设情境。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在上这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已知,抛出“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的问题,把课文延伸出去,让学生帮助乌鸦想办法。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说话能力,还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发展思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角色表演创设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换成了课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这样不仅能将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文中的“事”好像是自己做的,文中的“话”也就是自己说的。扮演得越真就越感到亲切、越感到愉快,就越感到学习的轻松。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再高点的是改编课本剧。
例如: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排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教学中,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改编课本中角色的语言?怎样表现不同的动作神态?然后在小组里自编自演,让几名学生带上头饰,扮演角色,其他同学献策献计。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表演。这样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低年级的课文,大都是浅显易懂的故事或童话。在讲这类课文时,我经常利用形似舞台剧的表演来给学生创设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上《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就让学生表演文中的小青蛙、小蜻蜒、小鱼儿和小水珠,模仿它们的表情、叫声、动作,让这些可爱的形象鲜活地走入课堂中,使学生觉得课堂妙趣横生。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转换角色参与,创设出生动鲜活、情景交融的生活化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热烈的情绪,促使学生积极的、带有情感色彩地去观察和体验客观情境,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及时的鼓励激发创新之美
低年级学生对老师非常信赖,敬佩之情甚至胜于家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想象,对想出好方法、新想法的学生要给予鼓励,除口头表扬外,并给予一些班级中的特有奖励,如“小红星”、“小红花”等,以鼓励发展他们的创新兴趣。当然老师也一定会碰到一些学生由于不理解,而给出的一些不太恰当的想象,老师也不能立马否决,在肯定他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正确地引导,使孩子既不害怕回答,又能更正确地进行想象。如有学生感到胆怯有困难,可以利用榜样启发,每周或每月评出“想象大王”、“本周最精彩回答”等等,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的想象创新的渴望,就会更加地强烈。
在追求课堂时时处处展现学生创新之美的今天,作为引领者的老师们,要学会大面积地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空间和方法,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让想象之美带领孩子遨游知识的天空。孩子的想象是很丰富的,只要你给他们一定的空间,给他们想象的翅膀,他们就会飞翔。
论文作者:马林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孩子们论文; 他们的论文; 孩子论文; 春天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