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反馈与编辑控制_反馈控制论文

信息反馈与编辑控制_反馈控制论文

信息反馈与编辑的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反馈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05)01-0090-03

在现代文化传播过程中,编辑不仅要进行选题策划和精细的编辑加工,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文化的高层建构,而且还要十分注重信息的反馈,以保证编辑主体对社会文化的宏观把握与控制。

受众:出版物的生命。一张报纸、一份期刊、一本图书,只有真正到了消费者的手中,赢得受众的欢迎,才算真正实现了其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继续生产的条件。否则,只能算是具有潜在的价值,并直接影响其进一步的生产和发展。传统的经济理论强调的是生产满足消费,而现代经济理论则强调消费刺激生产,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运动。生产媒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也媒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完成。……一条铁路,如果没有通车,不被磨损,它只是可能性的铁路,不是现实的铁路。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1]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这样,精神产品的生产也是这样。

消费对生产的制约作用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消费市场的分析,利用各种消费策略和策略组合来满足消费市场,赢得消费者。在精神生产方面就是分析目标市场,即分析受众——读者群。看特定目标市场(读者群)的特殊需要究竟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策略组合才能更好地满足这一目标市场的更高要求。显然,分析目标市场、探寻策略组合,最关键的问题、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目标市场信息,也即读者信息。只有充分地了解到目标市场的读者信息,知道广大读者的最迫切需要,才能策划出最受读者喜爱的选题,制定出最佳的营销策略组合,以更好地满足目标市场。因此,出版者、编辑在进行整体策划的时候,应特别重视市场信息和各种信息的反馈。

从控制论的角度讲,反馈是系统实现其自动控制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在许多系统、装置的演化运行过程中,往往都会受到来自外界众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此时系统就会将这些影响因素及时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便是信息的反馈处理过程。控制论将反馈的方式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两大类。如果某种装置或机体借助于反馈信息减少外界干扰,从而保持某种恒定的状态,那么这种反馈的方式就是负反馈;如果机体、系统对反馈信息做出愈来愈强烈的反应,外界因素的影响不是逐渐减少,而是逐渐加强,这样的反馈就是正反馈。一般来讲,在缺乏必要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负反馈能够保持系统、机体的恒常运行,而正反馈则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的恶性循环和破坏性后果。因此,在社会文化传播领域不仅要有正常的信息反馈系统,而且还必须有运行系统的有效的负反馈机制,即根据市场、受众的反馈信息,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满足广大受众的正常需求和社会文化建构的客观需要,使社会主义文化和编辑出版事业健康顺利地发展下去。否则,失去反馈(没有正常的信息反馈机制)或反馈失调(包括反馈过度和反馈延迟)都会给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事业带来损失。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信息的反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来说可分为如下几种。

1.一般反馈和典型反馈。一般反馈即普通的一般受众的信息反馈。我们的文化传播事业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因此广大群众、一般受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反馈是应当关注的。当然,由于受众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庞大的集合体,具有各种各样的层次和类型(国外关于受众的理论观点和流派众多,其中主要有个人差异论、社会类别论、社会关系论、文化规范论),因此信息的反馈数量多,差别大,收集困难,整理也较费时。这就更加需要有关机构和部门投入精力,予以关注。典型反馈,即由于受众为数甚多,传播者不可能获得所有受传者的所有反馈信息,而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反馈信息,作为所有受众的反应。这些受众的反馈信息经过统计方法加以处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被传播者用来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学者层的评论反馈。在受众群体中,有一个文化水准很高的专家学者层,尽管他们人数很少,但影响却很大。由于他们对问题认识的深刻性和准确性,因此,常常可以左右舆论,支配大多数受众的思想意识和观点。所以,注意搜集和整理这类专家学者层的反馈意见和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被誉为“天才编辑”的美国的马克斯韦尔·珀金斯,在他自己编辑的书出版以后最关注的,一是评论家的反应,二是销售数量。前者代表了社会舆论,后者代表了接受它的读者数量和盈利情况。[2]

2.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直接反馈,即从受众中直接获得的有关反馈信息。例如某一期刊社就自身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邀请各方代表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出版社就某一重大选题所出版的图书约请有关专家学者开座谈会,倾听有关意见和看法,等等。间接反馈,即传播机构通过第三者(专门机构)取得反馈信息。直接反馈的好处是,传播机构直接与受众面对面交谈,心理距离较近,便于相互沟通;间接反馈的优势在于,反馈的信息是由一些专门的机构提供的,它们具有较为完备的反馈信息的感知和接受系统,感知信息的数量大、速度快,处理系统、准确,能够及时提供较为有价值的大量反馈信息。

3.定性反馈和定量反馈。所谓定性反馈,就是对某一传媒或某一事物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性的意见和看法。它是对事物性质整体的推断和评价,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应当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定性分析和反馈无能为力。定量反馈,就是对某一传媒或事物所做出的具体的、系统的、具体数量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4.及时的反馈和延迟的反馈。及时的反馈,即传播者信息发布和传出后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如编辑对文稿提出修改意见后作者所做出的及时反馈,在座谈会上所获得的各方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等,都是及时反馈。延迟的反馈,即时间后延的反馈。传播者与受传者在时间上与空间上的距离使受传者的反馈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到达。以信函方式的反馈要经过邮局的邮寄,专门机构的受传者调查要有收集信息、系统整理的过程,由此导致反馈时间的后延。

5.累积的反馈。累积的反馈即反馈信息经过一定的累积,引起传播者的关注。受传者一时的、个别的反应往往达不到使传播者做出相应反应的程度,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使反馈信息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程度,能够比较系统地说明一定的问题,才能引起受传者的重视。此时传播者往往将一个时期来自各种渠道的反馈信息累积起来,经过研究处理,做出相应的反应。

信息的反馈对传播者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显化目标市场,凸现受众需求,矫正编辑视角,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因此编辑一般都十分重视对反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现代信息技术又为信息的搜集和反馈提供了诸多的条件和极大的便利,从而为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选择中的信息反馈不仅会对此后的编辑选择过程产生作用,而且还会对此前的编辑选择活动发生影响和作用,这便是反馈信息的前向作用效应。所谓反馈信息的前向作用效应,即根据量子理论特定时刻对测量某个共轭变量的选择将明显地影响作出这一选择前的事件的性质和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后来的或现在的选择行为对在先事件的作用和影响。

1.反馈信息对编辑的前向作用效应。一定的反馈信息不仅会对此后的编辑选择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此前的编辑选择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即反馈信息对编辑选择活动具有前向作用效应。这是因为,我们的编辑出版事业和文化传播是为社会的,为广大受众的,广大受众喜爱与否、接受的程度、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必然是编辑主体认真加以考虑和对待的问题,并会根据各种情况做出种种超前的预测,以指导自己的编辑选择活动(完善编辑方针、修订选题计划、矫正编辑视觉、调适编辑风格),从而使后在的编辑反馈信息对先在的编辑选择活动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作用和影响。

2.反馈信息对作者的前向作用效应。在具体的文化创作过程中,作者是文化作品的直接创作者,他根据自身对外界信息的感知进行一定的智化加工,从而形成一定学科领域里的文化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显然是主动的,具有创作的自由性和主观能动性,而编辑的选择活动则是被动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但是,创作者的主动性和先在性也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意义上它要受到编辑选择及其反馈信息这一事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从而使先在事物明显地带上此后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和行为的性征和特点。这是因为,创作者的创作是为社会的,他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他的创作劳动就只能停留于“私人劳动”形态,不能实现其由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化。因此,他的先在的创作活动就不得不考虑事后社会(编辑选择、反馈信息)对他的评价和选择。正因为如此,各种各样的后在的反馈信息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作品创作这一先在的行为,使作品、作品的创作活动明显地呈现出反馈信息的前向作用效应。这也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需求的内在机理。

由于编辑选择活动反馈信息前向作用效应的存在,使得编辑选择活动中信息的反馈不仅直接影响到编辑的先在的或后在的选择活动,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作者的此前或此后的创作活动,因此这就对编辑的信息反馈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重视反馈信息的搜集;二是要科学地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三是要更多地利用反馈信息。

标签:;  ;  

信息反馈与编辑控制_反馈控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