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论文_周晓,魏佳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论文_周晓,魏佳

青岛工学院 山东青岛 266300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依托各自优势资源为了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而形成的合作交流关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模式,也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方与地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依靠自身能力和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变得越来越困难。探索和研究适应目前形势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对于提高产学研合作各方主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技术创新

1 产学研合作的内涵探讨

产学研合作模式是国内外很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国外许多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和探讨。Gibbons(1994)最早提出知识网络体系的建立,其发展应各方利益主体推动,其形式应以网络化为主,其特点在于模糊了大学和企业间边界,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D.Este 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更多地受到研发人员个人特点的影响,而较少受大学和学院特点的影响。Leenders 等人(1999)认为企业间内部信息资源的交流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辅以社会资本则可以促进企业在技术上的发展;Wright(2008)等人研究认为,在技术发明阶段更应采取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等合作模式。

国内很多学者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样作了大量研究。朱桂龙、彭有福(2003)对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成三种:技术协作模式、契约型合作模式和一体化模式。王晓云(2005)根据产学研各方合作主体的不同,将合作模式分为政府推动型、合作方式的主建型、合作方式的联建型、合作方式的共建型,并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分析。陈士俊(2008)将产学研合作模式按照各方在合作中所处的地位、关系角度,将产学研合作模式分为“父母之命”型、“媒妁之言”型与“自由恋爱”型。高宏伟(2017)应用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构建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模型,对现实中常见的技术协作与合作研发两种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得出合作各方资源与能力禀赋的差异和相互信任程度是决定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及其演变的关键因素的结论。

综合研究现状,首先,可以发现目前众多学者虽然对产学研各方合作的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大多是停留在对合作模式进行形式上的归纳和整理,对企业内部知识创新体系没有进行深入剖析,对产学研合作各利益主体对企业内部创新的作用与影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大多数的研究处于表层研究的阶段,对合作中不同角色主体在选择模式上缺少了实践上的指导意义;其次,对于如何在产学研合作的实际运作过程中,没有从创新网络,尤其是产学研的利益相关者权力与利益的要求与实现方式上加以深化。因此,产学研的合作创新模式与合作机制还存在更多可深入研究的方面。

2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的具体实现路径探索

2.1 强化合作管理

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并非主体在项目中单纯地为对方提供支撑,而是在项目合作的前提下,慢慢地创建并开展组织层面的合作。合作的具体事项有:技术分享和共同跟进、优秀成果和经验的应用、为技术发展提供助力、人力资源交流等。不管是单一合作模式还是多模式合作,均是由产学研多方成立明确的合作组织或是建立合作载体,比方合作建立实验室、检测中心、培训场所等。这些组织分别提供一定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成立新的组织,新组织运行过程中的事务由其自身进行协调、处理,确保成员的利益能够得到充分的保护,为组织自身实现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从实践经验来看,目前大部分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都不够紧密和稳定,大部分的产学研合作都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项目,比如政府大型项目,属于临时性质的研发组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短期性、临时性的组织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而是在相同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下,两个或更多的组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对方的缺陷,在协议的基础上展开共同行动,共同承担风险,实施二权分立的结合体。组织中的成员分工合作,为日后的行为作出承诺,彼此之间的权利是对等的,但对于成员能够行使的权利、所需承担的责任、所需履行的义务,没有详细的说明,而且并未形成利益的分配模式。基于这个原因,想要创造出安全、协调的内部产学研环境、达到规划管理是很难的,这就造成了合作模式的不稳定性。

2.2 建立信任制度

共同体各方之间的许诺和信任是产学研合作共同体构建的基础。而有关主体的信任程度来自社会各方的声誉、品牌诚信情况以及过去合作的质量水平。一般情况下,这样的共同体的产生属于渐进的过程,在不断的合作过程中,对彼此的信任度不断提高。基于实践下形成的对于对方社会声誉及品牌的认知,是合作各方主体能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所在。在最初的合作时期,合作之所以能够开始,主要有赖于人们之间的信任或是情感关系,而信任则是不同的主体在推进关系的活动中主动承担自身的义务所堆积起来的。这样的活动能够产生,继而得到发展并一直持续下去,对产学研合作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来自高校的学者通常会采用咨询、合作、技术创造等方式,将自己的影响力散播到政府和企业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在学术方面的说服力,为产学研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利益分配创新

宏观方面,主要是为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通过改善产学研合作主体间信任的关系,建立企业声誉机制与联合制裁机制,从而构建起产学研合作社会网络体系。政府的作用是其他各主体所不能替代的,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颁布激励产学研合作的财政与税收政策,完善产学研合作制度;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发展中介机构服务系统,发挥市场协调的作用,引导产学研合作各利益主体网络文化向良性发展。

微观方面,主要是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设立进入壁垒、建立激励约束、利益分配机制等。由于政府具有第三方的角色,具有其他利益主体不能具有的信用保证,可以直接介入对产学研合作网络管理、组织与协调。

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协调,可以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统筹和资源配置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网络的高效运作。第一,由政府作为主体负责评价合作网络体系,参与制定合作网络中利益主要的所有权以及合作项目的运作方式等,充当各方利益沟通的桥梁,进而减少技术创新网络内合作的交易成本;第二,政府还对合作创新过程进行监控,杜绝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以保障网络内利益各方主体的合作关系具有长期稳定性;第三,完善中介机构服务系统,促进企业与各方的合作,形成以市场需求导向等内在因素牵引主导的技术创新服务网络。

结束语

在当前科技社会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下,通过产学研合作来整合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选择在我国已经深入人心。产学研合作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然而,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本质内涵不明,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问题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宏伟.产学研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7(4).

[2]崔旭,邢莉.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与制约因素研究——基于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6):45-47

[3]王成军,王二霞.典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及经验借鉴[J].中国高校科技,2010,11

课题项目:2016年青岛工学院校长基金资助项目——青岛工学院“教、研、产、销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16JY011)

论文作者:周晓,魏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  ;  ;  ;  ;  ;  ;  ;  

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研究论文_周晓,魏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