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府与企业银行联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_银行论文

浙江政府与企业银行联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_银行论文

浙江政企银联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企论文,浙江论文,银联论文,中小企业论文,融资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浙江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特点突出,浙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如何在逆境中寻求生机和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金融危机给浙江中小企业带来的困境

浙江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共有113万家,占全省工业企业总数的99.6%,由于浙江中小企业的外向度高,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订单减少、资金紧张、成本压力大使不少中小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严重困难。

原材料价格不稳、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激增、银行贷款难、民间借贷利率飙升,正成为百万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五大困境”。其中最极端的困难就是资金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浙江的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不匹配,金融机构相对比较单一,由于中小企业积累少,自有资金有限,面对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压力,不仅需要技术、市场和创新能力各方面的配合,更迫切需要资金的支持,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是个大问题。另一方面,2007年下半年以来,银行采取了惜贷行为,使得广大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款项。融资不畅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优势开发项目被迫放弃,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因此受到威胁。严峻的经济形势,再加上流动资金紧张,导致了企业家信心下降,投资意愿不足,中小企业创业激情下降。融资难已经成为需要为中小企业破解的最大难题。

二、浙江政企银联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

1.成立风险办——政府、银行、企业共同形成“浙江式救市”。浙江在投资拉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政策,频繁出手救市,力挺中小企业。浙江省经贸委、浙江银监局联合发出《关于做好行业龙头企业资金链安全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成立风险办,拯救危难企业。浙江各地建立市级应急互助基金,为资金周转困难诱发资金链断裂的企业提供应急资金。风险办的成立抓住了浙江企业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链困局。

2.政府与银行签订协议——“两加一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浙江政府与银行机构签订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合作协议,这是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支持中小企业的承诺。

2.1“一加”为“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各银行机构都纷纷加大了在浙江省的信贷投放规模,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2.2“另一加”为“加快金融创新”。

(1)拓宽中小企业可供速效担保的范围。银行进一步扩大抵押物的范围,目前主要限于房产和土地,今后将开展海域使用权、林权、专利权、股权、收费权、经营权、应收账款、供应链融资以及不动产、动产抵质押融资等业务。

(2)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中小企业客户在融资需求上,往往“短、小、频、急”,希望尽可能快的掌握资金,对于资金周转速度要求较高。为助力中小企业浙江各银行纷纷亮出自己的品牌。例如,建行浙江分行针对新兴的“微型企业”专门推出了成长之路、速贷通、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船舶抵押贷款、保兑仓融资贷款、小企业茧丝质押贷款等系列创新产品,适用于中小企业成长中的各个环节。

(3)加快金融服务创新。运用银团贷款、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信贷融资方式,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对规范的担保公司,适当提高担保倍数,缓解企业担保难矛盾。搭建融资平台,形成包括政策性担保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内的担保体系。

2.3“一减”为“减少企业的贷款成本”。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资金缺口很大,主要是产品滞销积压的流动资金很多,银行降息降低了企业的借贷成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了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利于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在资金紧张却无法通过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融资的情况下,降息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有助于中小上市公司从银行获得资金。

3.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融资帮大忙。浙江民间资金充裕,去年国家批准了浙江进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目前浙江各地小额贷款公司纷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业务上坚持“只贷不存”。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业务,如票据贴现,小企业发展、管理、财务等咨询业务。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最高利息率不得大于或等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4倍。对于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来说,小额贷款公司无疑能为他们的资金链松绑。

4.个性化现金管理服务——协助企业成功应对临时性资金不足。浙江外向型经济的特点,使得外贸生意中盛行的赊账买卖,让浙江企业更容易陷入现金流陷阱。所谓的现金管理,包括企业账户及交易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管理、融资额风险管理等。并可结合企业以往的经营模式,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现金预算额度和最佳现金持有量。一旦能够帮助企业精确地预测现金流,就可以保证充足的流动性。例如工行浙江省分行针对进出口企业等行业推出的十种现金管理解决方案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包括全面的账户管理、集中支付、资金池解决、风险管理、短期投资等。例如,一家集团的总部可以把各个分支机构分散的小资金集中起来,等到聚拢成为大资金后,使整个集团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获得金融机构较高的信用评级。整个过程,需要运用到实时清算、委托收款、代发工资、账户管理、网上银行、外汇理财等三十多种现金管理产品。一旦正式进行管理后,该集团的财务总监就可以查看所有下属企业的资金运用情况并实时调拨。借助个性化的财务管理服务,银行能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临时融资选择,实现快速融资,以协助企业成功应对临时性资金不足。

5.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加强政府引导,促进银企合作。浙江注重政银企融资工作对接,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的沟通交流,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建立小企业风险贷款补偿机制,安排补偿基金。如杭州新出台的《2008年度对在杭银行机构支持我市经济发展的评价激励办法》规定:一是大幅度提高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的奖励力度,二是突出对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奖励。发布的《关于开展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贴息普惠政策,由政府分担一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风险补偿的补贴标准为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新增贷款部分的0.5%,其中对鼓励发展领域的中小服务型企业的新增贷款按0.8%予以补偿。对中小企业增加贷款较多、承担风险责任较多的金融机构再予以适当奖励。新出台的《杭州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则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担保进行补偿,缓解小企业融资难。按照以上三项政策,将大大激励银行和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信心。

三、浙江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应注意的问题

1.面对外向型经济特点要切实为中小出口企业减负。针对目前出口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可以出台以下几方面的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如开放出口商品保险,提高出口保险额度;让企业在第一时间拿到出口退税部分的钱,真正做到即退即领;成立为外企信用评级的专门机构,便于企业缴费查询外企的相关情况,降低出口贸易的风险。

2.完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合理贷款形成不良资产的处理机制。当前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十分严重,根据省银监局调研报告显示,由于信贷资源稀缺,浙江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利率随之高涨,不少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如果是担保贷款,还要加上担保机构2%-3%的担保费率,融资成本更高,从而导致不少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达4成以上,亏损风险不断增大。在现行的金融机制框架下,尤其是不良贷款的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制约下,金融机构是很难有效落实政府调控机制的,完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合理贷款形成不良资产的处之机制:允许银行自主合理核销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加快到期贷款的重组处理,对到期的贷款实行自动延期1年的办法;适当调整贷款责任追究,对于企业因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产生的不良贷款,放宽对金融机构信贷人员的责任追究;政府要成立中小企业不良贷款处置基金,当3年中小企业贷款确实发生损失无法收回的,可由该处置基金来承担一定的责任。

3.政府需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政府根据掌握的国家、行业和企业的实情,实时发布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引导中小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调查发现,浙江许多民企存在“四乱”,即乱集资、乱投资、乱担保、乱决策等盲目行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金融风暴后,这些企业难以抵挡。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除企业自身素质外,还缺乏政府的及时引导。信息不对称,不了解行业发展的情况,不掌握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经济趋势,无法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让产品适时调整,是造成浙江民企“四乱”的主要原因。当前政府救企业,不单单是简单的给钱减税,而是要帮助企业家准确地判断趋势,结合本地实际,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科学编制本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及时发布行业信息和预警。

4.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一些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看好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交易量小、可抵押资产少、风险较大,对其缺乏吸引力,而且商业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抵押和担保条件苛刻。建立专业性的中小企业银行,可真正达到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强其“造血”功能的目的。重点培育符合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企业,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或“借壳”上市,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以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融资券等形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吸引保险资金投资,与国内大型保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促成保险机构以股权和债权形式投资。促进股权投资在省内的加速发展,搭建信息对接和产权交易平台,探索组建产业投资基金,吸引省内外投资者投资。吸引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管理机构、金融服务中介等来省内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业务。

5.规范民间信贷防范风险。去年11月16日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民间信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这个条例是对此前央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超越和突破。目前,抵押行业中常见的合法经营模式是典当行和担保公司,而更多的民间信贷是通过地下钱庄的形式出现。中国信贷市场是被银行垄断的,条例的出台就是打破垄断,使一批符合条件的放贷人注册放贷,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借贷最大的助力对象是中小企业,抵押物可以是动产和不动产。目前我国抵押品全部指向不动产,银行担保70%以不动产为抵押,具体到中小企业,他们手中基本上没有不动产,全面放开抵押范围,企业可以拿机器、设备、应收欠款等动产做抵押。今后各级政府,尤其是银监局,要加强对民间信贷的指导和监管,建立动态监测系统,既要防止民间信贷被少数大企业控制,又要防止民间融资风险社会化。

6.银行规避信贷风险设置“防火墙”。小企业客户数量多、分布广、信用情况参差不齐,小企业客户的信用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信息披露情况不完全、不真实、没有及时或全额还款等情况时有发生。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降低潜在风险,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三方面联动。为了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银行急需改变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应通过更多的科技手段,从各部门、行业内整合基础信息。针对各个业务品种的不同类型,银行应制定各个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比如在总行设立专门的零售公司授信管理岗位,专门负责零售公司贷款业务的审批,在贷前调查、贷款审批上严格把控风险。各分支行分别成立零售公司部,在营销过程中从企业主体、实际经营者、生产经营情况、现金流、贷款用途、抵押物、担保人等方面去把控风险。在贷后阶段,银行定期对小企业进行回访,对担保物进行核查,随时关注企业的变化,同时根据企业情况的变化,定期对贷款进行风险分类,提取足够的准备金,防范贷款风险。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设立大额资金交易监控以及贷款到期前提醒等风险预警机制。

标签:;  ;  ;  ;  ;  ;  ;  ;  ;  ;  ;  ;  

浙江政府与企业银行联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